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象限暗码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立夏前日的阳光像融化的琉璃,浇在程予安展开的星宿风筝上。

她蹲在操场西北角的梧桐树下,指尖拂过昨夜新补的鹅黄色尾翼——那里藏着从陆星野《考工记》里偷师的"引绳墨"符号。

"风速3.6米每秒。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线时,程予安差点划破绷紧的桑皮纸。

陆星野的白衬衫袖口沾着新染的靛蓝墨渍,黄铜象限仪挂在他颈间,随呼吸轻晃着映出风筝上的星图。

程予安捏着丝线的手紧了紧:"古籍部今天闭馆。

"她没说自己凌晨西点就来看他贴在公告栏的气象预报,更不会承认书包夹层里那本《宋代天文仪器考》,扉页盖着天文社的蓝色印章。

陆星野忽然单膝触地,象限仪的铜边轻碰在风筝骨架上。

"竹节间距多算了0.3毫米。

"他指向风筝中央的紫竹龙骨,"《考工记》说施角者欲其柔,你用的火候过了两分。

"程予安耳尖发烫。

这根紫竹是她偷偷用奶奶收藏的百年老料,昨夜照着陆星野留在古籍部的温度记录表烘烤的。

现在他指尖划过的那段竹骨上,还刻着缩小版的黄道十二宫图。

"你知道二十八宿风筝的尾翼..."陆星野突然从背包抽出一卷靛蓝绢布,"应该用《周髀算经》的勾股弦比例。

"展开的绢布上密密麻麻全是鹅黄色笔记,程予安认出那是天文社上周废弃的星图草稿。

风筝线突然剧烈震颤。

程予安仰头看见自己的星宿风筝正诡异地划出首角轨迹,而陆星野的象限仪不知何时己对准了天空。

她这才注意到,他带来的绢布边缘全是用"⸕"字符号标注的日期——正是她过去三个月每周三来操场放风筝的日子。

"5月5日立夏,东南风。

"陆星野的声音混在簌簌作响的绢布里,"你风筝上的仙女座会转到图书馆穹顶正上方。

"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程予安发间的星尺上,那上面新刻的"⸔"符号还沾着新鲜的竹屑。

程予安突然拽紧丝线。

风筝急速下坠时,她看见陆星野迅速翻开笔记本,里面竟是用靛蓝颜料描摹的各种风筝骨架图。

在最新那页,沙燕风筝的竹骨间隙里,藏着与她星尺完全一致的二十八宿刻度。

"你改了我的气象记录。

"陆星野突然说。

程予安手一抖,藏在书包里的《天文观测日志》滑了出来——那是她上周潜入天文社复制的,上面所有关于西北角风速的数据都被她用鹅黄色荧光笔重新标注过。

两人之间的空气凝固了几秒。

梧桐花落在陆星野的象限仪上,他忽然用铜仪在沙地划了道线:"《营造法式》记载,汉代测风仪要倾斜三十五度。

"那道线正好指向程予安藏在树后的工具箱,里面露出半截刻满星纹的紫竹。

程予安摸向腰间皮套里的星尺,金属冰凉的触感让她想起昨天在古籍部看到的场景——陆星野用鹅黄色颜料在《天工开物》扉页补画的风筝图,每个节点都对应着天文社星图上的坐标。

"你动过我的校勘符号。

"陆星野拾起飘落的绢布,靛蓝底色上浮现出程予安上周留在《考工记》边的铅笔标记。

那些她以为无人能懂的"⸔⸕"组合,此刻在他指尖连成了完整的仙女座轮廓。

风筝突然发出清脆的裂响。

程予安眼睁睁看着星宿风筝的紫竹龙骨断成两截,而陆星野己经掏出靛蓝布包里的备用材料——正是她在古籍部遗失的那套双股扎线工具。

"《梓人遗制》说..."陆星野修理龙骨的动作行云流水,"风筝骨接榫处要留生气缝。

"他说的每个字都敲在程予安心上,那是奶奶传授的独门秘技,此刻却从他口中道出。

程予安鬼使神差地摸出星尺,在沙地上划了个"⸕"字符号。

陆星野的瞳孔骤然收缩,他从颈间取下象限仪,铜器底座在沙土留下清晰的圆形印记。

当两个符号边缘相触时,程予安看见他衬衫第三颗纽扣上沾着鹅黄色颜料——正是她调配的独特色号。

"明天闭馆日。

"陆星野将修好的风筝递还,龙骨接缝处多了道靛蓝标记,"但古籍部西窗的插销..."他话没说完,操场广播突然响起:"天文社陆星野同学,请速来取回你的《风筝考源》。

"程予安差点捏断星尺。

那是奶奶三十年前的绝版著作,图书馆存本去年就被她借出未还。

而此刻陆星野背包里露出的书角,分明盖着"非遗文献室"的红色印章。

暮色渐浓时,程予安发现断掉的紫竹龙骨内侧刻着微缩星图。

当她用星尺测量角度,那些星点竟组成完整的"⸔⸕⸔"序列——正是她在陆星野《考工记》里偷偷标记的符号顺序。

风筝再次升空时,程予安注意到尾翼的鹅黄色颜料在夕阳下变色了。

那抹逐渐转橙的色调,像极了古籍部窗边那盏总是准时在下午西点二十亮起的台灯颜色。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陆星野正站在天文台望远镜前,镜头对准的不是星空,而是她风筝上随光线变幻的仙女座标记。

他笔记本最新一页写着:"立夏前三日,她终于发现我在星图背面写的风筝配方。

"而夹在笔记中的靛蓝绢布上,隐约可见程予安未来三天放风筝的精确坐标——那是陆星野用《周髀算经》的勾股定理,根据她过去三个月的活动轨迹计算得出的。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