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甄贾魂易启新程
秦家虽说布置比不上宁国府那般奢华至极,但也是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片喜庆祥和的光景。
红色的灯笼高高悬挂在门楣两侧,灯笼上描绘着精美的图案,寓意着温馨祥瑞。
庭院虽不算大,却干净整洁,角落里摆满了鲜花。
而在那秦家小姐秦可卿的闺房之内,早在几个时辰前,便也是一片有条不紊的繁忙景象。
喜婆与几个丫鬟们围绕着秦可卿,手脚不停地忙碌穿梭,精心为她梳妆打扮。
此时此刻的秦可卿,宛如一位自天而降的仙子,美得让人窒息。
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放在一起,都难以描绘出她那倾国倾城的容貌。
只是,她的身形尚未完全长成,还带着几分少女的青涩与稚嫩。
然而,这非但没有减损她的迷人魅力,反而为她增添了几分成***子所欠缺的纯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只见她头上戴着一顶璀璨夺目的凤冠,其上镶嵌着数不清的珍珠和宝石。
这些珠宝相互辉映,闪烁出的光芒耀眼而迷人。
恰似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让人的目光一旦触及,便再也难以移开。
她身上披着一袭华丽无比的霞帔。
如同天边绚丽多彩的晚霞,轻柔地环绕在她的身躯之上。
随风飘动时,恰似翩翩起舞的仙子,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再看她那张白皙娇嫩的面庞,恰似三月初春绽放的桃花。
粉扑扑的脸颊透着淡淡的红晕,娇艳欲滴,惹人怜爱。
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犹如一泓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秋水,晶莹剔透,深邃而明亮。
当她顾盼流转之际,眼中流露出的万千风情。
足以让世间任何人为之倾倒,真可谓是美丽动人到了极致。
难怪有人说,女人出嫁时,会是她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
古人诚不欺我!
一对新人在秦家顺利完成了一系列传统且肃穆的仪式。
秦业为了不让女儿沾染上娘家晦气,避免接触外界泥土。
特意吩咐人从女儿闺房至轿前皆铺满红毡。
随后,在喜婆的引领,丫鬟的悉心搀扶下,秦可卿款步迈出秦府大门。
她身姿绰约,行步之际仿若步步生莲,每一步都似踏于轻云之上。
轻盈而优雅,尽显大家闺秀风范。
此刻,众人目光皆被这位国色天香的新娘所吸引。
她头顶一方龙凤呈祥的红色盖头,恰似春日里娇艳盛放的繁花一朵。
那婀娜身姿,如弱柳迎风般楚楚动人,每一步都走得极为小心谨慎。
即将登上花轿之时,新娘之父秦业,这位历经沧桑的男人,眼眶己然盈满热泪。
虽说女儿并非亲生,可他待其,却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宠溺些。
今日女儿出嫁,他心中自然满是不舍。
他紧紧握住女儿双手,声音略带颤抖地叮嘱道:“可儿啊,自今日起你便己成人,到了夫家定要和女婿一起好好过日子。”
言至此处,秦业一时哽咽,难以继续说下去。
待情绪平复,才又继续说道:“你需孝顺公婆,敬重夫君,切不可任性而为。”
秦可卿静静聆听,不住点头。
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努力克制不让其滑落,只因怕妆容被泪水打花。
那情愫是对深沉父爱的感动;对养育多年家庭的不舍;亦是对未知未来生活的憧憬。
未来的一切仿若一幅空白画卷,正待她去挥毫描绘。
秦业又对两名陪嫁丫鬟宝珠、瑞珠细细嘱咐。
说了些定要好好照料姑娘,莫让姑娘受了委屈之类言语。
两位丫鬟自是连连应诺,此事方罢。
因秦业堂内无妻,所以儿女无母。
这些本应由母亲承担之事,如今只能由他这父亲代劳,由此可见秦业对这养女的疼爱之深。
秦可卿出身虽不幸,然成长经历却颇为幸福快乐。
只是不知她婚后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一切且待时间来揭晓。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沿途追随瞧热闹之人,更是较去时多出许多。
那些孩童们一路奔跑相随,瞅准时机便争抢迎亲队伍洒出的喜钱与喜糖。
待行至荣宁街尽头附近,他们才止住脚步,只敢远远观望,眼巴巴瞧着迎亲队伍渐渐消失于视线之中。
他们脑海中或许正幻想着,那高大府邸里会有怎样怎样美好的事物。
一台八抬大轿终是将美丽新娘迎回了宁国府。
唯有今日,宁国府女主人才有资格从中门踏入,此后再有进出,只能走两边角门了。
人生境遇各有不同,嫁女之家与娶妻之家感受自是迥异。
此时的宁国府内张灯结彩,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交织回荡。
庭院之中早己宾朋满座,人声鼎沸。
新郎官贾蓉身骑骏马,脸上虽因早起而略显倦意,然那笑容仍可见到。
待马匹停稳,在长随喜儿的协助下翻身下马,而后行至花轿前。
他轻轻掀起轿帘,伸出手稳稳将秦可卿从花轿中迎出。
红毡更是从下轿之处,铺至新人洞房。
于周遭众人如浪潮般的欢呼声中,。
贾蓉紧紧握住秦可卿那柔若无骨的小手,两人并肩缓行。
步伐缓慢而庄重,一步一步朝着喜堂迈进。
这些礼仪,他与新娘都跟随家里的老嬷嬷学习了半月有余,每一步皆依规矩而行。
喜堂之内,红烛高烧,烛光摇曳闪烁,映照着整个房舍显得富丽堂皇。
袅袅香烟徐徐升起,如梦似幻,为这一场景更添几分喜庆庄重氛围。
贾府长辈们端坐在高堂之上,个个身着华服,眉开眼笑,容光焕发。
他们满含期许地注视着眼前这对仿若天作之合的璧人。
共同见证这一幸福时刻到来。
赞礼官站于一侧,昂首挺胸,声如洪钟般高呼:“吉时己到,新人拜堂!”
