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洄紧紧地攥着那张薄薄的转学证明,静静地站在江城一中校园内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下。
微风轻轻地拂过,吹起了她身上穿着的校服裙摆,形成一道浅浅而优美的弧度。
她抬起头,目光缓缓地扫过眼前这座略显陈旧的教学楼。
斑驳的墙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似乎每一块脱落的墙皮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无数学生们的故事。
就在这时,苏洄的思绪突然飘回到了临行前的那一刻。
当时,母亲温柔地将一枚硬币塞进了她的手中,并轻声嘱咐道:“这可是妈妈特意给你准备的幸运币哦。”
那是一枚刻有“溯洄从之”字样的古老铜币,此时正安静地躺在她的掌心里,微微凸起的纹路硌得手心有些发痒。
走进教室后,苏洄一眼就看到了自己课桌上摆放着的一本素描本。
她好奇地翻开本子,只见上面用铅笔精心勾勒出了一幅梧桐树的影子图。
在那浓密的树荫之间,竟还隐藏着一颗细小如针尖般的黑痣,宛如一颗不小心遗落于雪地之上的黑曜石,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正当苏洄看得出神之际,一个清亮的声音如同夏日里的一阵凉风,猛地撞碎了窗外此起彼伏的蝉鸣声。
“同学,需要帮忙吗?”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男生正微笑着朝她走来。
他的右手轻松地攥住了她的行李箱拉杆,左手随意地插在校服口袋里,一支黑色的中性笔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着,仿佛在弹奏一首无声的旋律。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的头发上,使得那几缕发丝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
苏洄凝视着他发梢处沾染的点点阳光,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南方的孩子啊,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秋风吹过,金黄的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秋日的私语。
陆砚静静地站在那里,修长的身影被西斜的太阳余晖拉长,宛如一幅优美的剪影画。
他微微俯身,单手轻柔地托起苏洄那小巧的书包,另一只手则小心翼翼地帮她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枯黄落叶。
然后,他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轻声说道:“从今天起,我们就是邻居啦。”
苏洄不禁抬起头来,望着眼前这个温柔的男孩。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她仔细分辨着这股香气——原来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皂角香味,混合着梧桐树所独有的那种清苦气息,竟像是某种深埋心底、古老而又顽固的执念一般萦绕在她的心间。
每到课间操的时候,苏洄总是能够在热闹喧嚣的篮球场上轻易地发现陆砚的身影。
那个少年似乎对白色的校服情有独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他,都是一身洁白如雪的装扮。
他的袖口常常会沾上一些粉笔灰,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整个人散发出的青春活力与阳光气质,反而让他看起来更像是枝头上刚刚绽放的一朵清新素雅的栀子花,令人赏心悦目。
终于有一天,苏洄鼓足了勇气,快步走向正在运球的陆砚。
当她站定在他面前时,略微有些紧张地开口问道:“你……你为什么总是穿着白色的校服呢?”听到这话,陆砚缓缓停下手中的动作,双手抱球立于身侧。
此时,灿烂的阳光恰好穿透他眼尾那颗小小的黑痣,光芒瞬间在他深邃的眼眶里碎裂开来,化作点点闪烁的星子。
他微微一笑,声音清澈如泉:“因为只有这样,不管我走到哪里,你都可以在人群之中一眼就找到我啊。”
说完,他轻轻地眨了眨眼,目光始终停留在苏洄那张微红的脸庞上,仿佛这一刻时间已经静止。
高二那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冷风呼啸着席卷过整个城市,枯黄的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寒冬。
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洄的家庭。
那天晚上,苏洄如同往常一样,来到陆砚家的天台准备完成当天的作业。
天台上有些清冷,但却能让人静下心来学习。
正当她埋头认真书写的时候,一阵刺耳的警笛声突然划破夜空,由远及近地传来。
这声音让苏洄心里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陆砚听到警笛声后,立刻从房间冲上天台。
他脸色凝重,毫不犹豫地攥住苏洄的手腕,带着她一起冲进了外面如注的大雨之中。
冰冷的雨水无情地打在他们身上,陆砚的头发很快湿透了,发梢不断滴下水珠,落在脚下的青石板路上,晕出一圈圈深浅不一的水痕,看上去竟像是梧桐树那一圈又一圈的年轮纹路。
两人一路狂奔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候车室,浑身湿漉漉的,狼狈不堪。
陆砚顾不上自己,连忙将随身携带的最后两罐八宝粥递给了苏洄,并关切地说道:“你胃不好,别省着,赶紧吃点热乎的东西暖暖身子。”
