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总统府
“听说,电话一打,几秒钟就能和距离遥远的对方通上话。”
“这么神奇?
怎么做到的?”
老谢兴趣盎然地问道“听迈克尔说的,就是我们聘请的技术专家,他也是传教士。”
老王解释道。
“首先要铺设电话线,再设置总机房,作为交换机,将声音通过电流的传输,每个终端设电话机,通过手摇方式,接入到总机。
——迈克尔也就只知道个大概。”
“陛下……”“慢,我己经不是陛下了。”
“可是,在我心中,你一首是皇帝陛下!
陛下,您找臣所为何事?”
老王恭敬地说。
老谢端起一杯茶,把玩了几下茶盏,意味深长地看着老王,也不说话。
老王迟疑了下,说道:“哥,我讲个故事,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被誉为神医。”
“但是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中谁最出名?
扁鹊回答,是他的大哥。
魏文王感到不解,因为扁鹊是兄弟三人中最出名的。
扁鹊解释,他的大哥治病,是在病人自己还没发现病情之前,就己经看出了病根……”“噗”,老王胸口被一颗红枣砸了一下。
“平古,我知道你的心思:防范未然!
好一个防范未然。”
老谢示意小凯端茶给老王。
“你这个通讯系统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和技术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迈克尔这样的人才,多多益善。”
“我们要完善人才吸引制度,筑巢引凤,给经国之才高位,给专家足够经费和待遇,开办好的大学,完善初级学校,尊师重教。”
“我看,大清己经腐朽不堪,迟早一天玩完,大多都是腐儒,没什么用,要让全世界的人才为我所用,不管他来自哪个国家,什么肤色,说什么语言。
这是你的分内事!”
老谢盯着老王,郑重的说。
“陛下圣明!”
老王满脸喜色。
“最近我在联系一批大清派出去的留学生,毕竟和我们华人同根同源,如能劝他们报效我国,那是陛下之幸(老谢瞪了他一眼)……不,是百姓之幸!”
王清平,自幼跟着比自己大几岁的谢腾龙长大,是老谢的跟班,忠实的粉丝,光***长大的伙伴。
早年跟着老谢和几个老乡,从华夏汉粤省出发坐船下南洋,海上漂泊了1个月,当时船上缺水少吃的,差点饿死,幸亏机灵的老谢在船上找到赚钱的“生计”,救了王清平一命。
后来到了婆罗洲,也是一路承蒙老谢关照,老王也不含糊,一首是老谢的左膀右臂。
王清平自从去年退休后,回大陆老家监督祖屋和学校的建设,也是光宗耀祖,要知道,多少过番下南洋的人客死他乡,像王清平这样功成名就的华侨,也是不多。
老谢看着这位小跟班,跟了30多年的老伙计,现在脸上也呈现一条条鱼尾纹。
他对老王的心思暗自赞赏,嘴上却说:“阿平古,你也去过西方现代化国家,难道你还不了解我的想法吗?
一来我的年纪也老了,是时候将国家交给年轻人,我们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为了实现人民共和,就该将各种诉求放在台面上来,你明白吗?”
“龙哥,我完全理解您的初衷。
为了兴宁共和国的繁荣与稳定,您倾尽全力,制定了各项基础制度和法律法规,如今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于我们立国时间较短,国家百废待兴,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自觉性不足,对民主思想的接受度有限。
华夏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轻易摒弃。”
“另外,我们国家900多万人口,华人280万人,只占总人口的30%左右,属于少数族裔,但是,华人在政治和经济上占据主要地位,当地土著难免会有一定的“异心”。”
“宗教问题也不容忽视,华人多信仰佛教,而当地人主要信奉***教和地方宗教。
如果过早推行全面民主,可能会对华人群体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所以,你就背着我在搞那个“同义盟”?!”
老谢提高了声调。
老王心里一惊,看了看老谢,发现老谢声音里并没有明显的不悦,于是脸上表情一凛,欠了欠身,作洗耳恭听状。
谢腾龙想了想,缓缓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我们设立了议会和七部,颁布了《选举法》,议会289个席位,也按照各族群设置了不同比例的席位,华人比例逐年减少,马来族和班查尔人比例逐年增加。”
“我们创办华人学校,也开设马来语的学校,目的就是从制度上建立各民族平等的机会。”
“但是,这样还不够。
要真正实现华人和土著们的平等和融合,还是需要在文化和思想上促进相互的交流和融合。”
“还有宗教的问题,马来人信奉***和地方宗教,我们华人大多信佛和儒教。
我们要成立教育文化部门,来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就让你来做这些工作吧。”
老谢看了看老王,随后吩咐小凯,“召集七部部长和胡总理明天开会,讨论教育和文化部成立事宜。”
小凯领命去了。
老谢招手老王,示意到花园里走走。
谢腾龙的府邸,位于梅城市区城东近郊,东山脚下,占地30亩,是20年前老谢创立商业帝国后所建,建立至今历经几次扩建。
谢府前些年曾经作为兴宁王朝的皇宫,但时间不长,现在改为总统府,府邸背山面水,河水如腰带将偌大园林环抱,俨然如半岛,隐匿于闹市,仿佛是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进入总统府,有两种交通方式:乘船或坐车,坐车要经过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径,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竹林,竹叶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欢迎到访的宾客。
沿着小径前行,经过低调的门楼,一座中式风格的园林呈现在眼前。
这座大陆岭南客家风格的园林,老谢特地找了大陆苏州香山帮传人姚文祥率弟子营造,借景、框景的各种园林造景手法,姚大师信手拈来,假山、廊桥、亭台楼阁、植物、水景等元素巧妙布局,营造出“移步易景”的视觉效果,颇有苏州留园的神韵。
老谢在一座精致的亭子面前驻足,亭子的飞檐翘角,栏杆挂落雕刻精美,屋顶覆盖着青瓦,显得古朴典雅。
站在亭中,可以俯瞰园中的美景。
不远处,一池碧水波光粼粼,荷花在水中摇曳生姿,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中式的美,在形制,在材质,在工艺,在形态,在高低错落,在移步易景,在建筑和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在可传世、可泽子孙后辈,在骨子里透露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自信;更在于身处其间,可细品可浸濡于文化氛围,有助于修养气质,延年益寿。”
老谢喃喃道。
“中式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沉淀。”
老王赞道,“还是大哥总结到位。”
池塘边,几株垂柳依依,柳枝轻拂水面,与池中的荷花遥相呼应。
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摆动,仿佛在为这幅画面增添几分柔美。
另外一边,海藻树摇曳、榕树遮天蔽日,热带和温带树木和谐共生,相映成趣。
沿着池塘边的小路,可以看到一座小巧的石桥,桥上铺着青石板,桥下流水潺潺,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老王闪出一个念头,“龙哥,我们老祖宗的房子就是比这些东南亚的好,现在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是不是可以开发房产建筑?”
“滨沙洲那边有个小镇,有质地细腻的沙滩和旅游资源,当地人建了一些酒店和房子卖给一些生意人,一方面带动了各种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又吸引了更多游客去旅游度假,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谓一举两得。”
老谢看了他一眼,笑骂道:“平古,还是你小子年轻几岁,脑子转的快。
这个主意很好,明天部长会议上,也可以拿出来,让大家合计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