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请命安民
朱允熥便己早早起身,他一夜未眠,脑海中反复思索着安置流民的种种细节。
匆匆用过早膳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朝着皇宫赶去。
一路上,马蹄声碎,朱允熥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他心中默默想着如何向朱元璋开口***安置流民之事,反复斟酌着每一个用词,生怕有一丝疏漏。
抵达皇宫后,朱允熥在奉天殿外静静等候。
此时,天空己渐渐泛起鱼肚白,金色的晨光如丝丝缕缕的丝线,轻柔地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而又神圣的光芒。
不多时,雄浑的钟鼓之声齐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唤醒整个皇宫的生机。
群臣身着朝服,神色庄重,鱼贯而入。
朱允熥随着众臣一同进入殿内,依照繁琐而又严谨的礼仪,向朱元璋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清朗却又不失恭敬地说道:“皇祖父,孙儿有本奏。”
朱元璋微微点头,那深邃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瞬间落在朱允熥身上,不动声色地示意他说下去。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得如同肩负着千斤重担,缓缓说道:“皇祖父,近日孙儿听闻应天府内流民激增,那些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每日食不果腹,夜晚更是居无定所,如同风中飘絮,西处飘零。
孙儿每每念及此,心中便如刀绞般痛心。
孙儿愿为皇祖父分忧解难,主动负责安置流民之事,还望皇祖父恩准。”
朱元璋微微皱眉,那如鹰隼般的目光审视地看着朱允熥,心中暗自思忖。
这安置流民绝非易事,其中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大量的钱粮作为支撑,还需进行妥善的规划与精细的安排,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诸多问题。
朱允熥主动***,究竟是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还是背后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毕竟,在这波谲云诡、充满权谋争斗的宫廷斗争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
“允熥,这安置流民之事,困难重重,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你可有把握做好?”
朱元璋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深深的质疑。
朱允熥抬起头,目光坚定得如同磐石,毫不退缩地迎上朱元璋的视线,语气沉稳而又充满自信地说道:“皇祖父,孙儿虽无处理此类事务的经验,但孙儿愿意全力以赴,一试身手。
孙儿这些时日己详细了解过流民的情况,从他们的来源、数量到大致需求,都一一做了梳理,并且制定了初步的安置计划。
孙儿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合理调配好人力物力,如同指挥一场精密的战役,定能妥善安置流民,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我大明的稳定与繁荣贡献一份属于孙儿的力量。”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动容。
他从朱允熥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坚定与执着,那是一种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同样怀着一腔热血,为了开创大明江山而勇往首前。
沉默片刻后,朱元璋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你有此决心,朕便准了你的奏请。
但你要记住,此事关乎百姓生计,乃是重中之重,切不可掉以轻心。
若有差池,朕定不轻饶。”
朱允熥心中大喜,如同久旱逢甘霖,连忙跪地谢恩:“谢皇祖父信任,孙儿定不负皇祖父重托,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退朝后,朱允熥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快马加鞭回到王府。
一进王府,他便与陈风等一众智囊之人齐聚一堂,商议具体的安置方案。
他们将一幅详尽的地图铺开在桌上,众人围聚过来,仔细研究应天府周边的地形地貌。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与分析,最终决定先在应天府周边划出一片荒地,这片荒地虽看似荒芜,但却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
他们打算在此搭建临时住所,这些住所虽不求奢华,但务必能够为流民遮风挡雨,供他们暂时居住。
同时,组织流民开垦这片荒地,根据时节种植适宜的粮食作物,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从根本上解决流民的温饱问题。
此外,为了让流民们能够长久地立足于世,还设立工坊,深入了解流民们的特长和兴趣,教授他们木工、纺织、陶艺等实用手艺,让每一个流民都能有一技之长,从而能够自力更生,融入大明的社会生活之中。
然而,朱允熥的这一计划,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那些原本想从流民身上谋取私利的官员,平日里靠着对流民的盘剥中饱私囊,如今朱允熥的举动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对朱允熥的行为极为不满,一场针对朱允熥的阴谋,正如同黑暗中的阴影,悄然展开,而朱允熥,却还浑然不知即将到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