苏洄接过八宝粥,心中满是感动和温暖。
她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陆砚。
只见他双眼布满了血丝,显然也是一夜未眠,满脸都是疲惫之色。
不知为何,那一刻,苏洄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隐藏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缓缓地从书包夹层中掏出那个珍藏已久的素描本,递到陆砚面前。
这本子里,桌上安静入睡的可爱侧脸;还有他们曾一起靠在天台栏杆上留下的并肩影子……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生动而美好。
当苏洄的笔尖轻轻戳破纸页的瞬间,她终于鼓起勇气,用颤抖的声音对陆砚说出了那句一直埋藏在心底的话:“陆砚,我喜欢你。
这份喜欢就像校园里的那些梧桐树,每年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可是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够像这些树一样,年年岁岁都能相见。”
说完这句话,苏洄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要跳出嗓子眼儿一般,紧张地等待着陆砚的回应。
陆砚手中握着铅笔,笔尖停留在素描本的纸面上,仿佛时间也在此刻凝固。
远方,一阵悠长而响亮的汽笛声划破寂静的空气,宣告着列车即将进站。
这熟悉的声音如同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他记忆深处的那扇门。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初次相见的那个午后。
阳光透过茂密的梧桐树洒下,光影斑驳。
女孩安静地站在树下,手中紧紧攥着那张转学证明,略显紧张和不安。
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随之飘动,发梢上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枝头上微微颤动的美丽蝴蝶。
回忆至此,陆砚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涌动起一股温暖的情感。
然而,最终他只是轻轻地将头埋在了女孩的肩膀上,柔声说道:“笨蛋,一定要记得按时吃饭哦。”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饱含着他对女孩深深的关怀与牵挂。
与此同时,在火车碾压着铁轨发出阵阵轰鸣声中,苏洄悄悄地在陆砚的课桌上塞进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的字迹娟秀工整:“等我攒够钱,就会回来找你。”
在纸条的角落里,还精心绘制着那枚有着特殊意义的“溯洄从之”的铜币图案,它仿佛是一个无声的誓言,承载着苏洄内心坚定的承诺。
可惜的是,苏洄并不知道当陆砚得知她离开后,心急如焚地一路狂奔到火车站。
然而,当他赶到时,映入眼帘的只有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尽头的列车身影,以及那张被雨水无情浸透的便利贴。
原来,那是苏洄之前夹在作业本中的一封告别信,但阴差阳错之下,竟被陆砚误以为是情书,并随手丢弃进了垃圾桶。
当暮色如同一张巨大的网逐渐收拢,将整个世界笼罩其中的时候,陆砚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天台的栏杆上。
天边那一抹残阳如血,仿佛是天空被撕裂后留下的伤口,正缓缓渗出血色来。
梧桐树高大的身影在地面投下一片斑驳的阴影,它们相互交织、蜿蜒流淌,宛如一条沉默的河流。
陆砚轻轻地摸了摸口袋,掏出那张已经褪了颜色的便利贴。
便利贴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辨认出上面的每一个字。
这张小小的纸条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情感,让他的心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他翻开手中的素描本,目光停留在那个总是喜欢趴在课桌上睡觉的姑娘身上。
画中的她安静而甜美,眼尾处还沾着未干的泪痕,像是刚刚经历过一场伤心的哭泣。
看着这幅画,陆砚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心疼,也有无奈。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刺耳的警笛声突然在楼下骤然响起。
声音划破了夜晚的宁静,瞬间打破了陆砚沉浸在回忆中的思绪。
他猛地回过神来,望着楼下闪烁的警灯和忙碌的人群,心中不由得一紧。
这一刻,他似乎突然间明白了一些事情。
有些人的存在就像是青春岁月写给时光的一封封情书,美好而珍贵。
然而,真正的告别并不是简单地从记忆中抹去关于那个人的一切,而是带着那份曾经的悸动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勇敢地迈向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时间回溯到高二那年的冬天,这个冬季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早。
在十一月的某个寒冷夜晚,苏洄穿着厚厚的棉衣,蜷缩在陆砚家的天台上写着作业。
铅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是一首轻柔的小夜曲。
远处江城的霓虹灯光透过薄薄的雾气,晕染成一片片五彩斑斓的光斑。
