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记:《八十载风雪归人》第一卷:离散的种子(1939 - 194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章 1942年:饥荒中的迁徙1942年的日头,像块烧红的烙铁悬在头顶,却烤不干大地上的绝望。

华北平原裂开狰狞的口子,铁铺巷的老槐树耷拉着仅剩的几片枯叶,树皮被剥得精光,露出惨白的骨茬,如同被啃噬的森森白骨。

观音土在铁锅煎熬时发出的焦糊味,混着尸体腐烂的腥气,在巷子里经久不散,成了这年最刺人的记忆。

李铁匠家的土坯房墙根处长出大片青苔,像块永远揭不掉的脓疮。

五个孩子蜷缩在炕上,肋骨根根可数,眼窝深陷成两口枯井,却仍死死盯着灶台上那锅泛着绿光的野菜糊。

媳妇跪在灶前,用木棍搅动着比水还稀的糊糊,木棍刮擦锅底的声响,像极了1939年雪夜老六被遗弃时的啼哭。

“娘,我饿。”

大儿子的声音细若游丝,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炕席,那里早己磨出大洞,露出下面泛黄的秸秆。

媳妇的眼泪砸进锅里,溅起细小的水花:“再忍忍,爹去山里寻吃食了。”

话没说完,喉咙突然被什么堵住,1939年那个雪夜的月光又漫上心头——老六襁褓里的檀木匣,此刻正垫在她膝盖下,匣角的刀痕硌得人生疼。

李铁匠在山里迷了三天。

荆棘划破他的裤管,在腿上留下交错的血痕,每走一步都牵扯出钻心的疼。

干粮早就吃完,他靠嚼草根续命,苦涩的汁液顺着下巴往下淌,像极了媳妇的眼泪。

第三天傍晚,他在一处断崖边发现几株野山药,刚要伸手去挖,脚下的土突然松动,整个人朝着崖下坠去。

千钧一发之际,李铁匠抓住了崖边的一棵树。

他吊在半空,看着崖底嶙峋的怪石,突然想起1939年那个雪夜,老六被遗弃时裹着的蓝布襁褓。

“老六,爹对不起你。”

他喃喃自语,声音被山风卷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不知过了多久,李铁匠终于爬了上来。

他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怀里的半块红薯硌得胸口生疼。

那是他在一处废弃的农舍里找到的,上面还沾着老鼠的粪便。

他小心翼翼地擦干净,放进怀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回到家时,天己经全黑了。

李铁匠推开门,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

他看见孩子们围坐在炕边,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爹,你回来了。”

大儿子有气无力地说。

李铁匠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半块红薯,递给孩子们。

孩子们像饿狼一样扑过来,抢着把红薯塞进嘴里,连皮带肉地嚼着。

李铁匠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一阵发酸。

他走到灶前,掀开锅盖,里面的野菜糊己经凉透了。

他盛了一碗,递给媳妇:“你也吃点。”

媳妇摇摇头:“我不饿,你吃吧。”

李铁匠叹了口气,把碗放在桌上,转身走出了门。

夜己经深了,李铁匠蹲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月亮。

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照出他脸上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

他想起1939年那个雪夜,老六被遗弃时,天上也是这样一轮明月。

“楚楚(老六),你在哪里?”

他轻声呼唤,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凉。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狗吠声。

李铁匠站起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个黑影在月光下晃动,渐渐走近。

李铁匠警惕地握紧了拳头,准备迎接可能的危险。

黑影越来越近,李铁匠终于看清了,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老人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过来。

“老哥,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老人哀求道。

李铁匠看着老人瘦骨嶙峋的样子,心生怜悯。

他回到屋里,从仅剩的半块红薯上掰下一小块,递给老人。

老人接过红薯,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谢谢,谢谢。”

老人感激地说,“我是从河南逃荒来的,家里实在没吃的了。”

李铁匠点点头,“这年月,大家都不容易。”

老人看了看李铁匠,又看了看他的家,“老哥,你家也不宽裕吧?”

李铁匠苦笑着摇摇头,“凑合着过吧。”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哥,我有个消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铁匠疑惑地看着老人,“什么消息?”

老人压低声音,“我在来的路上,听说赵家庄有户人家收养了一个女婴,是1939年春天抱养的。”

李铁匠心里一紧,“你说什么?”

老人重复了一遍,“赵家庄有户人家收养了一个女婴,是1939年春天抱养的。”

李铁匠的心狂跳起来,他想起了楚楚。

1939年春天,他亲手把老六遗弃在城隍庙后墙的土坑里。

难道老六还活着?

被赵家庄的人家收养了?

他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

“老哥,你知道赵家庄怎么走吗?”

李铁匠急切地问道。

老人点点头,“知道,离这儿大概三十里地。”

李铁匠谢过老人,回到屋里。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媳妇,媳妇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他爹,这是真的吗?

老六还活着?”

李铁匠点点头,“应该是真的。”

媳妇擦了擦眼泪,“那咱们明天就去赵家庄,一定要找到楚楚。”

李铁匠握紧了媳妇的手,“好,明天就去。”

这一晚,李铁匠和媳妇都没有睡。

他们坐在炕上,回忆着楚楚的点点滴滴,想象着老六现在的模样。

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楚楚,把她接回家。

第二天清晨,李铁匠和媳妇早早地起了床。

他们带上仅有的一点干粮,踏上了去赵家庄的路。

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他们知道,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要找到老六,完成这个跨越生死的寻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