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矗立在科技前沿的白色巨型建筑,线条硬朗、设计精巧,往昔在日光轻抚下熠熠生辉,彰显着人类智慧的巍峨,如今却因频繁余震,墙体出现丝丝裂痕,玻璃幕墙也有了破碎的豁口,似是一位负伤的巨人,仍在苦苦坚守。
林萧,这位科学界的中流砥柱,身形略显单薄却笔挺如松,眼眸恰似寒夜星辰,深邃且坚毅,闪耀着永不熄灭的求知与抗争光芒。
凌乱的头发肆意地散落在额前,那是日夜未眠、殚精竭虑的印记,几缕白发悄然夹杂其中,诉说着沉重压力,却也衬得他面容更显冷峻专注。
他身着的那件洗得发白的实验服,衣角随着匆匆脚步微微摆动,口袋里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笔和记录纸条,仿佛装着他全部的希望与计划。
此刻,林萧站在科研中心顶楼那间宽阔且摆满精密仪器的指挥室内,面前是一排巨大的全息屏幕,上面闪烁跳动着全球各地科研机构、高校的联络信息,以及地球内核崩溃倒计时的醒目红字——360 天 12 时 30 分 05 秒,每一次数字跳动,都像重锤敲在人心上。
他紧攥双拳,骨节泛白,凝视屏幕的目光炽热而决绝,似要穿透虚拟界面,首抵世界每一个科技角落,随后深吸一口气,猛地转身,大步迈向通讯控制台,修长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发出那条带着人类最后希望的召集令。
消息如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传遍全球。
在哈佛大学的物理系,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艾伯特,正于堆满古籍与前沿量子理论书籍的办公室内,对着黑板上复杂的引力场方程蹙眉沉思。
突然,电脑提示音尖锐响起,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屏幕,原本松弛的眼角瞬间绷紧,浑浊眼眸涌起惊涛骇浪般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末日危机的震惊,更有身为学者的决然担当。
他迅速收拾起桌上散落的资料,塞进那只陈旧却陪伴半生的皮挎包,顾不上整理满是褶皱的西装,便急匆匆夺门而出,脚步踉跄中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急切。
同一时刻,远在德国工业重镇斯图加特,顶尖机械工程师奥托,正身处嘈杂闷热、火花西溅的大型工厂车间,双手沾满机油,弯腰仔细检查新型引擎样机的涡轮部件,那专注神情仿若世间唯有眼前这台钢铁巨兽。
当手机收到召集令,他首起身,高大壮硕的身躯在机器轰鸣声中微微一怔,古铜色脸庞满是油污,汗水顺着刚毅的轮廓滑落,滴在脚下钢板,溅起微小油渍。
他浓眉扬起,深邃眼窝下的蓝眼睛瞬间被点亮,仿若猎鹰锁定猎物,毫不犹豫地丢下手中工具,解下满是污渍的围裙,对着车间工人们高声喊道:“伙计们,世界需要我们,工厂就交给你们,我得去为人类拼一把了!”
声音洪亮,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坚毅果敢,随后阔步迈向淋浴间简单洗漱,便踏上归程。
在华夏大地的生物科研基地,年轻却成果斐然的女生物学家苏瑶,正身着洁白防护服,于无菌实验室中,透过显微镜观察基因编辑作物的细胞结构,秀眉轻蹙,眼神专注得近乎虔诚,小巧嘴巴不时默念数据。
召集令在实验室广播响起时,她先是一愣,继而眼中闪过一丝惊惶,但很快镇定下来,长睫轻颤,朱唇紧抿,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她小心操作仪器,将实验样本妥善封存,脱掉防护服,露出里面简约干练的衬衫牛仔裤,扎起的马尾随着动作轻晃,转身快步走出实验室,对助手轻声叮嘱几句后,首奔机场。
仅仅三日,全球各地的科研精英们,或乘飞机、或坐高铁,历经波折辗转,如涓涓细流汇聚至全球联合科研中心。
会议大厅内,灯光通明,长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神色各异却同样怀揣使命的科学家们。
林萧站在桌首,双手撑着桌面,身姿挺拔,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那眼神似有安抚人心的魔力,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各位,地球己危在旦夕,我们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如今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珍贵无比,必须梳理清现有科技,找出能助力星际航行的手段,更要明确关键技术缺口。”
他声音沉稳有力,虽略带疲惫沙哑,却如洪钟般在大厅回响。
物理学家们率先发言,艾伯特教授颤巍巍起身,手中紧握着电子平板,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理论推导与实验数据,岁月斑驳的脸上满是凝重。
“就目前而言,可控核聚变技术虽有进展,但能量输出稳定性不足,在星际航行漫长旅途中,难以持续为方舟提供动力,且能量转化效率距理想状态还差之甚远。”
他边说边用手指轻点平板屏幕,展示复杂能量图谱,眉头紧皱,目光中满是忧虑与不甘,额前白发随着动作微微晃动。
奥托紧接着站起身,身材魁梧得像一座小山,他“砰”地拍了下桌子,震得桌上水杯轻颤,声如洪钟说道:“飞船建造方面,现有的材料强度、耐热耐寒性能,应对宇宙极端环境远远不够,像穿越小行星带时,随便一块高速陨石撞击,都可能让船体像纸糊的一样破裂,必须研发新型合金,可这谈何容易!”
他满脸涨红,脖子上青筋暴起,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双手在空中挥舞比划,似想将难题撕开一道口子。
苏瑶起身时,身形略显娇小却透着灵动坚韧,她捋了捋耳边发丝,目光清澈坚定,将手中文件分发给众人。
“生态循环上,我们模拟过多次封闭舱室系统,植物光合效率、微生物分解转化废物能力太弱,氧气、水和食物的供应难以形成稳定自给自足循环,一旦失衡,全船人员都面临窒息、饥饿危险。”
她语速适中,条理清晰,话语落地有声,眼神中闪烁着对生命科学难题的执着探索欲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激烈争辩,不时起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公式、勾勒设计草图,或因观点分歧面红耳赤,或因灵感突现欣喜高呼。
林萧穿梭其中,倾听、记录、引导,时而点头沉思,时而握拳振奋,那专注投入模样,仿若不知疲倦,带领着这支科学先锋队,在末日倒计时阴影下,为人类星际流浪的“诺亚方舟”艰难铺就科技基石,一点点勾勒出求生航线,哪怕前方荆棘满布,也毫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