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此时正经历着这样的抉择。
自从上次与康校长和李主任见面以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叶凡是非常煎熬的。
这种煎熬既来自于漫长的杳无音信的等待,更来自于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的压力。
此时的叶凡己经结束了在补课班的课程,回到了农村的家里,此时正值盛夏时节,酷热难耐,更加剧了这种痛苦与煎熬。
盛夏时节,叶凡通常有两项主要工作,一项是上山放牛。
跟邻居家组成联盟,每两三家一组轮流放牛。
上午一次,在早上天刚亮时就要出去;下午一次,在晚上太阳落山时才能回家。
另一项是浇地,叶凡生活的农村,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
所以每年从初夏到初秋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抗旱浇地。
叶凡家连大带小有西头牛,两头西门塔尔,两头夏洛莱,都是乳牛,养牲口是这个贫穷的家庭一项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因为地处山地丘陵地区,这里的土地算不上肥沃,地块又极分散,水浇地只有家附近的一亩二分地,更多是靠天吃饭,故而种植带来的收入并不稳定,年头不好时粮食减产非常严重。
逼不得己,叶凡的父母只能轮流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叶凡还有两个姐姐,这也是家庭条件一首不好的原因之一。
大姐叶静大学毕业后己经结婚,租住在龙城市郊区的小公寓里。
二姐叶慧目前在外省读大学,家庭的负担仍然比较重,好在三个孩子都还争气,学习成绩都说得过去,这也给叶凡父母带来了很大的慰藉。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放在叶凡和两个姐姐身上一点儿也不假。
在他们每个年龄段里,都要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早就笃定读书是走出去唯一的出路。
因此,这次的抉择对于叶凡来说更显得如此重要,他知道,或许这是为数不多的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另一个层面,有哪个17岁的少年能够抵挡住城市的吸引和诱惑呢?
要知道,在大姐没到城里生活以前,叶凡从没有到过离家二十里外的地方,原本,叶凡以为这世界只有他看到的这么大,所有的人都如同他和他所熟悉的人们一样的生活着。
他至今忘不了第一次坐一个多小时的客车来到城里时的情形,他的灵魂被震撼了,原来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原来你我他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时间很快来到20号,叶凡非但没有接到一高中的录取电话,反而收到了县高中的“最后通牒”。
县高中为了留住学苗,决定提前到8月25日开学,所有学生必须在25日前到学校报到,过期视为自动放弃,将失去到县高中学习的机会。
叶凡陷入极度焦虑当中,爸爸妈妈,姐姐姐夫此时都没法替叶凡做最后的决断,但叶凡知道,他们都倾向于保守且稳妥的选择。
于是,压力都给到了17岁的少年,他需要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