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穿越到1938年
想想他一个兵王,却因为迟到几分钟,就被顾客骂个狗血喷头,他也只能暗暗摇头,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只要你在人世间,就免不了被俗世牵绊,但相对于被骂,他更讨厌勾心斗角的职场。
好不容易跑完了一个月的任务,难得的给自己休假一周,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回铜环山老家一趟,去解开他童年的困惑。
为了攀登铜环山,孙青山也做足了准备,一套迷彩冬季体能服,保暖又轻便。
一双攀登靴,轻便防滑。
一个27升的战术攻击包,不但容量大,装的也多,包外面悬挂的太阳能板,也能给手机和手电筒充电。
带着这些装备,孙青山开始登山了,上山的路非常陡峭,这是铜环山人迹罕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山顶的这段悬崖,正常人根本爬不上去。
他从背包中取出这次准备的一套轻便却坚固的攀爬挂绳和安全带。
孙青山一一做了仔细的检查,他是兵王,但他不会盲目自大,这些装备是他的战友,是他生存的保障。
孙青山将攀爬绳系在腰间,用手仔细摸索着岩壁,寻找最佳的攀爬路径。
他选择了一条完整但坚硬的岩石凹槽作为攀爬的路线,一步步用攀爬靴牢牢踏在凸起的岩石上,同时用手抓住岩壁上突出的部分,稳步向上移动。
在攀爬过程中,孙青山时而利用脚法在岩石之间找到支点,时而利用手法在岩壁上找到稳固的握抓处,每一次动作都如同经过精密计算。
随着攀爬的高度不断增加,铜环位置也越来越近,他得体力也在飞速的下降,就在他筋疲力竭的时候,终于爬到铜环下方,这才发现铜环的后面别有洞天,那是一个洞,一个黑漆漆的洞。
只不过平时大家是仰视,铜环挡住了视野,看不到这个洞而己。
他爬上洞后,又用绳钩将背包钩上来,从背包里取出手电筒,便往洞里探去。
别看山洞口不大,越往里越宽敞,山洞的中间位置有篮球场那么大,高约十来米,比一个大型仓库还要宽敞。
好在山洞不深,穿行了一百多米,便看到对面洞口的亮光,孙青山便探索便向前,好在路也很算平坦,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没看到怪石嶙峋,只看到他自己溅起的尘土。
孙青山仔细观察后,发现没有危险,他决定去山洞另一边探索。
这一路颇为顺利,除了走到中间时感到一阵头晕外,其他倒没有异样。
只是走到洞口后,孙青山惊呆了,洞口外面也是一个铜环,也是同样的悬崖,仿佛两边是对称复制的一样。
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不得不爬下去探查一番。
他打了个普鲁士结,将一头拴在洞里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等下去之后,再抽调走绳子,不留下一丝痕迹。
爬下去之后,孙青山决定先去老家铜环村看一看,他来到村子的附近,发现了奇怪之处,根据山势和地理来看,这里确实是铜环村,但这里又不像铜环村,因为这里太破了,比自己小时候的乡村还破。
此时一个穿着灰布棉袄的老人,挎着藤条编织背篓走了过来,孙青山一看就明白,这是小时候出来捡粪的打扮。
他急忙跑过去问道:“大伯,这是什么村?”
早晨的乡村,农民家家户户都生了炉子,烟筒冒了一晚上烟,此时有一些薄雾,加上老人视线不好,刚才居然没发现孙青山。
此时贸贸然一个人开口,吓了老人一哆嗦,等他发现来人,更是惊讶的张大了嘴,无他,孙青山这身打扮太怪异了。
孙青山看老人吃惊的样子,也反应过来了,解释道:“老伯,我要去十里镇,迷路了,想问问这是哪个村?
怎么去十里镇?”
老人这才放下了戒心,当然最主要原因是孙青山这口音一听就是本地人。
老人颤巍巍的指着一个方向道:“从这条路往北走,看到一个煤渣山就到了,不过你看着煤渣山很近,走过去就远了,你还的经过几个村子,到时候,你再去问问吧。”
孙青山趁机又问了几个问题,这才搞清楚了。
这里确实是铜环村,不过是1938年的铜环村,他想去认祖归宗,不过此时,自己的爷爷正在外面逃荒,还没落户到铜环村呢?
而自己此时贸然寻亲,很容易露出破绽。
而经常看小说的孙青山,自然意识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80年前的华国。
1938年,正是日本鬼子最猖狂的时候,从北到南,己经把国军的防线打穿,当然在华夏国军队顽强抵抗下,战争也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武汉会战和广州战役的结束,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也是华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时间段。
孙青山暗自庆幸来对了,别人退避三舍的乱世,是他为华夏人复仇的机会,他决定留在这个时空,好好打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