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像被岁月的刻刀雕琢过,坑洼不平,铺了一层金黄银杏叶,在秋风中打着旋儿,窸窣作响。
街边老槐树的枝桠光秃秃的,瘦骨嶙峋地伸向铅灰色天空,透着几分萧索。
街角处,几面羊肉汤的幌子在风中飘摇,那浓郁鲜香的气息,如一只无形的手,挠得过往行人肚里的馋虫直闹腾。
店内,大铁锅里的汤汁 “咕噜咕噜” 翻滚着,乳白似牛乳,大块羊肉在里头若隐若现,炖得软烂,伙计扯着嗓子大声吆喝:“新鲜的羊肉汤嘞,喝上一碗,暖到心窝!”
食客们坐在长条凳上,捧着粗瓷大碗,呼哧呼哧地喝着汤,脸上洋溢着满足。
第一章:刀光羊影,汤香争雄要说巴蜀这片土地上,威远县虽说不大,可在吃这方面,却有着独一份的讲究,尤其是羊肉汤,堪称一绝。
县里曾有个赫赫有名的哥老倌,叫秦刚。
早些年,他可是袍哥会里出了名的刀客,手中一柄利刃,耍得虎虎生风,与人争斗多年,愣是未尝一败,在江湖上落下个 “第一刀” 的响亮名号。
但秦刚心里清楚,拳怕少壮,自己年纪渐长,身子骨和反应都大不如前,再在刀口上舔血,迟早要栽跟头。
于是,他像许多刀客前辈那样,狠下心转行,操起了菜刀,在官道旁开了家小店,招牌更是霸气,直接取名 “第一刀羊肉汤”。
小县城本就不富裕,百姓过日子讲究实惠,在饮食上,也琢磨出一套穷有穷的吃法。
买不起那些昂贵的香辛调料,没关系,就用最朴素的法子 —— 白水熬汤。
店家将带肉的羊骨头一股脑丢进大锅里,再扔上几块老姜,权当去腥,就这么敞着锅盖,大火猛煮两三个时辰。
等羊骨煮得差不多了,捞上来放在一旁冷却,接着,就得靠师傅精湛的手艺,把骨头上的肉剔下来,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整齐码放在一旁备用。
有客人上门时,麻利地盛出肉片,滚烫的肉汤往上一浇,简单朴实,却能实实在在地喂饱食客肚里的馋虫。
秦刚做的羊肉汤,在这威远县那是出了名的好,而这好的精髓,全在他那出神入化的刀工上。
前文提过,这地方百姓手头不宽裕,进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