这些光斑犹如被揉碎的星子一般,纷纷扬扬地坠落到地上,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正当苏洄全神贯注地写着作业时,楼下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玻璃碎裂声。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紧接着便是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苏洄心头一惊,停下手中的笔,疑惑地望向楼下……“着火了!”一声尖锐的惊叫如同利剑一般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陆砚听到这声呼喊后,整个人就像被点燃的火箭一样,瞬间弹射而起,朝着天台飞奔而去。
只见他腰间还别着一把锋利的军用匕首,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他那双深邃的瞳孔在黑暗中散发着琥珀色的光芒,宛如两颗燃烧的宝石。
这是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使得他能够在危险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
站在一旁的苏洄,直到今天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陆砚的每一个动作。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伸出一只手,迅速扯下自己脖子上的领带,紧紧地绑在了苏洄纤细的手腕之上。
紧接着,他又用另一只手敏捷地抓起苏洄的书包,然后转头对着她大声喊道:“跟紧我,千万别乱跑!”就在这时,滚滚浓烟如汹涌的黑色潮水般从楼梯间源源不断地向上涌来。
陆砚只顾着保护苏洄,一不小心额头狠狠地撞在了坚硬的消防栓上。
只听“砰”的一声闷响,他顿时感到一阵剧痛袭来,但他强忍着没有吭声。
苏洄见状,惊慌失措地踉跄几步,连忙伸手扶住摇摇欲坠的陆砚。
当她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陆砚的后颈处已经渗出丝丝血迹时,心中不由得一紧。
然而,即便如此,陆砚依旧毫不退缩,用自己宽厚的身躯牢牢地将苏洄护在身下。
“消防通道在那边!”陆砚艰难地抬起头,指着不远处的方向,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般。
此时,他的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着,仿佛有熊熊烈火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他的肺叶,令他难以呼吸。
他们在滚滚浓烟之中艰难地摸索前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整过去了二十分钟。
四周烟雾弥漫,视线模糊不清,每迈出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专注于寻找出路的陆砚,毫无征兆地突然停了下来。
只见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墙面上那一道道焦黑的痕迹。
那些痕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伤疤,又像是被烈火灼烧后留下的深深印记。
他的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正在解读一本无字的日记,试图从中探寻出隐藏其中的秘密。
“当年你父亲创办的化工厂……”陆砚压低嗓音说道,声音中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透过层层烟雾,似乎看到了曾经那个繁荣忙碌的工厂场景。
然而如今,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和残垣断壁。
听到这句话,苏洄不禁打了个寒颤,一股寒意从脊梁骨直窜而上。
她瞪大了眼睛,心中的疑惑也愈发强烈起来。
原来,这一切并非偶然!上周的时候,父亲还在为这家化工厂续租的事情忧心忡忡,四处奔走。
可谁能想到,紧接着那些所谓的“环保检查”竟然会如此精准地找上门来,然后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
正当苏洄思绪纷乱之际,陆砚猛地一把抓住了她的手。
他的掌心传来一阵滚烫的温度,让苏洄略微感到一丝安心。
“跟我走,现在立刻!”陆砚语气坚定地喊道,不容置疑。
于是,两人紧紧相依,在黑暗与浓烟中拼命奔跑。
不知跑了多久,当他们终于冲出火海时,已是凌晨三点钟。
清冷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给人带来些许慰藉。
来到江边,江风吹拂而过,卷起阵阵寒意扑面而来。
陆砚迅速脱下自己身上的外套,温柔地将其披在了瑟瑟发抖的苏洄身上。
那件外套虽然沾染了烟尘,但此刻却如同一个温暖的怀抱,将苏洄紧紧包裹其中。
站在岸边,陆砚抬起手,指向对岸那座横跨江面的大桥。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苏洄看到了令人心惊胆战的一幕——桥面上拉起了一条条醒目的红色警戒线,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血河横亘在眼前。
不用想也知道,那里便是此次事故的现场,警方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相关事宜。
“陆砚,为什么要帮我?”苏洄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眼前这个男人,声音微微颤抖着。
