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入宫闱风波起
那一日,阳光穿透云层,洒下斑驳光影,苏瑶告别了熟悉的小院与不舍的父母,怀着忐忑与期待,登上了入宫的马车。
车轮滚滚,渐行渐远,故乡的轮廓在视线中逐渐模糊,她深知,自己即将踏入一个全然陌生且充满挑战的世界。
马车缓缓驶入宫门,朱红色的大门庄重而威严,仿佛一张巨兽的口,吞噬了她过往的平凡生活。
入宫后,苏瑶被安置在一处偏僻的宫殿。
踏入宫殿的那一刻,她不禁微微皱眉。
屋内陈设简陋,桌椅破旧,角落里布满了灰尘,与她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大相径庭。
床上的被褥粗糙且单薄,窗户纸也破了几个洞,冷风呼呼地灌进来。
这样的待遇引发了众人侧目。
来往的宫女太监们交头接耳,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不屑。
苏瑶明白,自己出身低微,又突然得宠入宫,自然成了众人眼中的异类。
然而,她并未因此而气馁,只是默默地整理着简陋的房间,试图让这里多一些家的温暖。
而在这宫中,其他妃嫔们听闻皇帝带回一个民女并安置在宫中,心中早己醋意大发。
贵妃郑氏,出身名门,自恃高贵,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中自己娇艳的容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一个乡野丫头,也想飞上枝头变凤凰,真是痴人说梦。”
站在一旁的贴身宫女连忙附和:“娘娘您息怒,那丫头能得皇上一时青睐,想必也是使了什么狐媚手段,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
郑氏眼神闪过一丝狠厉,说道:“找个机会,给她点颜色看看,让她知道这后宫可不是她能撒野的地方。”
才人李氏,生性善妒,听闻此事后也坐不住了。
她在自己的宫殿里来回踱步,咬牙切齿地说:“哼,皇上己经许久未曾光顾我这宫殿了,如今又来个什么苏瑶,我绝不能让她好过。”
一旁的太监谄媚地说:“才人娘娘放心,那苏瑶初来乍到,不懂宫中规矩,只要我们稍加刁难,定能让她出丑。”
没过多久,刁难便接踵而至。
一日,苏瑶正在宫中整理衣物,郑氏身边的大宫女突然趾高气昂地走进来,手中拿着一本宫规,冷冷地说:“苏姑娘,皇上吩咐了,让你好好学习宫规,三日后考核,若是通不过,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苏瑶心中明白这是故意刁难,但她并未慌张,微笑着接过宫规:“有劳姐姐提醒,苏瑶定会用心研读。”
然而,这宫规不仅条目繁多,而且晦涩难懂,许多用词生僻,苏瑶读起来十分吃力。
但她并未放弃,日夜苦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向一些善良的老宫女请教。
那些老宫女见她态度诚恳,又没有架子,便也愿意指点一二。
三日后,郑氏带着一群妃嫔来到苏瑶宫中。
郑氏坐在主位上,一脸傲慢地说:“苏瑶,今日便是考核之日,若是答不上来,本宫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苏瑶镇定自若地行礼后,静静等待出题。
郑氏翻开宫规,随意挑了几条极为生僻的规定,冷笑着问:“苏瑶,你且说说,宫宴之上,嫔妃的座次如何安排?
还有,每月初一,各宫需向太后请安,请安的礼仪有哪些细节?”
苏瑶深吸一口气,有条不紊地回答道:“宫宴座次,以贵妃为首,以下按品级依次排列。
至于向太后请安,需行正规的万福礼,双手交叠于腰侧,微屈膝,头微低,口称‘太后万福金安’,且起身时动作要轻盈,不可慌乱。”
接着,她又详细阐述了其他几条规定,回答得准确无误。
郑氏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有些诧异,但仍不肯罢休,又刁难说:“哼,光嘴上说有什么用,你且演示一遍请安礼仪,若有差错,便是欺君之罪。”
苏瑶心中气愤,但表面上依然恭敬,她缓缓起身,按照规矩行了一遍请安礼。
动作优雅大方,仪态万千,无可挑剔。
周围的妃嫔们见状,不禁暗暗咋舌,原本想看笑话的她们,此刻却被苏瑶的表现所震撼。
郑氏见此计不成,心中更加恼怒,却又不好发作。
这时,才人李氏站了出来,阴阳怪气地说:“苏姐姐,听闻你在宫外时擅长诗词,不知在这宫中,能否以宫廷生活为题,赋诗一首?
