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48分,我正在校对新书的最终稿。
这是我的第十二本小说,书名叫《深渊之下》。
一封邮件突然跳了出来,发件人那一栏写着“夜雨”。
“木木,我们分手三年了,你让我死了84次,够了吗?”
1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打开正文,是一份Excel表格,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了我这三年写的所有小说里,男主角的死法。
“《暮色》:车祸死亡”
“《光年》:跳楼***”
“《理想三旬》:创业失败,服药自尽”
......
他永远这么严谨,像写代码一样一丝不苟。
我把烟按灭在烟灰缸里,深吸一口气,回复了邮件:“可我写的是小说啊,你对号入座干什么?”
“得了吧,男主角要么是程序员,要么是创业者,连说话方式都和我一模一样。”
“巧合而已。”我故意这么回。
“巧合?那为什么男主角总说代码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这明明是我跟你表白时说的原话。”
我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悬了许久。
“所以呢?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你用了三年时间,在小说里杀死一个爱过你的人,84次。”
“而我用了三年时间,把你写的每一本书都看完,见证自己一次次死去。”
我点开烟盒,发现已经空了。
办公室的窗户没关,夜风吹进来,带着初秋的凉意。
我站起来,看着楼下的城市灯火。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也是发了一封邮件:“对不起,我们还是分开吧,创业公司需要我全部的精力。”
现在他倒是有闲心来统计自己的死亡次数了。
我正要关掉邮件,他又发来一条:“新书的结局,能不能不要再让我死了?”
笑了笑,我回复:“抱歉,清稿已经发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