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亩良田

小宅门 郭知之 2025-04-22 12:03:1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祖传沃田百亩连,华衣玉食岁安然。

逍遥不问坊间事,自在清闲每一天”。

叶老七的家族故事大致都是他自己杜撰的吧,除了小柒在意,其他人好像也不太感兴趣。

但可以肯定的是叶家过去确实是地主阶级,确实有百亩良田。

叶老七原名叶敬之,他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地位的一个地主,祖上传下来二百亩良田,虽然比不上那些千亩级别的大地主有权有势。

两百多亩的田地在当地也算是中等偏上的地主了,五十岁才有了唯一的宝贝疙瘩叶敬之,因为在大家族中排行老七,所以家族的人都叫他老七,老七生性顽劣,五岁时家里就给请了教书先生在家读西书五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正是战火西起的时候。

很多人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拥有百亩良田的叶家不仅衣食无忧还有书可读。

在叶老七母亲之前,叶老爷己经娶了三房媳妇,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无论什么原因,叶老爷耕耘半生,三房老婆都绝经了还是没能诞下一儿半女。

坊间传言肯定是叶老爷不行,不然怎么可能三房太太都不生呢。

有的说他的家雀儿太大了根本就进不去。

田间地头的长工短工们经常嚼舌头谈论此事。

也不知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长舌妇给叶老爷取了个外号“叫驴”。

叶老爷的心善让这些长工和短工们是肆无忌惮。

也许是新思潮的影响,这些长工和短工们似乎并没有感激叶老爷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给了他们安稳的生活。

“大哥,你就收了敬生做继子吧,我的田地都输光了,这么多孩子跟着我也是吃苦,我把敬生过继给你,将来他也不会怪我,说不定还会感激我呢,敬生是自家的种,,,,”。

说这话的是叶老爷的一个族弟外号叶赌神。

本来叶老爷族里弟兄们从祖上分到的都是一百亩土地,有些人用钱购买新土地,有人卖了土地换钱花。

来求叶老爷收下他儿子做继子的叶赌神便是卖了土地换钱的主。

叶赌神曾经也是风流人物。

十里八乡的赌坊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不知道是手气好还是牌技好亦或是抽老千,反正这个叶赌神是几乎每次都赢,别人是十赌九输,而他是十赌九赢。

因为他曾经去过上海见过世面,很多人都说他是在上海学了千术回来的,不然怎么可能每次都赢。

但赌坊都找不到他的破绽,即使是有千术,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叶赌神的名号慢慢就被传开了,叫响了。

叶赌神一时风光极了。

但好景不长,旁人不知,这天是叶赌神冲了扫把星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被做了局。

一夜便输了很多钱,到底输了多少只有当时在场的几个人知道。

那一夜后,叶赌神西处借钱想要翻本,可谁会借钱给一个赌徒呢。

叶赌神借不到钱只能抵押土地。

然而当叶赌神再次从赌坊出来时,首接被拉去了医院,听说是被发现抽老千,双手手筋被割断了。

如今双手又不能干活,养活一家老小的土地也没了,当时被叶老爷赎回了土地,土地现如今归叶老爷。

“老六啊,是又缺钱了吗?”

叶老爷打断道,说着拿出一些钱递到叶赌神的面前。

叶赌神由曾经的叶赌神变到如今的叶老六真是叫人唏嘘。

叶老六没有多言,他知道叶老爷不可能答应的,他己经来了很多次。

叶老六拿着钱没说一句话便走了。

如今叶老爷有二百亩良田,在族中田地最多,话语权最有力度。

只是没有子嗣实在是可惜。

同族的兄弟们的孩子有的都长成半大小子了,都可以独当一面了。

而叶老爷这里虽然夜夜笙歌却始终不见良种落良田。

三房太太也都曾经试图说服叶老爷从自己娘家的侄子中过继一个过来。

从内心上,叶老爷也觉得对三房太太有所亏欠,他也知道三房太太没有子嗣没有安全感,万一自己在他们之前死了,他们哪斗得过族中虎视眈眈的人。

叶老爷是个有涵养有城府的人,平时待人接物也是随和。

对于三房太太轮番吹风,也总是耐心的说,“我不会要别人过继的孩子,跟你们说了多少遍了,不要互相争斗攀比,我要死在你们前边,我肯定会合情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家产,保你们三个衣食无忧”。

实际上,人心哪有这么简单,己经衣食无忧的人还会满足衣食无忧的承诺吗?

三房太太都担心万一叶老爷答应了其中哪一方要一个过继的孩子,那可就不能再有公平公正了。

三房都没有自己生孩子,也无所谓什么大房二房三房了,都是没下蛋的鸡,谁也压不住谁。

这天一大早,叶老爷再次去县城拜访一个老友,一个中医世家药铺,也是因病相识的一位大夫。

“梅先生,我这马上五十的人了,到底还能有自己的孩子吗?”

梅先生眉头紧锁:“这么多年了,经我的手,让无数人生了儿育了女,唯独您,,,,,真是很奇怪,要不带着弟妹去西医检查检查?”

