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蕙质解君忧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章:兰心蕙质解君忧自太傅府晚宴一别,楚澜时常想起沈清婉的琴声和温婉模样。

几日后,宫中举行诗会,王公贵族家的子弟皆被邀请。

楚澜本对这些文绉绉的活动毫无兴趣,可一想到或许能再见到沈清婉,便应允出席。

诗会设在御花园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

楚澜身着一袭紫色长袍,腰佩长剑,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花园。

她刚一落座,便西处张望,寻找着沈清婉的身影。

不多时,沈清婉在丫鬟的陪伴下姗姗来迟。

她今日穿着一件鹅黄色的襦裙,裙角绣着细碎的桃花,头上戴着一支精致的白玉簪,整个人显得清新脱俗。

沈清婉走到楚澜面前,盈盈下拜:“清婉见过长公主。”

楚澜连忙起身扶起她,笑着说:“郡主不必多礼,今日又能见到郡主,真是幸事。”

诗会开始,众人纷纷吟诗作词,气氛热烈。

楚澜对诗词本就不甚精通,听着那些文人墨客的吟诵,只觉得昏昏欲睡。

这时,坐在一旁的沈清婉注意到了楚澜的无聊,她轻轻碰了碰楚澜,低声说:“公主若是觉得无趣,不如我们出去走走?”

楚澜眼睛一亮,连忙点头。

两人避开众人,沿着花园的小径漫步。

春日的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楚澜深吸一口气,感慨道:“还是外面自在,那些诗词实在难懂。”

沈清婉掩嘴轻笑:“公主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自是与这些诗词之事不同。

不过诗词也有它的妙处,能抒发心中的情感。”

两人边走边聊,从诗词歌赋谈到家国大事。

楚澜惊讶地发现,沈清婉虽然身为闺阁女子,却对朝政有着独到的见解,心中不禁对她又多了几分敬佩。

不知不觉,两人走到了花园的湖边。

湖面上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

楚澜望着湖水,突然叹了口气:“如今边境虽暂时安宁,但朝中大臣们却各怀心思,让皇兄头疼不己。”

沈清婉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公主,依清婉之见,朝堂之上需要一股清正之风,陛下应选拔贤能,远离那些阿谀奉承之辈。”

楚澜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郡主所言极是,本公主以前倒是没注意这些,只想着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看来以后也要多关心朝中之事了。”

两人又聊了许久,首到诗会结束,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人群中。

这一番交谈,让楚澜和沈清婉的关系更加亲近,彼此心中都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愫。

而这份悄然滋生的情谊,在这春日的御花园中,慢慢生根发芽。

第三章:风云突变乱初起时光匆匆,转眼到了盛夏。

大楚边境突然传来急报,北方的匈奴联合西戎部落,集结大军,意图进犯大楚。

消息传来,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楚澜得知此事后,立刻进宫面见皇帝。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一脸忧虑。

楚澜上前,单膝跪地:“皇兄,臣妹愿领兵出征,击退匈奴和西戎,保我大楚边境安宁。”

皇帝看着楚澜,眼中满是信任与欣慰:“有皇妹出征,朕便放心了。

只是此次敌军来势汹汹,皇妹一定要多加小心。”

楚澜领命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出征事宜。

她挑选精锐士兵,检查武器装备,忙得不可开交。

沈清婉得知楚澜即将出征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前往将军府探望。

在将军府的书房里,楚澜正对着军事地图沉思。

沈清婉轻轻走进来,看到楚澜疲惫的面容,心中一阵心疼:“公主,您可要保重身体。”

楚澜抬起头,看到沈清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清婉,你来了。

放心吧,我没事。

只是此次出征,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沈清婉走到楚澜身边,看着地图说:“公主,清婉虽不懂军事,但也知道此次任务艰巨。

您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轻敌。”

楚澜握住沈清婉的手,坚定地说:“我定会平安归来。

等我回来,我们再一起去御花园散步,听你弹琴。”

沈清婉脸颊微红,轻轻点头。

几日后,楚澜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长安,奔赴边境战场。

沈清婉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楚澜能够平安凯旋。

然而,战场局势远比想象中复杂。

匈奴和西戎联军兵强马壮,且作战狡猾。

楚澜的军队虽然英勇,但在初期还是遭遇了一些挫折。

与此同时,朝中一些与匈奴暗中勾结的奸臣,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楚澜拥兵自重,故意拖延战事,意图谋反。

皇帝虽然信任楚澜,但禁不住奸臣们的多次挑拨,心中也渐渐起了疑虑。

远在战场的楚澜对此一无所知,她正全力以赴地指挥作战,试图扭转战局。

而沈清婉在长安城中,也察觉到了朝堂上的异样氛围。

她深知楚澜此时身处险境,不仅要面对敌军,还要防备朝中的小人。

于是,沈清婉决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人脉,在朝中为楚澜周旋,希望能为她解除后顾之忧。

因为字数不够就把第二章和第三章放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