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季博英,是 A大新能源专业的硕士,如今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不错的人际关系,如今已是研发小组的组长。
这天经理告诉我,有个刚毕业的本科生面试通过了,还是我的学妹,叫柳如烟,让我平时多带一带,大概下周入职。
听到 A大新能源专业这几个字时,我心里莫名一动,毕竟是同门学妹,倒生出几分亲切感。
第二周的周一,我刚在工位坐下,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随即一股淡淡的檀木清香飘散而来,驱散了办公室里惯有的咖啡味。
我抬眸望去,只见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正站在我面前。她穿着浅色的连衣裙,搭配一双简约的白色高跟鞋,乌黑的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露出纤细的脖颈,打扮得青春靓丽又不失时髦。
只是看着她的脸,我总觉得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季组长您好,我是柳如烟,今天第一天入职,请您多指教。”柳如烟微微鞠躬,声音清脆得像山涧的泉水。
我站起身,指了指旁边的空位“坐吧,你的工位就在这儿。先熟悉下办公系统,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我的目光落在她脸上时,那种熟悉感愈发强烈,可就是想不起具体在哪里见过。
接下来的几天,柳如烟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原本我以为刚毕业的本科生会有些手忙脚乱,可她却截然不同。面对复杂的数据分析软件,她上手极快;讨论项目方案时,她总能精准地抓住核心问题,提出的几个关于光伏电池能效优化的想法,甚至让我这个工作两年的“老人”都眼前一亮。
有次我故意抛出一个新能源材料稳定性测试的难题,柳如烟竟然条理清晰地列出了三种解决方案,连实验变量的控制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这些思路你是怎么想到的?”我忍不住问柳如烟,语气里带着赞许。
柳如烟笑着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眼底闪着自信的光“在学校做毕业设计时接触过类似课题,当时跟导师做了三个月的实验,积累了些经验。”
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她脸上,给她白皙的皮肤镀上了一层柔光,那股淡淡的檀木清香似乎也随着她的笑容变得愈发清晰。
这天下午部门开会,讨论新型储能电池的研发方向。轮到柳如烟汇报数据时,她站在投影幕前,身姿挺拔如松。明明是刚入职的新人,面对十几位资深研发人员,却没有丝毫怯场。
柳如烟用清晰的逻辑拆解着实验数据,对专业术语的运用精准娴熟,甚至在回答老同事的质疑时,还能引用最新的行业文献来支撑观点。那一刻,会议室里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我更是在心里暗叹:这学妹的专业素养,真是远超预期。
散会后我叫住她“你对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很深入啊,在学校时跟着哪位导师?”
“是沈幼楚教授。”柳如烟转过身,眼底的笑意像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漾起细碎的光,“季组长您还是沈老师的学生吧?我入学时沈老师就常拿您的毕业论文当范例,说您做的光伏板抗老化实验数据是历届最扎实的。”
我握着文件夹的手指微微收紧,沈幼楚教授的严苛在学院是出了名的,当年能通过她的答辩都要脱层皮,更别说被当作范例提起。
正怔忡间,柳如烟已经点开相册,手机屏幕在走廊顶灯的照射下泛着微光“您看这张照片,是不是有点印象?”
屏幕上的实验室合照边缘已经有些磨损,背景里蓝色的实验台整齐排列,台面上还摆着我们当年调试了三个月的光伏组件样品。
沈教授穿着白大褂站在中央,金丝眼镜后的目光依旧锐利而又温柔。我站在她右侧,学士服的领口歪着,胸前还别着没摘稳的校徽,笑得一脸傻气。左边的李诗雅正偷偷拽着沈教授的白大褂下摆,而我的右侧,那个扎着高马尾的小姑娘正踮着脚,校服领口别着“A大附中”的校徽,嘴角还沾着点实验台的蓝色颜料,正是青涩模样的柳如烟。
“这是您大四毕业那天拍的,”柳如烟指尖轻点屏幕上的自己,“我那天刚拿到保送资格,特意穿着校服来实验室找沈老师。您当时正忙着给师哥递香槟,转身时差点把我撞倒,还塞给我一颗水果糖赔罪呢。”
尘封的记忆突然被撬开,那天实验室的喧嚣、香槟的气泡声、沈教授难得柔和的眼神……还有转身时撞到的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我匆忙间从口袋摸出的橘子糖。
难怪初见时总觉得她眉眼熟悉,原来缘分早在四年前就埋下伏笔。
只不过那时的柳如烟面色蜡黄,不说骨瘦如柴也差不多了,和现在这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柳如烟简直判若两人。
“原来是你!”我忍不住笑出声,指尖在照片上轻轻划过,“那时候你还背着双肩包,我说怎么总觉得你身上的檀木香有点熟悉,跟当年沈老师办公室的香薰一个味道。”
“沈老师说搞科研要沉得住气,檀香能静心。”柳如烟推眼镜的动作忽然顿住,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这眼镜都是跟沈老师学的,她说金丝框不容易反光,看实验数据清楚。”
我看着柳如烟,想到后来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柳如烟也偶尔会去找沈幼楚,只是那时自己一心实验,并没有过多关注本科生,以至于今天都没有认出柳如烟。
正说着,李诗雅抱着测试报告从楼梯口拐过来,看到我们对着手机笑,好奇地凑过来“什么好事这么开心?”当看清照片时,她突然拍响了巴掌,“这不是咱们课题组的‘封神照’吗!如烟你就是当年那个总蹲在角落里记笔记的小不点?”
“诗雅姐好。”柳如烟笑着点头“沈老师说这张照片里有三代科研人,特意发给我当纪念。”
李诗雅翻着报告的手指停在某页“我都没认出来你,说起来真巧,上周测试部刚收到沈老师寄来的最新文献,还在扉页写了让我们转交给‘小季和小柳’。”她忽然凑近我们,压低声音“你们没发现吗?如烟汇报时扶眼镜的姿势,跟当年沈老师在学术会上一模一样。”
夕阳穿过走廊的玻璃窗,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望着柳如烟认真比对实验数据的侧脸,忽然明白沈教授说的“薪火相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