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粒子对撞机:光之尽头

未来终结 点ww 2024-11-27 03:46:0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208年春,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在国际科学联合会议上达成:全人类将资源集中起来,建造史上最大、最先进的粒子对撞机——“阿尔法之环”。

它不仅比此前的设备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还融合了当时最尖端的量子技术,旨在通过对基本粒子更高能级的碰撞,寻找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为突破《宇宙基础理论闭环报告》的限制提供一线希望。

“这是最后的战场!”

在会议结束后,物理学家陈永安对媒体宣布,神色坚定。

作为该项目的领军人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这项工程将是科学最后的赌注。

当记者追问如果实验失败将意味着什么时,他稍作停顿,叹息了一声后回答:“那将是光明彻底熄灭的一天,但我拒绝相信那会发生。”

“阿尔法之环”的选址定在了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深处,因为这里地质稳定,远离城市。

整个环形对撞机的周长超过1200公里,深埋地下数百米。

建设过程中,各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从能源调配到工程机械的研发,再到超导磁铁的运输,一切都如同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

“这简首是工程奇迹。”

在一次施工视察中,项目工程师艾琳·卡斯塔感叹。

她站在主环通道的一段,对同行的陈永安说道,“我们不仅在建一台机器,更是在拼人类的未来。”

“是啊,”陈永安望着远处的激光对准仪,“如果未来能用这些努力回报我们,我们就不会徒劳。”

艾琳沉默片刻,低声说:“而如果没有未来呢?”

陈永安没有立刻回答。

他转身继续巡视工作,背影显得沉重。

项目的进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各国的媒体争相报道“阿尔法之环”的动态,从建设过程到科学家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新突破的期望与日俱增。

社交媒体上,不同语言的讨论如潮水般涌现:“或许他们真的能找到新粒子,让我们走出这个死局。”

“听说它的能量级是过去的十倍!

希望看到惊喜。”

“科学从未让我失望过,我相信这次也不会。”

甚至连一些政客也开始公开表达支持。

美国总统在演讲中说道:“阿尔法之环代表了全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它提醒我们,人类永远不屈服于任何界限。”

与此同时,支持项目的宣传片在各大平台播放。

一幕幕粒子碰撞的模拟图像被渲染得宛如宇宙诞生的奇观,而背景音乐更是激昂无比,配上旁白:“光,在最深的黑暗中寻找出口。

希望,在极限的边缘生长。”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这是浪费资源。”

一位批评者在电视节目中质问,“他们凭什么认为这个对撞机就能带来奇迹?

那些定律的墙壁早己证明了我们的无力。”

“如果不尝试,”李文元在同一节目中反驳,“那我们己经输了。”

八年后,对撞机终于建成。

试运行的几次低能级碰撞成功后,科学家们开始为第一次高能级实验做准备。

这一日被全球媒体称为“科学的审判日”,无数人守在屏幕前,等待着结果。

实验当天,对撞机的控制中心内一片紧张,几十位顶尖科学家汇聚在此。

大屏幕上,所有设备的参数滚动显示,超导磁体的温度、粒子束的能量、电磁场的强度……每一项数据都至关重要。

“粒子束注入完成。”

控制台的操作员汇报道。

李文元站在指挥台上,紧握着手中的文件夹。

他身旁的艾琳脸色严肃,手指轻敲桌面,似乎在释放紧张情绪。

“全世界都在等着我们。”

她低声说。

“那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李文元点了点头,“启动吧。”

一声指令发出,巨大的环形设备开始运转。

地底深处,强大的粒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超导磁体的引导下运行,逐渐加速。

操作台的屏幕上,能量级的读数持续攀升。

“能量达到计划值。”

一位技术员报告。

“保持稳定,”李文元冷静地下令,“三分钟后进行碰撞。”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几乎每个科学家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水。

三分钟后,一声低沉的震动响起。

屏幕上,粒子束轨迹瞬间交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碰撞发生的瞬间,传感器捕捉到的数据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涌入分析系统,生成了复杂而精密的图像。

“观测结果如何?”

有人急切地问。

“需要时间分析,”艾琳盯着屏幕,“希望能看到些惊喜。”

几小时过去,结果却让所有人陷入沉默。

屏幕上显示的轨迹与数据,完美符合标准模型的预测,没有任何异常。

“这不可能!”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几乎是喊了出来,“我们提升了这么高的能量!

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

“再检查一次数据。”

艾琳冷静地命令。

然而,无论检查多少次,结论都一致:没有新粒子,没有新现象,一切都在现有理论的框架内运行得毫无瑕疵。

实验失败的消息传开后,整个科学界陷入了巨大的沮丧中。

李文元面对媒体时,竭力保持冷静:“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其他实验计划。”

但私下里,他的声音充满疲惫:“我们赌上了一切,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一些民众的失望转化为愤怒。

“浪费了这么多钱和时间,这就是结果?”

某论坛上的留言迅速发酵,***的声音接连不断。

而支持科学的人们则为科学家们辩护。

“他们己经尽力了,失败不该被指责。”

在一片混乱的舆论中,艾琳问李文元:“我们还要继续吗?”

“或许这条路真的走到了尽头。”

李文元低声说。

他注视着实验室窗外的星空,那些看似触手可及的星光,此刻却显得无比遥远。

光之尽头尽管后续的尝试仍在进行,但“阿尔法之环”的失败成了一个象征:人类在科学上的道路,似乎真的走到了终点。

李文元的手记中,最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曾试图点燃最后的希望,但或许,这光亮从未属于我们。”

是否将超对称粒子数据放入试验数据中是(请前往第二卷) 否(请前往第三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