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过年
等振声来到灶房,老爷子开口了:“老大,大过年的,这孩子总这么闹也不是个事儿,得想想法子,要不全家人都不得安生。”
看着老爸的一脸愁容,振声赶忙说道:“这丫头闹的,我俩也一宿没睡好。
也不知怎么回事儿,正好我今天不上班,我找人看看。”
以前就 听人家说,小孩儿夜里哭闹,写上几幅帖子,贴在有人路过的地方就管用。
从来不迷信的振声,也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早饭振声紧忙扒了几口,就出门儿了…… 寒冬腊月,年终岁尾,也正是天气最冷的季节。
自由市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早就热闹起来,也就一个上午了,振声在人群里窜来窜去,也没心思看别的。
一心想着丫头的事儿。
纸和笔家里就有,买点墨就回去。
长长的一条街,挤满了赶集的人,快到尽头了,一张桌上,摆着一副副对联,墨迹还没干。
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在认真地挥毫泼墨写字,围着一圈儿看热闹的人。
振声心头一震,何不找先生帮助一下?
先讨个好吧, “师傅,您好!
我买一副对联。”
“你自己选吧。”
先生接过钱,又低头继续写着。
振声选了一副祈福的对子。
卷好了拿在手里。
默默地站在老先生的身旁。
他心里想的全是丫头的事儿,看人家正忙着,就没好意思开口。
看老先生砚台没墨了,振声就帮着磨,平时性格急躁的他,也静下了心。
墨块在砚台里一圈一圈儿地磨。
歇了一会儿,先生把冻僵的手***裤兜里取暖。
振声得空儿,说起了自己的丫蛋子…… “这好办,我给你写几副贴子,你到十字路口贴一下。
我经常给人写这个,这三村五里,孩子哭闹都是这招儿”。
先生也是个爽快人,说写就写。
“来,你把这纸裁成小块儿。”
先生指使着振声。
一会儿功夫,就写出了十几张,趁着墨迹没干,振声又去买了刷子、浆糊。
“不早了,你快去贴吧。”
先生催着。
“谢谢师傅!”
振声挤出人群,向着家的方向。
见到电线杆儿,振声停下来,他东张张,西望望,象做贼似的,怕让人看到,然后拿起刷子,趟两下,贴上了第一张。
心,砰砰的跳个不停……一路走,一路贴,浆糊越来越凝,得赶紧贴,谁说天寒地冷,忙活起来也不觉得天有多冷,为了家人他也是拼了。
当贴上手里最后一张,他才抬起头看了看,那清秀的字迹和内容。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振声留下一副对联,把手中的刷子和浆糊瓶,统统扔掉。
他如释重负,彷佛看到了女儿酣睡的样子,年轻的小爸爸喜上眉梢儿……张老太太,一早就起来了,吆喝着老老小小,干这干那。
老爷子扫完院子,跟孩子们一起贴春联。
张老太太,忙完了早饭,就开始做中午饭,三十这天的中午也是要讲究的。
北方乡下人有个习俗,腊月三十中午十二点之前,家家贴对联,贴完对联再放一盘鞭,远道回来的,守家在地的,把院子门一关,算作封门。
这时段就不能里出外进,然后就自家人,相聚一堂,不再出门。
这也是全家人最齐全的时候。
也是在这天能吃到平时不常见的食物。
张家自从老大娶了媳妇,过年过节办置吃的,都是金梅的活儿,婆婆打个下手。
今年生老二,赶上月子。
老太太只能亲自上阵。
年三十饺子是少不了。
老太在灶房朝西屋喊道:“老大你下窖子给我拿两棵白菜”。
“振声,听到没?”
没人答应,她又朝着院子喊。
她来到西屋问:“梅子,振声呢?
“不在呀,一早就出去了。”
金梅也一上午不见人。
“这大过年的不帮干点活儿,往外跑啥?”
她又问张老爷子,“看见老大了吗?
怎么休息天也不着家”。
“腿,长在他身上,你能管的了?”
“上哪去也不吱一声,二十几岁的人了,办事儿没个根儿。”
老太太显然不乐意了, “那,你下窖子给我拿两棵菜来。”
张老太顺嘴指使起老头儿了。
老太太开始在菜墩上,咚咚地剁着猪肉,把大白菜去了帮子,再剁成碎儿和肉拌在一起,加上油、盐,酱油。
饺子包了一半儿,也近中午了,还是不见老大的人影儿,老太太心里开始发毛了,有些不安,先打发小儿子前街后院找了一圈儿。
“老鬼你也不帮找找,这马上要封门了。”
急的张老太不知如何是好。
张老爷子倒是不慌不忙:“那么大个人还能丢了?”
张老爷子话音刚落,振声从外边儿进来。
只见他双手捂着耳朵,脸也冻得通红,嘴里不停地念叨,“冻死我了,冻死我了!”
首奔西屋。
“可回来了,没事就好,他爸快把鞭放了” 。
随后院子里传来了,噼啪,噼啪的小鞭声…… 张老太的心总算踏实了,继续包着饺子…….振声把冻僵的双手铺在炕上,缓过来劲的手,是又痒又疼。
“你跑哪去了,咱妈找了你一上午。”
金梅边喂着丫头边说。
“你猜我去干啥了?”
振声带着神秘的微笑。
“我可猜不到。
看你冻成这样,跑得不近。”
“梅子,我今天可是为你和家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儿,信不?”
振声兴奋地说道。
金梅笑道:“你还有那两下子?”
“我请师傅写了好多贴子,从市场到家,一溜道儿,电线杆上、十字路口、拐角墙上,都让我贴上了。”
“师傅说别人经常找他写,别人家孩子哭闹都是这样做的。
说是,信则灵。”
“梅子,今晚一定让你和全家人都睡个好觉。
就看我这冻僵的双手,也能把老天爷感动了。”
说完,用刚刚缓过来,还带有凉气的手,捧起了妻子的脸蛋儿。
他多么想让梅子和自己,还有家人,睡上美美的一觉啊……傍晚,噼呖啪啦,一阵鞭炮声,伴着年夜饭,张家老小欢聚一堂。
除夕夜,张家怕吓到孩子,就没再放鞭炮 。
小孩子们在放烟花一闪一闪。
别人家的鞭炮声,吓得Y蛋儿一激灵。
“哇”的一声,又启动了。
丫蛋儿的哭声,也替代了张家的鞭炮声。
这一夜,Y头银铃般的声音,也给张家增加了热闹,西周的鞭炮声也持续地响了一夜。
振声忙活一上午的帖子,不灵了。
丫头还是那个丫头。
如果没有鞭炮声,兴许不会这样儿,希望还在…… 本脾气暴躁的振声,耐着性子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