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去化疗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天黑以后,贾转勤慢悠悠的做了饭。

先给堂屋里的一家老少端上桌,最后才喊了三儿子焦育平给南尚霞母女送去了饭。

平日里,南尚霞做饭,婆婆带孩子,一家人还算和气。

今天南尚霞怒上心头,就别指望着她做饭伺候他们了。

父母常常在耳边说教,在婆家要做个好媳妇,孝顺公婆,尊长爱幼。

她就做了个顺毛驴,凡事让着他们,公公婆婆对她也算周到。

她心里明白,公公婆婆瞧不起自己父母,嫌弃她娘家的穷光阴,只是没摆到明面上。

次日清晨,天微微亮,南尚霞早早就起了床。

她小心翼翼的将自己从被窝里抽离出来,尽量不吵醒母亲和儿子。

焦天宇嘴里含着一个奶嘴吸吮着,呼吸声轻盈,透着小人儿的柔嫩,白白净净的,活像个洋娃娃。

一旁的母亲喘着粗气,像是一头暮年的老牛,从呼吸声里,都能听出疲惫来。

南尚霞看着这一老一少,心中泛起了一丝愁郁。

去省城给母亲做化疗,最少得三西天。

儿子还小,正是吃奶得时候,一边是母亲,一边儿子,两边都得顾念。

她索性把心一横,拿出了自己的那份倔劲,下定决心带着儿子去省城。

南尚霞简简单单的准备了早饭,稀饭和馒头。

母亲吃的清淡,自做了第一次化疗,呕吐就成了常态,见不得油腻。

她又给焦天宇充了奶粉,这小子人不大,饭量倒是不小,自己的母乳不够吃,还要给添补一些奶粉,吃饱了不哭不闹,一副好孩儿的模样,要是吃不饱,就是个活祖宗,扯着嗓门哭闹个没完没了。

冬日里天亮的很晚,南尚霞出门的时候天色灰蒙蒙的,近近远远的亮光一闪一闪的。

南尚霞怀里抱着焦天宇,背上背着一个双肩背包,里面装着母亲的换洗衣服和儿子的奶粉。

她个子小,一前一后两个疙瘩,看起来像是一个圆球,前后的重量使她走起路来更平衡一些,只是她的脚受了罪,还没走多远,就开始疼了。

她后悔出门的时候穿了一双皮鞋,早知如此,她穿一双运动鞋就好了。

皮裤套棉裤,必然有缘故。

虚弱的人就像是蔫巴了的秋草一样,经不住风吹雨打。

丁巧娥还是先前那副衣容,里外裹得严严实实,外面套着军大衣,一步一步在南尚霞的后面跟着。

早起赶第一趟公交车的人很多,等他们老中小三个人上了公交车后,才发现己经没有了座位,连车厢里都挤满了人,这个时节正是打工人外出务工的时候,都赶着建设城市去了。

司机马师傅瞥了一眼:“又要去做化疗?”

南尚霞吃力的将背包从肩膀上取下来,嘴里蹦出了个“嗯”字。

马师傅是吴家川的邻村马家堡人,对丁巧娥患病做手术的事情自然是门清的很。

这老实巴交的两口子,平时不争不抢,家中出了这等变故,左右邻村的人都替他们惋惜,骂老天爷不长眼。

真是应了那句:“疾病不挑年龄,不分贫富,正真做到了人人平等啊!”

“大家伙发发善心,给他们娘儿俩让个座位!”

马师傅刚说完,就有两个梳着杀马特发型的青年让了座。

丁巧娥连忙道了几声谢谢,南尚霞也落了座,怀里的焦天宇睡得正香。

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出行的人熙熙攘攘,让本就不宽敞的购票大厅变得更加拥挤。

南尚霞将母亲安顿在车站的椅子上,自己去排队购票。

好不容易排到售票窗口,结果早晨第一班的车票己经买完了。

没抢到票的南尚霞又恼又气,背起书包,带着母亲就往车站外面走去。

过了收费站,在临近高速入口的拐弯处停了下来,这儿己有三五人在此等候。

他们的情况大致相同,都是没有买到早班车的票,等着坐黑车的人。

所谓黑车还是那辆去往省城的早班车,只不过在购票时,特意留了几个座位,专门拉路上捡的这些人,车票钱自然也就进了私人的口袋。

这样的黑车南尚霞坐过几次,遇到检查的时候就躲到杂物间,对于乘车和开车的人似乎都得了好处,但又似乎不对劲,乘车就跟做贼似的。

等待了大约十来分钟,那辆班车开过来,停在路边上。

让包括南尚霞娘俩在内得所有人上了车,有两人没座位给了个马扎坐在了最后头。

三个小时的车程足以让这些早起的人补一补回笼觉,满满一车人默契的不说话。

南尚霞跟人换了座,坐在了母亲身边。

半岁的焦天宇也懂事的在南尚霞的怀里呼呼睡大觉,哈喇子顺着嘴角流到了围脖上,丁巧娥用手帕给外孙擦了擦口水,嘴角露出笑容。

“妈,你再睡一会儿,到省城还得几个小时呢!”

丁巧娥看着闺女这么辛苦,一个弱女子带着一老一少出门,她这个病号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过意不去。

从小到大,闺女都没受过丁点的气。

小时候有她奶奶宠着,长这么大,别人都没动过她一根手指头,现在为了她这个不争气得母亲,还得看婆家得眼色。

她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南尚霞早早辍学,早早嫁人了。

以她的成绩要是一首念下去,肯定能考上高中,将来上大学都有可能的。

可是那个时候,家里连二百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丁巧娥愧疚的低下了头。

没本事的父母,除了在精神上给予儿女更多的关心,在物质上是无能为力的。

他们自己可以不吃不喝,把最好的都给儿女。

社会是个大环境,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任何时代都适用,没有能力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就只能被优化,淘汰出局。

义务教育给了很多穷孩子读书认字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一把小小的钥匙。

十一点,班车进了省城客运站。

大城市,对于农村人来说,仿佛是一个新的世界。

丁巧娥的穿着好似一个异类,对于她这个连县城没去过几次的人来说,要不是生病做手术,怕是没有机会来一趟这繁华的大城市。

南尚霞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给儿子喂了奶,看到儿子张着小嘴哧溜哧溜地吮吸着乳汁,她的心里是甜的。

为人父母好似都这样,孩子就是苦难生活的一剂良药,只要看着自己孩子的笑脸,心中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对于二十二岁的南尚霞来说,儿子的到来,让她明白了作为母亲的艰辛,也渐渐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

冬春交接的季节,天气还没有暖和起来,正午的阳光还是给了人些许的温热。

丁巧娥将军大衣脱掉,抱在手里,这才与周围的环境和睦了一些。

他们坐2路公交车,去往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