第一章 琼枝误入生死局
青瓷碎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泼出的水渍漫过青砖缝里暗褐色的陈年血垢,蜿蜒成诡异的藤蔓图案。
沈知意睁开眼的瞬间,喉间涌上铁锈味的血腥气。
织金锦被上的西合如意纹硌着脸颊,她试图抬手,却发现腕间缠着浸透血污的素纱。
记忆如潮水倒灌----古籍库房坍塌的轰鸣、坠楼时纷飞的纸页、还有锁骨处突然灼烧的墨色莲花印记。
"三姑娘醒了!
"穿杏色比甲的小丫鬟扑到床前,鬓角汗湿的碎发贴在苍白的脸上。
沈知意认出这是原著里唯一忠心的婢女青杏。
小丫鬟颤抖的手碰翻了床头的鎏金香炉,香灰簌簌落在沈知意散开的乌发间,混着血腥味凝成奇怪的药香。
"您何苦为着二公子的婚事寻短见……"青杏的啜泣被突然灌入的冷风掐断。
雕花木门吱呀作响,十二幅湘妃竹帘次第翻飞,赵姨娘踩着满地碎玉般的月光款款而入,石榴红撒金裙摆扫过门槛时,惊动了藏在暗处的银鼠,那畜生叼着半截婴儿指骨窜入墙洞。
沈知意瞳孔微缩。
这场景与《朱门烬》第三章完全重合﹣﹣庶女沈琼枝被毒杀之夜。
她不着痕迹地摸向枕下,指尖触到冰冷的金簪尾端。
原著说这簪子是生母遗物,簪头藏着见血封喉的毒囊。
"意姐儿可算醒了。
"赵姨娘从漆盘端起缠枝莲纹青瓷碗,鎏金护甲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光。
沈知意嗅到雪蛤羹里混着苦杏仁味,那是孔雀胆遇热特有的气息。
她想起现代实验室里那些毒理古籍的记载:孔雀胆混雪蛤,三日腐骨,五***肠。
青杏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袖口渗出的血迹在杏色衣料上晕开。
沈知意心头一凛----原著里这丫鬟在第三章末尾七窍流血而死。
她借着咳嗽蜷缩身体,锦被下的手迅速扯开衣襟,果然看见锁骨处墨色莲花纹正在渗出细密血珠,花瓣脉络里隐约浮着倒计时般的诡异字符。
"姨娘且近些……"她故意让声音虚弱得几不可闻。
赵姨娘俯身时,发间金累丝蜂蝶簪的触须几乎扫到沈知意鼻尖。
电光石火间,金簪抵上对方咽喉,簪头毒囊在烛焰映照下泛着妖异的紫。
铜漏滴答声骤然清晰。
沈知意突然发现赵姨娘耳后有三颗朱砂痣,呈北斗七星状排列﹣﹣这分明是她在现代修复的《南疆蛊术图鉴》里记载的"牵机蛊"印记。
原著从未提及这个细节。
"姑娘这是疯魔了?
"赵姨娘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掐进漆盘,木屑簌簌落在锦被上。
沈知意感觉到对方脉搏快得不似常人,颈侧血管浮现蛛网般的青纹。
这不是恐惧,是蛊虫躁动的征兆。
窗外传来细微的环佩叮咚,沈知意耳尖微动。
老夫人每日卯时三刻会绕佛堂诵经,此刻脚步声却比往常早了半刻钟。
她突然松开钳制,将金簪胡乱***蓬乱发间,腕间素纱故意扫过青瓷碗沿。
"蝴蝶……血蝴蝶在啃姨娘的眼睛!
"她瞪圆眼睛指向虚空,打翻的药碗泼湿了赵姨娘的裙裾。
褐色的汤药在青砖上沸腾般泛起白沫,竟将砖面腐蚀出蜂窝状的孔洞。
房门被推开时,晨光如金刃劈开满室阴翳。
老夫人鸠杖上的紫檀龙头正对着沈知意的眉心,龙头双眼镶嵌的波斯猫眼石泛着诡谲的绿光。
沈知意踉跄扑向那袭绛紫马面裙,指尖触到裙摆暗纹时浑身一震----这缠枝莲纹用苗绣手法藏着军中密语,正是她在敦煌遗书里见过的"璇玑密码"。
"祖母……蝴蝶说海棠树下好冷……"她歪头痴笑,指甲在老夫人裙裾快速划动。
当划到第七个回字纹时,老夫人突然用鸠杖重重拄地。
沈知意顺势跌坐,余光瞥见对方鞋尖沾着湿润的红泥----那是只有国公府西墙根海棠林才有的朱砂土。
青杏突然发出一声呜咽。
沈知意转头看见小丫鬟袖口爬出数条透明蛊虫,正疯狂啃食染血的布料。
赵姨娘脸色骤变,绣鞋碾死蛊虫时溅出的汁液竟将青砖蚀出小坑。
"把这疯丫头关进祠堂!
"老夫人声如寒铁,鸠杖龙头却轻轻叩击地面三次。
沈知意被粗使婆子拖出门时,听见身后传来瓷器碎裂声----老夫人摔碎了那盏缠枝莲纹青瓷碗。
晨雾弥漫的回廊里,沈知意佯装挣扎,腕间素纱悄然缠住朱漆廊柱。
当婆子用力拉扯时,褪色的纱帛突然断裂,露出她腕间狰狞伤口结成的……莲花状血痴。
"妖…妖怪啊!
"婆子们惊恐后退。
沈知意趁机扑向廊下铜盆,水面倒影中,她锁骨处的墨莲己蔓延至颈侧,花瓣里浮出细小篆文----"改命者,当承因果"。
远处突然传来凄厉鸦鸣。
沈知意望向声音来处,看见西墙海棠树枝桠间悬着半幅褪色的经幡,正是现代考古队从唐代地宫出土的那种《往生咒》样式。
经幡下泥土翻涌,露出一截森白指骨,骨节上套着枚熟悉的金镶玉戒指﹣﹣与她现代导师常年佩戴的那枚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