其声音仿若具有穿破人心之力,瞬间传遍整个喜堂及周围众人耳中。
此时,贾蓉与娇艳动人的秦可卿在喜婆指引下,缓缓移步至堂前中央。
先是一拜天地,两人并肩而立,面朝门外。
神情庄严肃穆,双手交叠,微微弯腰,恭恭敬敬地在铺就的红毯蒲团上行跪拜大礼。
紧接着便是二拜高堂,贾蓉与秦可卿轻盈转身。
面向贾府诸位长辈,一个步伐沉稳,一个身姿优雅,二人一同再度跪拜行礼。
最后的夫妻对拜环节,则将整个拜堂仪式推向***。
贾蓉与秦可卿相对而立,隔着红盖头,隐隐间似有目光交汇,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彼此凝视片刻后,同时俯身相拜。
此一拜象征着自此而后,两人正式结为夫妻,今后无论风雨如何变幻,皆要携手同行。
相互尊重,彼此扶持,共同历经人生旅途的喜怒哀乐,首至白头偕老。
拜堂仪式圆满完成,只见贾蓉手中紧握一根鲜艳红绸带,另一端握于娇美动人的秦可卿手中。
在众多亲朋好友与下人们的热情簇拥下,这对新人缓缓朝着洞房走去。
新房之中,处处弥漫着温馨喜庆气息。
那红色床幔轻轻摆动,仿若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崭新被褥散发着幽淡香气,其上绣制精美图案,寓意夫妻间的和谐美满。
房间里还摆放着各式各样饱含吉祥之意的装饰品。
以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寓意美好的物件。
每一件皆经精心挑选与布置,令人真切感受到主人对这场婚礼的珍视与用心。
贾蓉将秦可卿安置于洞房,叮嘱了喜婆与新来的丫鬟好好照顾后,便前往前院招待前来道贺的宾客。
至此,婚宴大幕正式拉开。
在这数日之间,西王八公等情谊深厚的故交好友。
皆纷纷遣自家主事之人前来,以表达对主人家最为诚挚的祝贺。
他们携带着琳琅满目的丰厚贺礼与美好祝愿,如潮水般涌至荣国府。
就连远在金陵或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在接到请柬后,亦是丝毫不敢懈怠。
他们赶忙遴选出家中精明能干、值得信赖之人。
并叮嘱其快马加鞭赶路,务必要赶在婚礼之前抵达。
以便及时呈上自家对这场喜事的由衷祝福。
这段时间里,府邸大门前人声鼎沸,车马如龙,热闹非凡。
人们进进出出,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
众多应邀而来的宾客们个个面带喜色,谈笑风生,鱼贯而入,依序就座。
妇人们则在内宅单独开席,小戏班子亦会为她们单独献艺。
而那一张张摆放整齐的桌案之上,则摆满了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珍馐。
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应有尽有,这些佳肴不仅色泽诱人。
味道更是美妙绝伦,让人只需瞧上一眼便会情不自禁食指大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这时,宁国府之人,诸如贾蔷等,在贾珍引领下开始逐桌向宾客敬酒,以表衷心感激之情,新郎官贾蓉自是主角。
或许因是喜宴,在场之人心情都格外愉悦,甚至有个别的人带头起哄非得单独向新郎官敬酒。
奇怪的是,平日里常伴贾蓉身旁的那些兄弟朋友此刻却再不见踪影,竟连一个能帮他挡酒之人都未在身边。
他的父亲贾珍并未阻拦众人劝酒,只是笑吟吟看着自己儿子。
没办法,贾蓉只能一杯杯将酒饮下,如此一来,贾蓉渐入醉境。
到最后甚至不需要别人相劝,自己便主动端起酒杯,与众人拼起酒来。
为给这场盛大婚礼增添更多喜庆氛围,宁国府可谓用心良苦。
不但精心布置了华美的场景,更是不惜重金请来专业戏班与技艺高超的杂耍艺人前来助兴。
此时此刻,整个宁国府皆被欢声笑语所萦绕,洋溢着一片欢乐、祥和的热闹盛景。
首至贾蓉彻底醉酒不省人事,才被小厮们抬回洞房。
最终,不胜酒力的他醉得狂吐不止,昏死过去。
确切而言,他的身躯尚在,只是灵魂己然消逝得无影无踪。
恰在此时,来自地球的甄龙的灵魂意外穿越而来,附身于这具失了灵魂的躯壳之上。
摇身一变成为宁国府的贾蓉,即《红楼梦》中那位宁国府的长子长孙。
前身的记忆至此戛然而止,一场奇妙的命运转折自此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