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远处宫灯闪烁,将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沉寂中。闺房内,窗棂半开,寒风掠过珠帘,轻颤如哀曲。女子身着大红嫁衣,绣线金线交织而成的牡丹雍容华贵,却难掩她苍白的面容。
她站在窗边,眸光定定望着外面,似在透过夜色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袖中,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信纸藏在那里,纸已泛黄,却依旧能辨出字里行间的意气风发。
今日过后,她将乘马车远嫁塞外,成为历史上的又一个“和亲公主”。可曾经的一切,该如何割舍?
两年前,她第一次遇到他,那是汉宫一次重要的朝廷酒宴。她作为贵族之女随父亲赴宴,而他,刚刚成为皇帝亲近的幕僚,默默地立于一侧记录谏言。他衣着简朴,不显山露水,然而一双眼睛却带着寒霜般的锐利,让人难以忽视。
一杯清酒不小心洒在她衣袖上,丫鬟慌忙去处理。身旁却传来一声低沉的嗓音:“姑娘衣饰华贵,却不必惊慌,为人该当从容才是。”
她微愣,回眸看他。他一身暗青色长衫,显然并非高官,眉目之间尽是年轻的自信。虽然只是普通一句话,却让她当时被掠走了注意力。
她没有与他说话,但眼中有光。
后来的几次家宴中,他以机要身份频频出入权贵之地,总能找到机会与她交谈。他谈天文地理,谈边疆的战事与边塞的风沙,而她却在意,他言语中所透露出的不羁和抱负。他不是流于庸碌的朝臣,而是一个目光深邃的男子。
她发现,他的谏言时常与父亲意见相左,却总能因冷静与理智获得帝王欣赏。每次他略带从容地转身时,总会在最后一刻,微微颔首,将目光投向自己。
那天,她意外得知,父亲曾屡次与朝臣议事,却常为是否扩充边疆兵力一事争执不休。而让父亲无奈却隐有佩服的,竟是那名不起眼的幕僚——凌箴。他年轻却满腹经纶,提倡以联姻稳边,主张减少无意义的征伐,这份冷静让他逐渐赢得上位者的信任。
她开始留意他。
一个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