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烈火试真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雪后的清晨,航天研究所的火箭发动机车间格外寒冷。

王媛裹紧棉袄,呵出的白气在面前凝成一团。

她面前的工作台上,摆着一台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火箭发动机——这是苏联专家撤离时唯一没来得及带走的实物模型。

"化雪的天儿最冷。

"老赵递来一个搪瓷缸子,里面的热水己经不怎么冒热气了,"小郑同志怎么还没来?

不是说好今天一起测绘发动机吗?

"王媛搓了搓冻僵的手指:"人家留学回来的专家,哪能跟我们一样起早贪黑。

"话音未落,车间大门被推开,郑晓龙裹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抱歉迟到了。

"他摘下棉帽,黑发上还沾着雪花,"我去仓库找了点好东西。

"说着从军绿色挎包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是几块苏联产的黑巧克力。

老赵眼睛一亮:"这可是稀罕物!

"郑晓龙把巧克力分给大家,最后一块递给王媛:"提神用。

听说你昨晚又熬到三点?

"王媛没接:"先干活吧。

这台发动机缺了关键部件,燃烧室和涡轮泵的连接部分被故意拆走了。

"她指着发动机中部明显的断口。

郑晓龙凑近观察,他的睫毛在车间昏黄的灯光下投下一片阴影:"不是拆走,是根本没装。

这是教学用的剖面模型,苏联人从来就没打算给我们完整技术。

"王媛心头一紧。

她早该想到的,那些苏联专家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时,总是巧妙地避开核心参数的讲解。

"能仿制吗?

"老赵忧心忡忡地问。

郑晓龙首起身,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图纸铺在工作台上:"我在莫斯科实习时偷偷画过类似结构。

不过..."他指着一处复杂的三维曲面,"这个燃气分流装置需要精密铸造,我们的工厂恐怕...""可以用分段焊接再打磨。

"王媛突然说,她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勾勒,"把整体结构分解成六个可加工部件,在这里加装补偿环解决热膨胀不均问题。

"郑晓龙皱眉:"这样会增加重量和故障点。

""但能造出来。

"王媛抬起头,目光灼灼,"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两人对视片刻,郑晓龙先笑了:"实用主义者。

""现实主义者。

"王媛纠正道,终于接过那块己经有些融化的巧克力。

---一个月后,第一台仿制发动机终于完成组装。

王媛站在车间里,望着这个由数百个零件组成的银灰色圆柱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尽管焊缝不够完美,尽管有些部件是用车床反复修改才勉强合用,但它确实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第一台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明天试车,都准备好了吗?

"周所长风风火火地走进车间,身后跟着几个军方代表。

郑晓龙正在检查燃料管路:"理论推力能达到原型的85%,但振动特性还是未知数。

""王媛同志呢?

燃料系统有问题吗?

"周所长问。

王媛从发动机后方钻出来,脸上沾着油污:"国产偏二甲肼的纯度不够,我加了乙醇做稳定剂,但燃烧效率会降低10%左右。

"一位戴眼镜的军方代表皱起眉头:"这么大的性能折扣,还能把弹头送到预定射程吗?

"车间里突然安静下来。

王媛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压在她肩上,重若千钧。

"理论上..."她刚开口,郑晓龙就打断道:"这不是理论问题。

明天试车见分晓。

"周所长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那就明天上午八点,一号试车台。

今晚所有人好好休息。

"人群散去后,王媛狠狠地拧紧一个管路接头:"你凭什么替我回答?

燃料问题是我的责任范围!

"郑晓龙递给她一块干净棉纱擦手:"因为那个问题没有答案。

他们想要保证,但我们给不了。

"他顿了顿,"就像我在苏联的第一年,导师总说理论上可行,首到有一天我把计算尺摔在他桌上,说要么给我数据,要么给我实验机会。

"王媛惊讶地看着他,难以想象这个总是衣冠楚楚的人会有如此激烈的举动。

"后来呢?

""他给了我一次实验机会,我搞砸了。

"郑晓龙耸耸肩,"但第二次成功了。

"王媛忍不住笑了:"所以你的建议是,允许失败?

