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日的图书馆静得像被施了定身术的竹纸,唯有她腰间皮套里的星尺与黄铜门栓相撞,发出清越的"叮"——与三天前陆星野颈间象限仪的声音如出一辙。
窗内扑面而来的檀香里混着丝鹅黄色颜料的气息。
程予安的指尖在窗台摸到新鲜竹屑,排列成"⸔"字符号的模样,指向第三排榆木书架。
那里本该存放《营造法式》的位置,此刻躺着一本靛蓝布面笔记本。
"《风筝考源》借阅记录..."程予安呼吸一滞。
翻开的内页上,奶奶的绝版著作借阅栏里只有两个名字:2024年9月程予安,2025年3月陆星野。
而后者名字旁用鹅黄色荧光笔标注的小字,正是奶奶独创的"双回纹扎线法"口诀。
身后突然传来纸张摩擦声。
程予安转身时星尺划过书架,带落一沓天文观测纸。
飘散的纸页上全是西北角风速记录,每张角落都画着微型风筝骨架图——正是她过去三个月放过的所有风筝款式,连她独创的星宿风筝尾翼角度都被修正过。
"闭馆日闯入要记过。
"陆星野的声音从书架顶层传来时,程予安看见他白衬衫下摆沾着星图投影仪的蓝光。
他单手握着那本引发广播通知的《风筝考源》,书页间露出半截鹅黄色丝线,与她腰间缠风筝线的木轴系法完全相同。
程予安捏紧星尺:"你偷学我家传技法。
"尺尾的二十八宿刻痕正巧映在陆星野锁骨位置,那里有道新鲜的竹篾划痕,宽度与她工具箱里的刻刀分毫不差。
陆星野忽然从书架跃下,古籍带起的风掀开他放在地上的背包。
程予安看见里面露出半卷泛黄的《天工开物》复印本,扉页上奶奶的藏书章红得刺眼。
更让她心跳停滞的是别在包带上的铜扣——分明是她去年弄丢的那枚风筝定位器,现在却挂着天文社的磁卡。
"你奶奶在1987年记录的双回纹扎线法..."陆星野翻开《风筝考源》第37页,指尖点着被靛蓝颜料圈起的段落,"需要配合《考工记》的施角之术。
"他说话时,程予安注意到他耳后沾着星图投影的荧光粉,正是天文台顶楼那台废弃仪器的专属色号。
书架间的光线突然变暗。
程予安抬头看见穹顶玻璃映出风筝影子——是她的星宿风筝!
本该锁在工具间的风筝此刻正在图书馆上空盘旋,尾翼的鹅黄色在云层中划出清晰的仙女座轨迹。
"天文台望远镜能看到风筝上的暗码。
"陆星野突然抓住她手腕往地下室跑。
他掌心有新鲜墨渍,程予安认出那是《营造法式》里记载的"松烟墨",奶奶说过这种墨要混着立夏晨露研磨。
地下古籍修复室的门锁着,但锁孔里插着根紫竹签。
程予安倒吸口气——这是她藏在风筝工具箱最底层的备用品,竹签末端还刻着她用星尺偷偷量过的黄道十二宫刻度。
门开时扑面而来的是鹅黄色颜料与松木混合的气息。
二十平米的空间里,北宋水运仪象台的微缩模型占满整张工作台,而构成仪象台经纬线的——全是程予安这半年遗失的风筝线!
每根线上都串着细小的靛蓝色琉璃珠,在暗处发出星图般的微光。
"你监视我?
"程予安的星尺抵住陆星野咽喉,尺身映出墙上挂着的巨幅图纸。
那是用三百六十五张气象记录拼成的年表,每张纸角都标着"⸕"字符号,而所有她放风筝的日期都被鹅黄色荧光笔连成星座图案。
陆星野突然指向仪象台核心部件。
程予安看见驱动浑天仪的齿轮竟是她的星尺等比放大模型,而擒纵器里卡着的,正是她上周丢失的那截刻满星纹的紫竹龙骨。
"《梓人遗制》说观测仪要以天气为引。
"陆星野转动齿轮,仪象台突然投射出光斑。
程予安惊愕地发现天花板上浮现的,正是她风筝上那个总也调不准的仙女座星图,现在每个星点都精确对应着《周髀算经》记载的坐标。
书架上的《风筝考源》突然自动翻页。
程予安看见第88页奶奶手写批注旁,多出列靛蓝色算式——正是陆星野的字迹,而运算结果赫然是她明天计划放风筝的精确坐标。
"你奶奶和我祖父..."陆星野从怀中取出张泛黄照片,1987年的非遗展览会上,两位老人站在同样的水运仪象台模型前,中间牵着只沙燕风筝。
程予安浑身发抖——那风筝的扎线手法,正是她上周偷偷用在修补陆星野象限仪皮套上的独门技艺。
天文台顶楼突然传来齿轮咬合的轰鸣。
程予安冲向窗边,看见她的星宿风筝正牵引着某种复杂装置缓缓转向西北角。
风筝线在阳光下显出隐藏的鹅黄色编码——全是《考工记》里的营造术语,而线轴竟是她以为早就丢了的那个紫檀木轴!
"从你第一次在古籍部窗边修风筝..."陆星野将象限仪举向光斑,"我就用星图仪记录了你所有动作角度。
"铜器折射出的光点在天花板拼出"⸔⸕⸔"序列,与程予安星尺上的刻痕完全重合。
程予安突然扯开衬衫第三颗纽扣。
藏在里面的鹅黄色丝线上串着七颗琉璃珠,正是仪象台上缺失的北斗七星部件。
而陆星野颈间的红绳突然断裂,坠落的铜钥匙上刻着"程门非遗"西字——那是奶奶风筝工坊的库房钥匙。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固。
仪象台突然发出清脆的报时声,投影光斑组成完整的二十八宿图。
程予安看见自己风筝上的仙女座正与陆星野校服上未干的靛蓝墨渍重叠,而窗外飘落的梧桐花,恰好盖住照片上两位老人相握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