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隐世剑庐
映入眼帘的是由原木搭建的古朴阁楼,房梁悬着一柄泛着幽光的青铜剑,剑身刻满蝌蚪般的古老纹路,在摇曳的烛火下若隐若现。
伤口处传来的刺痛提醒着他,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劫并非梦境。
阁楼窗棂外,晨雾正顺着山谷缓缓流淌,将远处的瀑布氤氲成一幅水墨。
"醒了?
"清冷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凌逸尘负手而立,素袍沾染着山间晨露,腰间玉佩与青铜剑穗相互轻撞,发出细碎声响。
他手中端着一只粗陶碗,碗里蒸腾的药香混着嵩山特有的松柏气息,"这是用百年首乌熬制的生肌散,三日后便可下床。
"说话间,他指尖轻弹碗沿,碗中药汤竟无风自动,泛起细密的涟漪。
苏御挣扎着要起身行礼,却被凌逸尘抬手制止。
少年捧着碗的手微微发颤:"前辈...您当真就是青冥剑主?
"他曾听村里的说书人讲过,二十年前江湖血雨腥风,正是这位剑主以一己之力力挫十大魔宗,在华山之巅留下"一剑断千魔"的传说。
那些故事里,剑主总伴着惊雷与血雾,可眼前人却周身萦绕着如云雾般的温润气息,唯有袖口若隐若现的剑痕,暗示着昔日锋芒。
凌逸尘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眼中泛起追忆:"不过是过往虚名。
"他转身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正是《道德经》,泛黄的竹片间夹着半片枫叶,"从今日起,你便在此处修行。
记住,剑道如天道,需顺乎自然,方能无往不利。
"话音未落,竹简突然无风自动,某段文字竟泛起点点金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寅时三刻,山风裹挟着瀑布的轰鸣将苏御唤醒。
凌逸尘己立于瀑布前,衣摆被水雾浸透却纹丝不动。
瀑布自千仞峭壁倾泻而下,在深潭激起十丈水花,宛如银河倒悬。
"站到瀑流中央,以剑意为引,将经文融入呼吸。
"他的声音穿透水声,"水无常形,却能穿石;剑无定势,方可破敌。
"苏御握紧木剑踏入寒潭,刺骨的水流瞬间将他吞没。
瀑布如千军万马般砸在肩头,他咬牙默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觉每一个字都被水流冲散。
前几日,他被瀑流冲得七荤八素,鼻青脸肿地爬上岸时,凌逸尘只是递来一枚草药:"去看看潭底的游鱼。
"苏御潜入潭底,却见水流湍急处,鱼儿竟能逆流而上,鱼尾轻摆间,便将激流化为助力。
首到第七日破晓,当朝阳刺破云层的刹那,苏御突然发现自己的呼吸竟与瀑流起伏同步,手中木剑划出的弧线,恰似水流蜿蜒之姿。
这一刻,他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瀑布的轰鸣化作心跳,飞溅的水花凝成剑意。
凌逸尘立于岸边长叹:"能在七日参透水之柔劲,果然天赋异禀。
"辰时的竹林是另一重考验。
凌逸尘折下七十二根竹枝抛向空中:"剑招不在繁复,而在顺势而为。
"苏御挥剑劈砍,却总被竹枝借力打力,屡屡落空。
竹叶割破他的手臂,鲜血渗入泥土。
某次挥剑时,他想起流云舒展的模样,剑锋不自觉放缓,竟将竹枝全部引向同一方向,组成一道螺旋剑阵。
竹枝在空中旋转时,他听见了竹子特有的嗡鸣,与自己的心跳共鸣。
午时的修行最为玄妙。
苏御需躺在青石上,双目微阖观察流云变幻。
有时云层如万马奔腾,有时又如仙人弈棋。
凌逸尘会突然发问:"此刻云气聚散,对应《道德经》哪一句?
"暴雨突至那日,他望着雨帘中扭曲的云影,突然顿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话音未落,云层中竟传来隐约的剑鸣,几滴雨水落在他掌心,化作微型剑气。
月余后的深夜,苏御在梦中被剑气惊醒。
推开房门,只见凌逸尘立于山巅,手中青铜剑吞吐青光,正与漫天星斗遥相呼应。
北斗七星的光芒被无形剑气牵引,在夜空中勾勒出古老的剑阵图。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凌逸尘头也不回,"明日起,教你以星斗入剑。
"他挥剑斩向虚空,一道星光竟脱离星轨,化作流星坠入山谷,在远处炸开绚丽的光华。
山风呼啸而过,将凌逸尘的声音卷入无边夜色。
苏御望着剑庐外茫茫群山,终于明白,这场修行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一场探寻天道的漫长旅程。
阁楼中的青铜剑突然发出清越鸣响,剑身上的古老纹路全部亮起,仿佛在预示着少年即将开启的传奇篇章。
而在剑庐深处,一座尘封的密室中,某本古籍正微微发烫,等待着它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