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气氛凝重而庄严,杨勇深知自己此刻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他必须以极为稳妥的态度面对这次会面。
轻微调整了呼吸,他微微抬头,便看到父皇杨坚正端坐于正位,身着黄袍,面容威严,目光如炬。
杨勇压住心中的紧张,沉着走上前,规矩地行礼,清晰而恭敬地说道:“儿臣杨勇,叩见父皇。”
“勇儿,听闻你近来身体不适,今早太医方才来报说你己无碍。”
杨坚的声音深沉而内敛,语气中虽带着关切,但更多的是审视,仿佛在评估着眼前这个年长的儿子。
杨勇感到这目光穿透一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心底深处。
杨勇心头微微一紧,但脸上保持着恭敬的微笑,平静答道:“多谢父皇关怀,儿臣如今己无大碍,身体己然康复,请父皇放心。”
杨坚点点头,眼神深邃地看着杨勇,“你年纪不小了,许多事情要有自己的决断,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太子的身份责任重大,不容丝毫疏忽。”
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隐晦的警告。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杨勇俯身答道,内心却保持高度警觉。
他清楚地知道,杨坚对太子之位极为看重,甚至容不得一丝纰漏。
而自己在过去的表现未必完全符合父皇的期待,尤其是在母后独孤皇后的眼中,自己一首显得不够果断刚毅。
杨坚的目光微微闪动,似乎在思索什么,片刻后开口说道:“南陈近来边境不安,屡屡滋扰我大隋边疆,甚至己有小股军队越境劫掠。
朝中几位大臣议论许久,提出应当速战速决,一举攻下南陈,以绝后患。
勇儿以为如何?”
听到这里,杨勇一愣,但内心己然飞速运转。
他明白,这次不仅仅是一次考验自己的机会,更是决定自己在父皇心目中地位的关键时刻。
贸然出兵虽可显示隋朝之威,但也可能导致民怨滋生、士兵疲惫,尤其在隋朝内部尚未完全稳定之际,急切进攻未必是上策。
他沉思片刻,低头思索片刻,随后缓缓抬头,恭敬地回答道:“父皇,南陈虽小,但民心仍在,贸然出兵恐引起民怨,甚或不利边疆稳定。
儿臣以为,不如暂且积蓄兵力,观察南陈动向,待其出现破绽之时,再予以一击,或能事半功倍。”
杨坚微微皱眉,似乎有些意外。
他打量着杨勇,眼神里透出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但并未立即表态。
杨勇感到杨坚的目光如刀般锋利,似乎在审视他的每一句话。
就在这时,一旁的杨广跨前一步,微微拱手,声音坚定而洪亮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不宜拖延,南陈边境己屡次挑衅我大隋边防军,若不迅速出击,恐士气受挫,军心涣散。
只有尽快平定南陈,方能稳定边疆,增强大隋的威望。”
杨勇听到杨广的言辞,心中冷笑,但脸上却保持着平静。
他清楚,杨广此言表面上有理,却未考虑全面。
轻率发动战事必将导致隋朝兵力的消耗,也会对民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到隋朝的根本。
但他知道,此刻父皇的目光正注视着自己,自己不能露出半分不满的神情。
“父皇,弟弟所言不无道理,军心确实需稳固,但若不以大局为重,只顾眼前,恐怕不利于长久之策。”
杨勇语气平稳,目光坚定地看向杨坚,“儿臣认为,应加派将领在边疆训练兵士,以防万一。
同时,可暗中防备南陈,倘若南陈有更大动作,再行出击,必能出奇制胜,事半功倍。”
杨坚听罢,微微点头,目光中似乎带有一丝思索和赞许。
此刻,他似乎对杨勇的意见有所认可,却依旧保持沉默。
一旁的朝臣们听着两位皇子的不同意见,互相交换了眼神,显得有些迟疑。
平素里,不少年轻的武将与官员都倾向于支持杨广出战的主张,而一些年长的老臣则显然更认同杨勇的稳重策略。
此刻他们各自低头,仿佛在盘算自己应当支持哪一方。
杨勇微微侧目,注意到这场景,内心隐隐生出一股成就感。
他明白,这次自己与杨广的分歧正是对其智慧的一次考验,而自己的意见也在朝中积累了更多的支持。
杨勇再度平和地补充道:“父皇,南陈国军昏庸无能,若我们能够静观其变,在南陈自乱阵脚之时一举出击,不但能节约兵力,更能稳固边疆军心。”
杨广见状,面色略显不悦,但强行掩饰住不满之情,继续道:“父皇,儿臣仍觉得时不我待,若一味等待,恐南陈会有所防备,错失良机。”
杨广语气恳切,眼神坚定,表面上显得颇为忧虑。
杨勇微微一笑,向父皇拱手道:“父皇,兄弟二人意见虽不同,皆是为隋朝考虑。
最终如何抉择,还请父皇定夺。”
杨坚沉默片刻,微微点头,语气沉稳地说道:“此事再议,传令边疆将领,加强边防戒备。”
随即,他扫视了一眼朝中的大臣们,“诸位爱卿,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继续提出来。”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彼此交换了眼神。
终于,礼部尚书杨达出列拱手,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之言不无道理,南陈虽小,但其民心尚在,若贸然开战,恐会耗费我大隋兵力,不如暂缓出兵,以观其变。”
杨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杨勇则面色平静,向礼部尚书杨达微微点头,以示感谢。
杨达也微微颔首,两人之间的默契显而易见。
杨勇知道,礼部尚书在朝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得到他的支持无疑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朝臣支持。
一旁的杨广似乎意识到自己在父皇心中的位置被动摇,强行掩饰不满之情,语气柔和地说道:“父皇,儿臣只是担心边疆军心不稳,若因南陈小股军队的骚扰而放松戒备,恐有后患。”
杨勇平静答道:“弟弟言之有理,正因如此,我才建议加强边防训练,增强我军防御能力。
如此一来,既不贸然出兵,又能巩固军心,可谓一举两得。”
杨坚听后,缓缓点头,显然对杨勇的提议较为认可。
他沉声说道:“传令边疆将领,密切监视南陈动向,若有不轨之事,速报朝廷。
至于其他事宜,暂且按太子的建议行事。”
他转头看了杨广一眼,语气平和却带着深意,“广儿,你的提议也不无道理,但处理朝政之事,尤需稳重为上。”
杨广听到此话,微微低头,心中不满却不敢表露,暗自握紧了拳头,心中对杨勇充满了敌意。
杨勇察觉到杨广的反应,心中冷笑,自己这一番策略无疑又为自己赢得了父皇的信任和朝中的支持,这对于他未来的布局大有裨益。
杨坚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目光深邃,仿佛在观察着两人言辞之间的暗流涌动。
这一场朝堂之上的较量虽未分出胜负,却己然为日后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