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站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前,手里捏着一张放大的现场照片复印件。
照片上正是那块墨色石碑,还有那六个用朱砂拓印下来的、铁画银钩又透着无尽阴森的古篆。
窗外是南京城灰蒙蒙的冬日天空,铅云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身后,国家文物局特派调查组的临时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围着一张长桌,桌上摊满了各种仪器分析报告、高分辨率照片和地质雷达扫描图。
“秦教授,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了。”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负责材料分析的陈研究员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干涩,“这块石碑的材质…前所未见。
物理特性极其特殊,密度极高,硬度远超金刚石,表面成分复杂到仪器无法完全解析,含有大量…未知的有机元素。
放射性检测倒是正常,但它的热惰性…或者说‘吸热性’,异常得可怕。
接触点瞬间就能达到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而且能主动吸收周围的热量…就像…就像个活着的黑洞。”
另一位头发稀疏、专攻明史的孙教授紧接着开口,眉头拧成了疙瘩:“字体是典型的洪武早期风格,笔画刚硬,棱角分明,带着一股杀伐之气。
‘代明受劫’…‘代’,替代、承受;‘明’,国号;‘受劫’,承受灾祸、报应。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擅闯者,将代替大明朝承受其应有的灾祸报应!
这口气,霸道、狠绝,透着一种…诅咒的味道。”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最关键的,是地质雷达和深层扫描。”
他拿起一张彩色的地质剖面图,手指指向基坑下方深处,一个巨大的、轮廓清晰的结构阴影。
“就在石碑出土位置的正下方深处,地质结构显示存在一个庞大的、前所未见的空腔建筑群。
其走向、布局,与地面上明孝陵神道的轴线,以及孝陵主体地宫的核心区域…完全吻合!
甚至更深,更庞大!”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风身上。
秦风缓缓转过身,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那张地质剖面图。
那深邃的阴影,如同蛰伏在地底的洪荒巨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古老气息。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照片的边角。
“也就是说,”秦风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打破了沉寂,“这块石碑,并非施工扰动偶然出土的零散物件。
它更像是…一扇门。
一扇被外力强行撞开的、通往孝陵最核心、最隐秘地宫的大门。
一个…被提前触发的报警器。”
他走到长桌前,拿起另一张放大的石碑基座照片,指着上面残留的、极其细微的几道刻痕:“看这里。
断裂面极其新鲜,有明显的巨大外力冲击痕迹。
盾构机的刀盘,很可能就是撞开这道‘门’的锤子。
‘擅入者’,己经闯入。”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代明受劫’…诅咒,己经开始了。”
一股无形的寒意,瞬间攫住了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
窗外,南京城上空,铅灰色的云层似乎压得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