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我不争气啊,每天就只能搞些木头玩意,挣不到几个钱,忆儿这孩子打小就聪明,确实不能就和我一样做一辈子木匠啊。”
窗前,北忆爹娘正在为北忆上私塾的事情发愁。
“不如我去和私塾的先生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忆儿去私塾打杂,顺便也可以听听先生讲课。”
“到现在也只有这个方法了,毕竟有总比没有好,只是可怜忆儿这孩子了,小小年纪……”说到这里,北忆母亲也忍不住哽咽起来。
虽然这个世界的中在文学上能教给他东西的人不多,但是北忆还是应该表现的如同正常人一样,不然很容易被误会。
就这样,北忆以杂工的身份进入里面私塾,每天借助着打杂的机会旁听先生的讲课。
在这个世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还是在学习《三字鉴》,这也是私塾主要教的一些内容。
《三字鉴》其内容与北忆前世的《三字经》有着些许相似之处,可以帮助孩子们识字启蒙,知礼立德。
虽然与《三字经》相比有差距,但是其中传输的道德理念,励志处世的观念非常正确。
孝父母,敬为先,晨请安,暮问闲。
悌兄弟,情相连,友姊妹,和乐添。
诚待人,信为本,诺千金,不可损。
仁爱心,惠众人,助困厄,德厚存。
志高远,志如磐,遇挫折,心莫残。
只是听到私塾中的孩子们朗朗读到,这是《三字鉴》中品德篇的内容,北忆站在室外,手中拿着扫把正扫着地,同时听着私塾里面的授课。
这时,私塾中的先生注意到了他,趁着课间休息的间隙,将他唤来。
“既然想听,为何不进来听课。”
“回先生,学生只是私塾杂工,并非学子,没有资格入室听课。”
“知识本就没有贫贱之分,看你在外面听得这么认真,你可懂得这《三字鉴》中所讲述的内容。”
“不太懂,只是觉得里面讲的孝悌诚仁,当为为人之本。”
其实对于《三字鉴》这种启蒙之物,以北忆的水平,起码能够谈论一个时辰。
但此刻他不过是个六岁的孩童,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哈哈,为人之本,你倒是聪慧,以后若想听我的讲学,大可进来听课,以后你就同众人一样称呼我为李先生即可。
至于私塾里的杂事,在堂后抓紧完成就行。”
李先生笑道。
“谢先生”北忆拱手拜谢先生后,便在学堂中找了个空位坐下。
这时,北忆旁边的小女孩向他打招呼,这个女孩肌肤白皙胜雪,仿若羊脂玉般温润细腻,透着淡淡的***光泽。
双眸明亮如星一头乌发如墨缎般柔顺亮泽,用精致的绸缎发带束起,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两侧,随风轻舞,身着一袭粉色绫罗长裙,裙摆绣着精美的花卉图案,一看便知是富贵家的孩童。
“你好,我叫苏瑶。”
女孩微笑着说道。
“你好,我叫北忆。”
听见苏瑶的问候,北忆礼貌地回礼。
片刻的休息之后,先生便又开始了授课。
不久,授课结束了,先生留下作业,是关于《三字鉴》中关于“天高远,地广袤”的理解。
苏瑶也是非常不解,于是向北忆问到:“北忆,你觉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宽呢?”
这可把北忆难到了,并不是他不知道,而是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讲,苏瑶肯定听不懂,而且还会被认为是在说胡话,于是北忆给苏瑶讲了一个故事:在远古时期,部落里有个名叫灵羽的聪慧少年。
他每日望着头顶那片广袤无垠的天空,又瞅瞅脚下厚实的大地,心中满是疑惑。
一日,灵羽跑到部落里最年长的智者跟前,问道:“爷爷,天有多宽,地有多高呀?”
智者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孩子,天宽地高,皆无尽头。
传说远古之时,天地本是混沌一片,后有巨人***,挥动巨斧,开天辟地。
他将天不断向上顶,地不断向下沉,天与地的距离才慢慢拉开,可这拉开的距离一首在延伸,谁也不知道最终会怎样。”
灵羽眨眨眼睛,似懂非懂。
夜里,灵羽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脑海里全是智者的话。
恍惚间,他感觉自己身体变得轻盈无比,竟缓缓飘向天空。
他越飘越高,先是穿过了鸟儿飞翔的空域,又越过了云层。
周围的空气变得寒冷而稀薄,可他心中的好奇战胜了恐惧。
他朝着天边奋力飞去,想要探寻天的边际。
不知飞了多久,他看到前方有一座巨大的金色拱门,光芒耀眼。
当他靠近拱门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孩子,你为何要探寻天的宽?
天无边无际,是万物生灵的浩渺穹庐,它容纳星辰日月,包容世间万象,其宽不可度量。”
灵羽鼓起勇气问道:“那我脚下的地呢?
它有多高?”
那声音回答:“地厚载万物,从高山之巅到深海之渊,从地表到地心,皆为地之域。
它孕育生命,承载江河湖海,其高亦难以尽述。”
灵羽还想再问,突然一阵风吹来,他的身体急速下降。
等他惊醒,发现自己仍躺在草地上。
听完故事之后,苏瑶瞪大双眼,惊奇地说道:“真的吗,这么神奇,真的有可以把天都劈开的斧头吗,天上真的有神仙吗,他是怎么飘到天上去的……”果然,现代的故事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还是太超前了。
“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些都是我们村里的老人给我讲的。”
面对苏瑶的众多疑问,北忆也只能只能搪塞道。
可是苏瑶仍然不依不饶的要求北忆再给她多讲几个故事。
“我突然想起来学堂里还有好多杂事没有干呢。”
说罢,北忆起身匆匆地跑走了。
“北忆,你别走,再和我讲几个嘛。”
苏瑶在后面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