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永昼警报穹顶外的温度警报第三次响起时,我正在校对地球轨道倾角的数据。

全息屏幕上跳动的参数突然集体向左偏移了0.0007弧秒,这个细微的异常让后颈植入的散热芯片瞬间过载,烧焦的蛋白质味道混着冷却液薄荷味在口腔蔓延。

"林博士!

暮光带东侧出现新的岩浆喷口!

"实习生小吴撞开观测室的门,第三代耐热基因让他全身皮肤呈现不正常的暗红色,脖颈处的散热鳍片正随着喘息剧烈开合。

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总让我想起七年前的自己——那时地球刚停止自转,我们还在幻想能找到重启地核的方法。

全息沙盘投射出的地球模型正被两种颜色蚕食:永昼区的炽白和永夜区的漆黑。

唯有那条被挤压得越来越细的暮光带,还固执地泛着琥珀色的微光。

我的手指穿透虚拟投影,点在***阿里地区的坐标上。

代表岩浆入侵的橙红色流体已经漫过冈底斯山脉,距离我们所在的"归途站"生态穹顶还剩37公里。

"启动轨道共振模型,加载第2149号修正参数。

"我扯开紧扣的领口,露出锁骨下方开始结晶化的皮肤。

这是长期暴露在强辐射下的后遗症,那些细小的六棱柱晶体如同倒长的冰凌,每到正午时分就会与穹顶的人造阳光发生共振。

沙盘突然迸发的紫光让所有人捂住眼睛。

原本环绕地球的银色光点——那是人类最后的太空城集群——此刻正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般集体南移。

小吴的散热鳍片发出尖锐蜂鸣,第三代改造者特有的应激反应让他蜷缩在墙角,暗红色皮肤下浮现出蛛网状的蓝色血管。

"帮我接深空观测站的量子信道。

"我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根部的戒痕。

那里残留的皮肤增生组织是七年前那场手术的纪念品,每当气压变化就会隐隐作痛。

全息屏上的数据流突然凝固,接着开始倒流。

这种现象七年来只出现过两次:上海陆沉那天,还有苏河带着离婚协议闯进观测站的时候。

当倒流的数据重新归位,我的虹膜适应器自动调节了十七次焦距,才看清那个恐怖的数值——地球公转轨道正在以每天3.6公里的速度下坠。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