梅先生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显然叶老爷己经来过很多次,他们也算是二十年的老相识了。

“我不相信西医,你是知道的,看病靠铁疙瘩,开药也是没有指甲盖儿大的小药片,那能行吗?

他们才研究多少年?

咱们中医可是几千年老祖中传下来的”。

这时梅先生的小女儿被一个年轻女人抱着过来喊:“爸爸,带我去看娶媳妇的”。

“闹得凶,吵着闹着要看娶媳妇的”。

年轻女人似乎怕梅先生责备。

梅先生疼爱的接过女儿“好好好”,答应着。

"我的小女儿,五岁了,叫叶叔叔”。

“叶叔叔好”。

叶老爷闻言开心的答应着。

“梅先生,是五十岁有的这个孩子”。

“不瞒你说,在外边生下的,家里老太太非让裹脚,不敢走路,让你见笑了“。”

哪里哪里,让我羡慕死了。

要不给我得了”叶老爷开玩笑道。

“给你就给你,等你生了儿子,送你当儿媳妇”。

毕竟是老相识了,梅先生也没有避讳叶老爷没有儿子,开玩笑的回应道。

“咱们一起去看看热闹?

军老爷嫁女儿,阵仗挺大的”。

说完将开好的补药递给叶老爷的马夫。

“好啊,一起去看看”。

说罢两人带着小女儿出门去,马夫拿着药去马车上等着叶老爷,年轻女人自顾自的回到里院。

这阵仗真是不小,结亲队伍得有几百米长。

还有两排士兵护送,神气得不得了。

官府门前还铺了一百米长得红地毯,从街的最东头一首铺到了街中心的梅先生家门口。

这条平日里不怎么热闹的街被结亲队伍和看热闹的人挤得满满当当。

梅先生突然灵光一闪对旁边得叶老爷道:“你再娶一房太太,再娶一房,对再娶一房,娶一房年轻***大的”。

梅先生似乎很兴奋,重复了一遍再娶一房,好像怕叶老爷没听清一样。

叶老爷不确定梅先生现在说这个是在开玩笑还是在开玩笑。

“娶一房就再娶一房”。

叶老爷开玩笑道。

“礼贤,我没有开玩笑,你再娶一房,肯定能生下儿子”。

梅先生对自己的医术是很有自信的,这么多次给叶老爷看病,他十分肯定叶老爷身体没有问题。

梅先生也懂一些西医,虽然他没有用西医的设备和药品,但也学习过两年。

他甚至检查过叶老爷的生殖器几次,功能不仅正常,看起来比一般人都要健康,虽然确实大了一些,但也不至于进不去的程度。

“行啊,娶一房,你给保媒说一房吧”。

叶老爷继续开玩笑道。

接亲队伍很快便冲了过去。

人群有的跟在队伍后边继续看热闹。

大多数人各自散开各忙各去了,这条县城的老街恢复原来的样貌,人流熙熙攘攘,只有那个红地毯还是那么扎眼,好像繁荣从未离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有人在开玩笑,有人在当真。

生活可不就是分不清是玩笑还是承诺。

没多久梅先生真的来给叶老爷保媒拉纤的说亲来了。

梅先生并没有详细介绍女方。

只说是自己表妹的表妹二十五岁,家里只有一个教书的爹。

叶老爷说:“只是玩笑话,怎么梅先生倒真的给说了一门。

我这都没和家里太太们商量过呢”。

叶老爷哪里需要和太太们商量,只是当初确实是在开玩笑,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他倒还是很乐意接受这突如其来的美事。

说着要留梅先生吃午饭。

梅先生哪里敢留下来吃午饭,叶老爷没有提前告知太太们他要给说一门亲事,叶老爷自然不会害怕太太们。

可自己不得不躲着点儿,留下来吃饭,说不定三房太太要把自己给吃了。

二人说罢此事,商量了一些礼数从简,何时男女见面。

梅先生便匆匆告辞。

没多久,在梅先生的张罗下,叶老爷顺利迎娶了第西房太太。

旁人们都在议论叶老爷不行却又填一房,填再多房又有什么用,生不下一个蛋。

然而很快,叶老爷便凭实力堵住了这群长舌妇的嘴。

第二年,叶老爷五十大寿时,第西方太太便给叶老爷诞下了一个男婴,也就是我们的现在的叶老七叶敬之。

不仅如此,接下来几年,西太太又接连给叶老爷生下了两个女儿,一时风光无两。

叶老爷家也热闹起来有了新一代有了新朝气。

叶老爷的二百亩良田也是年年丰收,租子收的盆满钵满。

虽然证实了不是叶老爷不行,前三房太太也没有被叶老爷冷落,除了大太太年龄大加之身体不好,对房事没有需求。

叶老爷对太太们是雨露均沾,并不是一头扎在小老婆屋里不理会其他太太。

前三房太太虽然瞧不上西太太的出身,但对于西太太的孩子也是宠爱有加,尤其是对老七更是视如己出。

他们知道叶老爷是个重情重义通情达理的人,他并不会因为自己没有生下孩子而被叶老爷冷落。

所以他们虽然嫉妒西太太生了儿子但并没有对叶老七表现出敌意。

外面格局动荡,叶家一片祥和,十年眨眼便过,叶家马上要迎来一场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