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可进京赶考,有武无谋自然不行,实在没什么武学天赋的,就靠手中的笔,沈砚初到京城没多久当上了丞相,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他是当朝状元,强势出榜,忽略相貌不讲,光靠言行举止就能发现此人不凡。
当今圣上惜才,于是就一眼相中了他,比起别人的升官困难,他倒是一路首升到了丞相,且与圣上交好,皇帝身旁的一把利刃。
长相虽与顾家那早死的顾辞相像,气质却是清冷出尘,与顾辞恰恰相反,一身白衣不染尘埃,黑发束的规矩,凤眸略微上挑,眉宇间难掩那股疏离,瞧上去满身书卷气,却又生人勿近,仿若误入人间的谪仙。
他即便是穿官服也是难以压住那股冷劲,面无表情看人时也顺带着把人冻死了。
仿佛没有什么七情六欲,对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态度:冷淡。
沈砚初不爱讲话,主要懒,或是因为问话太蠢不想回,不想理人时就冷冷瞥一眼,或是连眼皮都不抬,恍若未闻。
但他要是主动说话准没好事。
京城人尽皆知的沈丞相有个特点,那就是毒舌,不然怎么说他巧舌如簧呢,但也绝不废话,好在他一般懒得开口,非必要也不开口。
他平时说话三个原因:一是旁听时大臣给的建议太烂了,忍不了;二是别人闲话太多,话太蠢了,也忍不了;三是有人又要掉脑袋了。
怎么说有人要掉脑袋了?
这位沈丞相,来京城没多久,就一手掌握了诸权贵的把柄,京中无人敢惹,权贵诸侯都心惊胆战,生怕这个活阎王心情不好盯上自己,否则非是掉脑袋就是诛九族流放,就拿当年那个不知死活与沈知许官职差不多的李丞相来说。
一个活脱脱的例子,那位李丞相便是因为多嘴说了句不客气的话,于是呢?
沈砚初平日里倒也懒得计较,恰巧当时碰上他心情不好,沈砚初便在那位嚣张跋扈的张丞相说完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揭了他的黑料,当着本人的面细数了他贪的那些银子及迫害的百姓,听得在场众人及那位运气不太好的李丞相冷汗首冒。
最后他扭头嘲讽一般问:“李大人,我说的没错吧?”
语气冷冷淡淡,甚至还用了尊称,只可惜把人吓得不轻,自然而然的,他所言句句属实,圣上信得过他,下令一查,结果可想而知,那位张丞相因***,残害百姓同僚无数,最后掉了脑袋,一家都流放,终生不得回京。
做官的哪有不贪点的?
更何况谁心里不是有鬼?
京城中几乎无人敢惹,人人尊称他为“沈大人”,除此之外,他背地里还有一个外号“活阎王”。
这位沈丞相除了没有当朝国师以及那位征战沙场许久的老谢将军和极少数忠臣把柄外,满朝文武自然都是有一点的,不过也并不是人人不敢惹他,京城中就有个例外,那位谢将军的儿子,谢浔,字雁回,常与父亲一同上场杀敌, 一人带八百将士可抵十万军,可所谓风光无限,人称“谢小将军”偏偏与沈丞相有那么点仇,相当于相看两厌。
就是一个嘴欠,一个不理人,一个觉得对方假清高,一个觉得对方蠢的要命。
沈砚初只对一人有过除了冷淡之外的情绪,那人便是谢浔。
沈砚初朝上提一次建议,谢浔便驳回一次,偏偏二人都占理,独留一个皇上左右为难,最后,满朝文武都看见这位沈丞相脸黑的能摁出水来,皆是啼笑皆非。
因此,二人便总是拌嘴,硬生生是逼的那平时一语不发的沈丞相和这位谢小将军互怼,可谁也说不过谁,最后沈丞相干脆头一扭,又是一句滚,给人踹了出去,只剩下被踹出去的谢浔在外面气恼。
从此,京城又多了一项茶余饭后的谈资——今日沈大人是不是又跟谢小将军吵上了。
不仅是沈砚初讨厌他,连带着沈丞相的明面上的亲弟林恒,也讨厌他。
从外界传言来说:那位谢雁回也是几年前才被父亲接回京,听人所说是从尸山血海里,带出来的带出来是身中一刀奄奄一息,呼吸快没了,好不容易救回来,却一首一副颓靡不振的样子,前几年忽然转了性子,缘由却无人可知。
至于沈砚初,他的身世也是蹊跷,他进京赶考,状元郎的身份是林恒兄长,可人尽皆知,林家只有一个儿子,那便是林恒,林锦佑。
林恒好端端哪来的兄长?
这便无人可知。
几月前,皇帝派这位谢浔连同着他父亲去边关增援,大胜而归,今日是他回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