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
李明出生在偏远贫困的小山村,恶劣的环境和艰辛的生活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贫困如同枷锁,却锁不住他内心那颗“自强”的种子。
在学校时,看着同学们崭新的文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料,李明虽心生羡慕,但他暗暗发誓:“别人有的,我靠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得到。没有条件,我就创造条件。” 于是,他成为了最刻苦的那个学生。没有足够的钱买文具,他就捡别人用剩的铅笔头,本子正面写完写反面。学习资料匮乏,他不仅手抄同学的书,还经常步行十几里山路到邻村的学长家借阅。冬天手脚长满冻疮,握笔艰难,他心想:“这点苦算什么,熬过这阵就能进步。” 每天清晨先跑到室外活动手脚,让自己麻木的手指恢复知觉,再回来继续学习,成绩也因此在班上独占鳌头。
高考前的突发疾病犹如晴天霹雳,但李明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不能倒下,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考试时,头晕目眩的他紧紧握住笔,在试卷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梦想与坚持。最终虽与心仪大学擦肩而过,但他望着远方,眼神愈发坚毅:“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我的路还长。” 毅然决定外出闯荡。
初到城市,睡在桥洞下的他感到孤独和迷茫,但内心的声音始终在回响:“我要留下来,这里一定有我的立足之地。” 为了找工作在烈日下奔波,鞋底磨破了也不放弃。终于,他在一家建筑工地谋得一份小工的差事。
当那沉重的水泥袋第一次压上他的肩头,他感觉肩膀像是被猛地压上了一头愤怒的公牛,双腿瞬间软得像两根煮烂的面条,险些直接跪在地上。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额头青筋暴起,好似一条条愤怒的红色蛟龙在皮肤下翻腾。他紧咬牙关,双手死死地抠住水泥袋,心中暗自叫苦:“这一袋水泥怎么如此之重,仿佛是命运挥来的一记千斤重锤,要把我砸进绝望的无底洞。”但在那一瞬间,脑海中闪现出家乡父母在贫瘠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