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革新之念
他拿出一本破旧的工作笔记,开始记录今天检修工作中的细节以及自己对未来工作的初步设想。
第二天清晨,林宇早早地来到了工区办公室。
他找到老张,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班长,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引进一些新的检测设备,像那种便携式的接触网智能检测仪。
它可以快速地对接触网的各项参数进行精确测量,而且能自动分析数据,这样我们就能更高效地找出潜在问题,也能减少人工检测可能出现的误差。”
老张有些惊讶地看着他:“林宇,你这想法倒是不错,可这新设备肯定不便宜,咱工区的预算……”林宇连忙说道:“班长,我知道预算是个问题。
但您想,如果我们能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从长远来看,其实是能节省成本的。
比如因为故障导致的列车停运损失,还有维修的人力和物力消耗。
我可以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做个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您看呢?”
老张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行,林宇,你这小子有想法是好事。
你先去准备资料,我向上级汇报一下情况。”
得到老张的支持,林宇干劲十足。
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工区的资料室查阅各种技术文献,还在网上搜索相关设备的信息。
在资料室那堆满陈旧卷宗与技术手册的角落,他一待就是数小时,逐页翻找着有用的只言片语,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
而在网络的信息海洋里,他又在各类专业论坛与设备官网中穿梭,与同行交流探讨,下载详细的产品说明与技术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林宇也不忘日常的检修工作。
一次,在检修一处接触网导线时,他发现导线的磨损程度比预计的要严重。
林宇仔细检查后判断可能是附近的环境因素导致的。
他对工友们说:“咱们得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一次详细排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异物或者异常情况影响了导线。”
经过一番排查,他们发现原来是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在施工时产生的灰尘和颗粒物,在风吹作用下附着在导线上,加速了导线的磨损。
林宇向老张建议与建筑工地进行沟通协调,加强防尘措施。
同时,他提出在工区建立一个简易的环境监测点,定期对接触网周边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类似问题。
老张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赏,立刻安排人去落实。
林宇亲自带着几个工友,在合适的位置安装上监测设备,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监测的原理与重要性。
随着林宇对新检测设备资料收集工作的深入,他越发坚信这些设备将给明溪工区带来巨大的改变。
他精心制作了成本效益分析报告,详细阐述了新设备的优势、采购成本、预期收益以及回收周期等内容。
报告中,他用清晰的数据图表与严谨的逻辑分析,展现了新设备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长期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
老张拿着报告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大家都对林宇的这份用心和专业感到惊讶。
虽然最终的审批结果还需要时间,但林宇己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推动明溪工区在技术和管理上走向新的台阶,让自己的重生更有价值,也为铁路运输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宇依旧每天忙碌于检修与资料整理工作。
他还主动与其他工区交流经验,学习他们在接触网维护方面的先进做法。
在一次与邻区的交流活动中,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接触网防雷装置,能够有效降低雷电对接触网的损害。
林宇如获至宝,立刻将相关资料带回明溪工区,与老张商议是否可以在本工区试点安装。
老张看着林宇那充满热情的眼睛,笑道:“林宇,你这是要把咱们工区打造成全路的示范工区啊。
行,咱们一起研究研究这个防雷装置,如果可行,就向上级申请试点。”
林宇的热情也感染了其他工友,大家纷纷围过来,一起探讨新装置的可行性与安装方案。
在讨论中,林宇详细地讲解着新装置的原理与优势,工友们也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实际安装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林宇在重生后的这段时间里,不仅在工作上积极进取,也在生活中与工友们建立了更深厚的情谊。
他会在下班后与工友们一起在工区的小院子里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与梦想。
有一次,一位年轻工友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情绪低落,林宇耐心地开导他,讲述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以及如何一步步克服。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让年轻工友重新振作起来。
而在等待新设备审批的过程中,林宇也没有闲着。
他组织工友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大家在应对突发故障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他模拟各种故障场景,从简单的接触网部件损坏到复杂的多故障并发,让工友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
在演练中,林宇严格要求,对每个操作步骤都进行细致的点评与指导,确保工友们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林宇深知,明溪工区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他作为重生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未来。
无论是技术革新的探索,还是团队凝聚力的打造,他都全力以赴,只为那心中重新燃起的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之火,在这平凡的铁路接触网工岗位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