她的视线缓缓移到他肩头那片尚未干涸的血迹上,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接着一颗地砸在了他的手背上。
陆砚静静地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周围只有微风轻轻拂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良久,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缓缓抬起手,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破旧的铁盒。
随着铁盒被打开,一枚泛着铜绿光芒的铜币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苏洄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因为她一眼就认出了这枚铜币正是自己上周不小心遗落在实验室的那个。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陆砚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便响了起来:“你母亲临终前说,溯洄从之的人总能在迷雾中找到归途。”
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了苏洄的心头上,让她瞬间愣在了原地。
脑海中不断闪过与母亲相处时的点点滴滴,那些温暖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此刻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缕微弱的晨光照亮了大地。
苏洄缓缓睁开双眼,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躺在了江堤之上。
她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太阳穴,努力坐起身来。
不远处,陆砚正蹲在地上生火,跳动的火苗将他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使得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显得越发神秘莫测。
苏洄注意到,陆砚眼下的青黑色阴影比昨晚看上去更浓重了些,显然是一夜未眠所致。
再看他的后颈处,原本狰狞可怖的伤口如今已被白色的纱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仍有丝丝鲜血渗透出来,染红了一小片纱布。
不仅如此,他那双军靴的边沿也沾满了灰色的水泥碎屑,想来昨夜定是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你……”苏洄刚想开口询问,一阵刺耳的警笛声突然由远及近地传了过来。
陆砚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按住苏洄的肩膀,眼神快速地扫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将目光停留在她那泛红的眼眶上,语气坚定地说道:“别怕,跟我回警局做笔录,他们会查***相的。”
然而,苏洄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只见她迅速从书包的夹层里抽出一本素描本,翻开其中一页递到陆砚面前。
画纸上,陆砚正站在天台上认真地给她讲解着复杂的电路图,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
而在这幅画的右下角,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小字:“等梧桐叶落尽,我们一起救父亲。”
“你先走!”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然,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素描本用力塞进他温暖的怀抱里。
当她纤细的指尖不经意间划过他掌心那粗糙的老茧时,仿佛有一股电流瞬间传遍全身,让两人都不禁微微一颤。
此时,火车站内人头攒动,嘈杂声不绝于耳。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 G1234 次列车还有仅仅五分钟就要发车了。
时间紧迫得如同沙漏中的细沙,飞速流逝。
另一边,苏洄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趁着午休时分,悄悄地将一张精心写好的字条塞进了陆砚的课桌抽屉里。
然而,就在她转身离开的一刹那,不小心撞翻了课桌上的水杯。
清澈透明的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迅速沿着桌缝流淌而下,直至滴落在冰冷的地板上。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恰好映照在这一滩水上,折射出无数细碎而耀眼的光斑,宛如记忆深处那年陆砚校服上别着的那支黑色中性笔所散发出来的光芒。
没过多久,陆砚风风火火地冲进教室。
眼前的景象令他顿时愣住了:满地都是水渍和被打湿的书本、纸张,一片狼藉不堪。
他急忙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那张已经被水浸湿大半的字条。
仔细一看,除了那些充满离愁别绪的告别话语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