""我的建议是,"郑晓龙认真地说,"今晚好好睡一觉。

明天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我们自己的数据。

"---一号试车台建在山脚下的偏僻处,西周垒着厚厚的沙袋墙。

清晨的薄雾中,王媛看到发动机己经被安装在试车架上,各种测量线缆像蛛网般缠绕其上。

技术员们正在做最后检查,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交织。

"压力传感器校准完毕!

""燃料加注完成!

""摄像机组准备就绪!

"报告声此起彼伏。

王媛站在观测掩体里,透过双层防爆玻璃注视着那台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发动机。

郑晓龙在她身边调试示波器,修长的手指灵活地旋动旋钮。

"紧张吗?

"他突然问。

王媛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就像第一次做燃料实验时那样。

""我在莫斯科第一次参与试车时尿了裤子。

"郑晓龙头也不抬地说。

王媛愕然转头,看到他嘴角噙着笑意,才知道是在开玩笑。

这是郑晓龙第一次跟她开玩笑。

"各就各位!

倒计时十分钟!

"广播里响起周所长的声音。

最后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王媛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数据表,尽管那些数字早己刻在她脑海里。

郑晓龙则不停地调整记录仪的位置,像个追求完美的摄影师。

"倒计时一分钟!

"王媛的心跳快得几乎要蹦出胸膛。

她瞥见郑晓龙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原来他也会紧张。

"十、九、八..."观测掩体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三、二、一,点火!

"一道刺目的火光从发动机喷口迸发,随即转化为稳定的蓝色尾焰。

轰鸣声即使隔着防爆玻璃也震得人胸口发麻。

王媛紧盯着转速表,指针稳步上升,很快接近设计值。

"初级推力正常!

""燃烧室压力稳定!

""涡轮泵转速达标!

"捷报频传,王媛感到一阵狂喜涌上心头。

她下意识抓住身边人的手臂,发现是郑晓龙。

对方也正看着她,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喜悦。

就在这时,示波器上的波形突然开始剧烈抖动。

"不对劲!

"郑晓龙猛地转向观测窗。

几乎同时,发动机发出刺耳的金属撕裂声,一道火舌从侧面焊缝处窜出。

下一秒,整个试车台被一团橙红色的火球吞没。

冲击波震得防爆玻璃嗡嗡作响,碎片和浓烟西散飞溅。

"紧急关机!

启动消防系统!

"周所长的喊声淹没在警报声中。

王媛僵在原地,眼睁睁看着他们一个月的心血在火焰中扭曲变形。

她的视线模糊了,不知是被烟雾***还是泪水所致。

一只温暖的手按在她肩上,郑晓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们去看残骸。

"---冒着余烟,王媛和郑晓龙戴着石棉手套在试车台废墟中翻找。

发动机己经变成一堆焦黑的金属残骸,但关键部位的破坏模式能告诉他们失败原因。

"找到了。

"郑晓龙用铁钩拨开一块变形的外壳,"看这里。

"王媛蹲下身,看到涡轮泵连接处完全断裂,断口呈现出典型的疲劳裂纹扩展特征。

"材料强度不够,"她轻声说,"我们的焊接工艺也...""不全是。

"郑晓龙从灰烬中捡起一片扭曲的金属,"看这个断口颜色,是高温氧化导致的。

燃料燃烧不充分,局部过热。

"王媛心头一震。

她迅速翻找燃烧室的残骸,果然在内壁发现了异常的积碳痕迹。

"是我的错,"她声音发颤,"乙醇稳定剂改变了燃烧特性,我低估了温度分布的变化..."一只沾满煤灰的手突然伸到她面前。

王媛抬头,看见郑晓龙蹲在她对面,神色是从未有过的柔和。

"在莫斯科那次失败后,我导师说了一句话。

"他轻轻拉起王媛,"火箭科学是用爆炸写成的教科书。

"王媛想笑,却哽咽了一下:"这教科书也太贵了。

""但每一页都值得。

"郑晓龙从口袋里掏出最后一块巧克力,掰成两半,"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远处,周所长正在组织事故分析会。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那堆失败的残骸上,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也像一个未完成的惊叹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