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样的尹紫芫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尹紫芫,今年29岁,大学本科毕业,出身乡村小镇,从事医学行业,现于A市人民医院上班。

她从小就喜欢音乐、表演等艺术性专业,于该方面也颇有天赋,独特悦耳的嗓音,每每开歌,撩撩美喉,总能沁人心扉,使人心旷神怡。

带她的音乐老师曾说过:“若是后天加以培养,定能成为一代传奇。”

造化弄人,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境本就贫寒,全家只能依靠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种植农作物辛勤劳动换来的血汗钱而生活,父母曾经砸锅卖铁到处借钱供他们姐弟西人读完大学。

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能读完书就己经很不错了,哪还能奢望上高学费、高消费的艺术学校呢!

那是她从来不敢憧憬的诗和远方。

她只能向命运妥协,在父母的冀望下,按部就班地报考了医学专业,成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

她对音乐有着笃爱之情,为了防止父母因没有能力供她去正规的教育机构专科攻修音乐而产生愧疚之意,她总是避开父母以及众人,暗自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创作。

初中那会儿,没有钱买音乐相关的资料,她便找到艺术班的同学借相关书籍、录音磁带以及课程碟片,然后利用闲暇时间暗暗琢磨其中的奥秘。

她甚至背过其他同学独自吃了一个月的馒头咸菜,终于攒钱买了一台别人用过好长时间快要报废的老旧二手且残缺部分不重要零件的中小型破损钢琴。

尽管如此,那时的她能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乐器,己经欣喜到夜不能寐了。

此后,她日日晚自习过后将借来的资料与那架老旧钢琴合二为一,小心翼翼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敲击着、练习着,生怕这支离破碎且得来不易的唯一乐器被她稍不留神给按报废了。

于她还没有接触到那架破旧的钢琴之前,她报的唯一一个兴趣班,就是乐器培训班。

当时网络不发达,落后的小城治下,更没有智能手机,为了让大家认识各种乐器,代课老师李冰晴只能在台式电脑上下载一些乐器图片及视频存于内存卡中,再利用学校有且仅有一间的多媒体教室放映投影仪,让大家对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李老师虽然也有好多乐器,但毕竟有限,当时尹紫芫能接触到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长笛、萨克斯、口琴、电子琴、手风琴、架子鼓等。

这些乐器,在她们那个时代、她们的那个小县城,己经算是极其富足、极其充沛、极其豪阔的存在。

她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去同城培训学校的乐器室中,李老师看她如此努力认真,也是很愿意倾囊相授,她也凭借自身超高的天赋没有让老师失望。

即便一年后在培训班毕业了,平日只要她去培训学校,李老师依然欢迎她,并且给予她最完整的指导......日销月铄,她的坚持不懈与刻苦奋斗,这短短的八个字,是一般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废寝忘食这个词用在她身上一点儿都不为过。

后来她渐渐学着自己作词作曲,完成了第一首作品。

由于她非科班出身,谱曲时,许多音符的作用及用法是她实在琢磨不透的。

因此,她耗费了海量的时间去翻阅资料,掩人耳目之下,旁敲侧击的去向艺术班的同学讨教。

时光荏苒,又过了西百多个夜以继日、焚膏继晷,于某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她奇迹般的以青涩的谱曲手法创作出了她音乐人生最珍贵之处女作。

生涩的手指弹奏着时而断断续续、时而连接不当、时而音符不齐断章破碎的散落乐曲。

虽然曲子并没有那么完整,听着也没有那么深入人心,第一次听还有一些貌似噪音的感觉,但她己经很满足了,这样的结果己是难得可贵。

那年她读高三,也正是为了这样一首不完整的处女作,分散的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果然亡戟得矛,高考失利了,她没有按部就班考上父母眼中理想的医科大学,只得退而求其次,报考了一所普通的医学本科院校。

但是她没有失落,更不后悔,反而告诉自己,依旧努力学习音乐编曲及音乐制作,倒不是因为她志向有多么是雄伟,她之所以要系统学习,是因为她知道,要想使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现世,仅靠词曲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编曲和制作。

否则,歌手无法在舞台上演唱一首完整的音乐,而找人编曲和制作音乐,那费用对她来说简首就是天价。

就算是为了省钱,她也必须得学会自己编曲和制作,这才是当下最紧要的。

但是作曲与编曲需要多种乐器结合才可行,进入大学的她为了学习更多乐器的使用,她通过那些学音乐的同学,带入她们大学的乐器室。

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大提琴,在同学用自身青涩学识的指导下,加上她自己查阅资料补充的理论知识,很快她就能轻松弹奏大提琴。

除了大提琴,她还接触了竖琴、电贝司、古琴、琵琶、古筝等等,因为学习时间实在太过有限,对于一些乐器,她只能说使用的还凑活,但技艺不精。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纵然是自学,水滴尚能穿石,铁棒尚能成针,这十几年的积累,她的音乐造诣自是不错。

她平日里为人低调,谁又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学工作者,竟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人!

若是知道她过往经历者,“匪夷所思”这个词委实不够用。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