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座素以“哏都”自居、自带松弛感的城市肌理之下,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躁情绪,正如同低空盘旋的气旋,悄然积蓄着力量。
何辰坐在靠窗的咖啡馆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瓷杯边缘。
窗外,是这个城市再熟悉不过的午后景象:步履匆匆的行人,鸣着笛缓慢挪动的车流,以及远处标志性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在略显灰蒙的天空下静默旋转。
一切如常,又似乎有什么在悄然改变。
他刚刚结束一个客户会议,过程堪称完美。
对方提出的几个刁钻问题,都被他用恰到好处的共情和逻辑清晰的分析轻松化解,甚至还巧妙地引导对方主动放弃了一个不太合理的需求。
这种对人心的精准拿捏,是他赖以在职场立足的“超能力”。
可不知为何,今天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往常那种轻松愉悦,反而让他心头萦绕着一股莫名的烦闷。
“是最近‘鸭梨山大’,连轴转得有点emo了吗?”
何辰自嘲地笑了笑,拿起手机,习惯性地刷着社交媒体。
屏幕上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的信息:某个明星的八卦绯闻,一场引发热议的带货首播,以及……几条夹杂其中、不太起眼的社会新闻。
“某地惊现‘狂暴’流浪犬,连续伤人后被击毙。”
“XX国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暴力事件,官方呼吁冷静。”
“专家辟谣:网传‘新型传染病’为不实信息,请勿信谣传谣。”
这些新闻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微小的涟漪便迅速消失。
大多数人要么一滑而过,要么在评论区留下几句插科打诨的调侃。
但何辰的目光却在“狂暴”、“群体性暴力”、“不明原因”这些字眼上停留了片刻。
他那过于发达的“情商雷达”,似乎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信号——一种潜藏在字里行间、被刻意淡化的恐慌感。
他点开其中一条新闻的评论区,除了常见的“吃瓜群众”和“键盘侠”,他还注意到一些零星的、语气急促的评论,描述着自己或身边人遇到的类似“怪事”——比如邻居突然性情大变,充满攻击性;或者在医院看到举止怪异、眼神凶狠的病人被隔离。
这些评论很快就被更多的信息淹没,甚至有些被标记为“内容违规”。
“错觉吧。”
何辰摇摇头,试图驱散脑海中那不着边际的联想。
或许真的是最近压力太大了,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
他结了账,走出咖啡馆,汇入人流。
街上的气氛似乎也印证着他的“错觉”。
人们的表情普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怠和烦躁,步履匆匆,眼神交汇时也少了几分平日的平和,多了些警惕和疏离。
路口,一辆网约车和一辆私家车因为抢道发生了轻微剐蹭,两位司机几乎是瞬间就跳下车,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情绪激动得仿佛下一秒就要动起手来。
围观的人群也显得有些躁动,不时有人发出不耐烦的抱怨。
这在交通繁忙的都市里本是寻常小事,但何辰却敏锐地感觉到,那股戾气似乎比以往更浓烈,更容易被点燃。
就好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助燃剂,让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稍有火星便会炸裂。
他沿着海河边漫步,试图让傍晚的凉风吹散心头的阴霾。
河水映着两岸的灯火,流光溢彩,一派繁华景象。
几个年轻人拿着手机,正在岸边拍摄着搞笑短视频,嘻嘻哈哈,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喧嚣。
何辰看着他们,心中那股不安感却并未消散,反而如同河底的暗流,无声涌动。
他掏出手机,想给在海静区的父母打个电话,却发现信号断断续续,尝试了几次才勉强接通。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也带着一丝焦虑,抱怨着最近泊团镇上也有些不太平,几个平时温和的邻里因为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还有人家的狗莫名其妙地发狂咬伤了主人。
“你也注意点身体,外面不安全就少出门。”
母亲叮嘱道。
挂了电话,何辰站在晚风中,看着眼前这座流光溢彩却又暗藏躁动的城市,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某种看不见的东西,或许真的正在悄然改变。
世界,似乎正在一个他无法预料的方向上,缓缓倾斜。
而他引以为傲的洞察人心的能力,在面对这种弥漫性的、源头不明的群体性情绪变异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