若能让我们满意,方才之事便作罢。”
苏瑶心中明白,这又是一次刁难,但她自幼饱读诗书,岂会被这点困难难倒。
她稍作思索,开口吟道:“深宫寂寞锁春秋,玉砌雕栏岁月流。
日伴清风寻雅趣,夜随明月寄乡愁。
虽无宫外繁花盛,却有诗心解万忧。
愿守初心同梦老,且将情谊付长眸。”
此诗一出,众人皆惊。
诗中既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寂寞,又表达了自己坚守初心的决心,意境深远,才情斐然。
就连一向苛刻的郑氏,也不得不暗自佩服。
然而,刁难并未就此停止。
有一日,苏瑶接到通知,要去御花园参加众妃嫔的赏花会。
她精心打扮后前往御花园,刚一到,便看到李氏与几个妃嫔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李氏看到苏瑶,故意提高声音说:“哟,苏姐姐来了。
今日赏花会,皇上也会来,苏姐姐可要好好表现,可别给我们丢人。”
苏瑶心中明白,这是又要在皇上面前给自己难堪。
不一会儿,萧逸来了。
众人纷纷行礼,郑氏上前挽住萧逸的胳膊,娇声说:“皇上,今日这赏花会,姐妹们都准备了节目,皇上可要好好欣赏。”
萧逸微笑着点头。
接着,妃嫔们纷纷展示自己准备的才艺,有抚琴的,有跳舞的,博得萧逸阵阵掌声。
轮到苏瑶时,李氏抢先说:“苏姐姐,听闻你诗词了得,不如现场为这满园春色赋诗一首,让皇上也领略一下姐姐的才情。”
苏瑶看了一眼李氏,又看了看萧逸,见萧逸眼中满是鼓励,便大方地走到园中一处亭台,略作思索后吟道:“御园春日百花开,粉蕊琼枝映碧苔。
风抚娇颜香满袖,蝶迷芳径梦盈怀。
花开花落寻常事,云卷云舒自在心。
愿化清风常伴守,此园美景永无衰。”
萧逸听后,不禁拍手称赞:“好诗,好诗!
苏瑶,你的才情总是让朕眼前一亮。”
其他妃嫔们虽然心中嫉妒,但也不得不佩服苏瑶的才华。
经过这几次刁难,苏瑶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应对,不仅让郑氏、李氏等人的阴谋未能得逞,还在宫中崭露头角,让众人对她这个出身低微的民女刮目相看。
然而,她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往后在这深宫中,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与磨难等待着她,但她己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我,勇敢面对。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瑶在宫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她深知,要想在这复杂的后宫生存下去,仅凭几次巧妙应对刁难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她开始细心观察宫中的人际关系和行事规则。
她发现,虽然郑氏和李氏等人时常刁难她,但宫中也有一些心地善良的妃嫔。
比如常在柳氏,她出身贫寒,性格温婉,从不参与宫中的争斗。
苏瑶主动与柳氏交好,两人时常在宫中的小花园里谈心。
柳氏告诉苏瑶许多宫中生存的诀窍,还提醒她要小心郑氏等人的暗中算计。
苏瑶感激柳氏的帮助,也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她明白,在这深宫中,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
同时,她也没有忘记提升自己。
除了继续钻研诗词,她还学习了宫廷礼仪、刺绣等技艺。
她的刺绣作品精美绝伦,针法细腻,图案栩栩如生,连宫中的绣娘都赞不绝口。
然而,苏瑶的努力和进步并没有让郑氏等人放弃针对她。
她们见明面上的刁难不起作用,便开始在暗中使坏。
一日,苏瑶宫中的一个小宫女突然失踪了。
苏瑶焦急万分,西处寻找。
这时,郑氏的人却在宫中散布谣言,说苏瑶心肠狠毒,虐待宫女,导致宫女逃跑。
谣言越传越烈,许多不明真相的宫女太监都对苏瑶指指点点。
苏瑶深知这是郑氏等人的阴谋,她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分析情况。
她想起之前小宫女曾提到过,自己的家乡遭遇了水灾,家人生死未卜。
苏瑶猜测,小宫女很可能是偷偷跑回家乡去了。
于是,苏瑶向萧逸禀明情况,并请求派人去小宫女的家乡寻找。
萧逸听了苏瑶的解释,觉得事有蹊跷,便派人去调查。
没过多久,派出去的人传来消息,小宫女果然是因为家乡水灾,放心不下家人,所以偷偷跑回去了。
如今,小宫女己经被找到,并带回了宫中。
苏瑶借此机会,在众人面前澄清了谣言。
她当着郑氏等人的面,对小宫女嘘寒问暖,并表示理解她的行为。
小宫女感激涕零,当众哭诉是郑氏的人指使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陷害苏瑶。
郑氏等人没想到事情会败露,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
萧逸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严厉斥责了郑氏。
郑氏吓得连忙跪地求饶,萧逸念在她出身名门,且侍奉自己多年,便从轻发落,但也警告她不许再暗中生事。
经过这次事件,苏瑶在宫中的威望又提高了几分。
其他妃嫔们见苏瑶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深得皇上信任,便不敢再轻易刁难她。
然而,苏瑶心中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郑氏等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往后的日子,她仍需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在这充满权谋与斗争的深宫中,苏瑶就像一朵坚韧的花朵,在风雨中顽强地绽放。
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善良,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危机,逐渐在这复杂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但她也明白,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她将继续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守护自己在这宫中的一席之地和与萧逸之间来之不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