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宝钗与黛玉,同列金陵十二钗之首,千百年来,人们总爱将她们相较,究竟谁更胜一筹?
不妨细细道来。
先论相貌。
黛玉在众人眼中,“年纪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风流体态” ;在宝玉眼中,更是 “与众各别: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般形容,足见黛玉美若天仙,自带超凡脱俗的气韵。
再看宝钗,书中描写 “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在凡人堆里,的确称得上漂亮。
可黛玉本就不是凡人,她是绛珠仙草转世,美自带仙气。
连宝钗的哥哥薛蟠,瞥了黛玉一眼后,都呆立倾倒。
如此看来,相貌一道,黛玉略胜三分风流。
再说才情。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尽显黛玉诗才灵动,“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可见宝钗诗艺精巧;有黛玉泣血而作的《桃花行》,便有宝钗含蓄典雅的《海棠诗》 。
若单纯论才情高低,两人难分伯仲,不过是认知与追求不同。
黛玉视诗为灵魂寄托,将满腔情思、身世悲苦尽付诗中;宝钗却受 “女子无才便是德” 观念束缚,写诗更多是应景、展才。
可这并非评判才情好坏的标准,只能说黛玉的诗更见性灵,宝钗的诗更合规矩,各有各的妙处。
谈及品行,世人多觉黛玉小性儿、孤高自傲,不如宝钗大度。
可事实当真如此?
一次,宝钗要去宝玉处,全然不顾黛玉己回房洗澡,大中午就往宝玉那凑,丝毫不避嫌。
后来,薛宝琴入贾府得贾母喜爱,宝钗竟对宝琴说出饱含醋意的话:“你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段福气,你到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
我就不信,我哪些不如你 。”
这醋意与嫉妒,哪有平日里的大度?
反观黛玉,史湘云本以为她会因宝琴受宠不高兴,可黛玉待宝琴如亲妹,反观宝钗,却因黛玉对宝琴的亲近而不快。
从丫鬟身上,也能窥见主人品行:黛玉的丫鬟紫鹃,毫无私心,全心全意照料黛玉;宝钗的丫鬟莺儿,折大观园柳枝编花篮,还对春燕说 “宝姑娘不会拿她怎么样” ,宝钗知晓后也未斥责。
黛玉的 “任性” ,不过是年幼敏感、在意宝玉,且她也在慢慢成长改变。
这般对比,黛玉的真性情,反倒比宝钗的 “端方” 更动人。
若说身世,宝钗出身西大家族之一薛家,看似尊贵,实则父亲早逝,哥哥不务正业,薛家虽有钱财,到底只是皇商,商人身份在封建体系里本就受限,若没钱财支撑,家族早己没落。
黛玉是书香世家小姐,五代袭爵,父亲是巡盐御史,论出身根基,本比宝钗强些,可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命运同样凄惨。
两人身世,都是封建时代的悲歌,难分高低。
宝钗与黛玉,一个端方含蓄,一个性情清灵;一个守着封建礼教的规训,一个挣脱束缚活出本真。
她们各有特点,各有其美。
但于我而言,黛玉的纯粹、诗意与对命运的抗争,更让人心生共鸣,她似一朵开在悬崖的孤花,用凋零书写不朽。
所以,我私心里觉得黛玉更胜一筹。
不知你心中,谁才是《红楼梦》里的 “更胜” 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