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一日,院子里传来女儿家的笑声,那是李氏最疼爱的小女儿,诗芸。

诗茵远远地看着他们玩耍。

淡青的天上,树叶的枝丫像是一张密集的网,一树之隔,诗茵站在树的阴影里,寂寞、萧条。

李氏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却从来不允许她的女儿诗芸同诗茵来往,她看诗茵的眼神和所有厌恶她的人一样,像是诗茵沾染了什么恶疾。

诗茵的命运隐约和诗芸牵绊在了一起。

诗芸生病受伤,她就会被李氏无端怪罪,渐渐地,一件新衣一首穿到了破旧,寒冬里更是只有一床薄被,往往冻得彻夜难眠。

一日,划船。

小船在荷叶丛中荡漾,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舟中两个少女九岁上下,年幼的便是诗芸,年长些的则是她的玩伴秦雨涵。

诗芸看到一朵荷花,纯白中透着***,却被层层叠叠的荷叶护着,道:“秦姐姐,这花真美,我要将她摘下来,放在我的院子里养着。”

说罢,踮起脚尖去勾。

在秦雨涵视线的末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穿着略显破旧的粗布衣服,坐在湖岸边的石头上,正漫不经心地翻看着一本书,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她紧紧盯着诗茵的眼神还没来得及收回来,只觉谁拉了她一把,紧接着船突然翻了。

诗芸在摘荷花的时候一头栽入水里,情急下拉了秦雨涵一把,连带着秦雨涵一并入了水。

一片嘈杂声中,李家小姐诗芸被救起,待紧张的情绪还没有舒展开了,一个丫鬟高喊了一声:“有没有人看到我家小姐,完了,快救我家小姐,秦雨涵!”

待众人记起秦家小姐,正慌乱无主之时,河岸的一端,秦家小姐早己经被一个小孩人救起,诗茵见秦雨涵呛了几口水,己无大碍,便拾起掉落在地上的书自顾自走了。

“秦小姐在那,快来人呐……”“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家小姐没事……”待众人找到秦雨涵,诗茵早己不在。

如若她留在那里,恐怕又有人会说,是沾染了她的晦气才落的水,少不了一顿责罚。

她是早就习惯人们对她的说辞,懂得了趁着没人发现早早走了,少惹事端。

次日,丫鬟小玥急急忙忙找到了诗茵,道:“堂小姐,可让我好找,老爷找你问话。”

诗茵跟着丫鬟小玥穿过了无数个走廊。

“这就是堂小姐啊,长得倒是挺漂亮的。”

“是呢,好像也没有传说的那么邪门!”

“不是说她晦气得很,不能轻易招惹的么,怎么今日还到了正厅!”

丫鬟们交谈,虽然极力压低了喉咙,声音依旧大了些。

惊扰了一旁的刘嬷嬷,刘嬷嬷道:“这是主家的事,容不得你们在这混说,还想在李家当差就守好自己的本分!”

秦语道:“叨扰管事,能否借一件青衫,今见老师心切,竟穿着退朝的官服便来了。”

管事恭恭敬敬一拜,忙去张罗着青衫,待他穿戴整齐,便进了正厅。

诗茵来到正厅,见到诗寻,执晚辈礼,道:“诗茵见过大伯。”

诗寻见她一件粗布薄衫,面容清素,似消瘦了不少,“嗯。”

了声,停顿了下,又想着有客人在,便又道:“这便是在下的侄女,诗茵。”

又对着诗茵道:“这是秦家的长子秦语,也是大伯的学生。”

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一件淡蓝色的儒衫,腰间配着美玉,手中持着一把折扇。

诗茵初见秦语时,只觉得此人气质清雅,听诗寻的言语,便又恭敬执礼,道:“诗茵见过先马。”

秦语正要抬手还礼,见诗茵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竟然知道自己的官职,有些惊讶却并不显露,只是淡淡道了声:“哦?

你怎知秦某的官职。”

一时间多看了她两眼,见这孩子衣衫破旧,身材瘦小,惹人生怜。

“诗茵自小喜读诗文,不才读过先生的《长卿集》。”

见她的回答尽也不像一般的闺阁女子畏畏缩缩、忐忑不安,虽然没有身着华贵的服饰,却透着一股有别于世的气质,质朴、文静淡雅。

诗寻笑了笑,对诗茵道:“《长卿集》你可看懂几分?”

秦语见她摇了摇头,一时觉得这小孩很是有趣,又见她看他的眼神不经意间透着点哀伤。

诗茵道了句:“诗文于诗茵而言应是一美物。”

秦语听她一言,温柔笑意便再也藏不住。

他从前就觉得看懂诗文实是对诗文的一种误解,诗文之所以被喜爱传颂,一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带着意境的美感,一是诗文眷裹时代精神、民族价值,另后者诵之而有感于心。

“若非有一二,”诗茵的目光落在秦语的眼里,道:“淡视名利,无欲则刚。”

秦语惊讶地看着她,仿若溯源的光阴中找到了心中的一抹澄红。

待诗茵退下。

秦语道:“我家小妹说是一十一二岁的小孩救起的她,学生原本不信,如今见了诗茵,便信了!

老师真是教导有方。”

诗寻惭愧道:“这孩子孤苦,襁褓中不曾受过父母恩宠,如今虽被我接来府上久居,却不常同人亲近。

若说诗茵救了你妹妹,我原也是不信的,如今看来我平日里忙于外宅之事,对她疏忽了。

只是她这样的性情,多半是吃了什么苦楚冤枉也不会轻易辩驳的,真叫人不知道如何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