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笑僧初现在豫北平原的某个叫“口里镇”的地方,天刚蒙蒙亮,
一辆拉满西瓜的老解放卡车轰隆隆驶出村口。车头贴着“务实致富靠吃瓜”七个红字,
斑驳脱漆,格外显眼。驾驶座上传出震耳欲聋的笑声:“哈哈哈哈哈!我,小冈,又来了!
”镜头对准他黝黑的脸——腮帮子一颤一颤的,鼻尖冒汗,牙缝里卡着瓜籽。
手机立在破塑料盒子上,一部带破角的老华为正在直播。他盯着屏幕,笑出了三重回音。
“兄弟们,十四斤西瓜我三分钟整完它!我不是吃瓜的,我是瓜的终点站!
”弹幕疯了:卧槽他笑我也笑了,嘴巴都合不上 这是田野上的笑僧!
纯天然瓜男!这就是他——口里镇走出的第一个百万粉丝博主:小冈。本名高刚,
一米七八的个子,一百八的体重,体型圆润得像他常吃的瓜。
曾是村口砖厂的一名“热瓤工”,专门负责中午烧地瓜、偷吃同事饭盒。他的人生,
从来没想过要火。他只想吃点瓜、吹点牛、顺手拿个低保。但命运偏偏在他37岁这年,
给他塞了一张“走红保送卡”。事情要从他第一次直播说起。那天他实在太闲,
在村口小卖部吃瓜皮吃到嘴角开花,旁边小学生吓得报警说“有大爷发疯”。
为了证明自己“精神正常”,他决定用手机拍段视频发到“抖一抖”。视频只有30秒。
他举着一个硕大的西瓜,对镜头说:“你们看,这瓜,比我脑袋还圆!”说罢,
他一巴掌拍开瓜,汁水四溅,啪得自己满脸,竟还嘿嘿傻笑。那天晚上,
视频浏览量三千三百四十二次,点赞寥寥。但有条评论写着:“你笑得像我死去的亲爹。
”就这一条评论,击中了小冈的灵魂深处。他忽然发现,原来我笑,还能治愈别人?第二天,
小冈带上三斤瓜子、两把切瓜刀、一个烧焦的老水壶,正式出摊开拍。他蹲在田边,
对着镜头连吃三斤红瓤瓜,吃到一半突然哽住,脸憋成了紫茄子色,最终咳出一颗瓜籽,
笑着对镜头说:“兄弟们,差点为了你们呛死,这就是感情!”那条视频,
一夜之间破十万点赞,评论区哭天抢地:哥!别为了我们冒险啊! 这是真吃啊!
嘴巴都起褶了 吃瓜届的郭德纲出现了小冈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连梦里都在嚼瓜皮。
他不知道,这只是“瓜界巅峰”道路的开始。—短短一周内,
粉30万;被评为“最真实的农田吃播”;接到第一个直播带货合作:“土味瓜刀”代言人。
他把自己定位为:“口里镇土味文化传播大使”,甚至还设计了口号:“口里冈,
不止是吃瓜,更是给你一口甜蜜暴击!”一时间,
粉丝们纷纷改名叫“甜瓜军”、“瓜甜护法”、“口里狂信徒”,每天定时守在直播间,
等他那一声标志性开场白:“嘎吱嘎吱,今天的瓜……嘎得你骨头发响!”每次吃瓜前,
他都不忘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突然大笑三声,把瓜一口咬穿,表情神似吃了“灵丹妙药”。
观众们直呼:“这不是吃瓜!这是修仙!”—这期间,
他还拍了一条被全网疯传的视频:《我笑着吃掉了全村的瓜》。视频中,他拿着一把切菜刀,
对着一长溜西瓜连劈九个,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最后坐在地上,边吃边哭边笑:“兄弟们,
这是我爸种的瓜,他人虽然走了,但瓜……甜着呢。
”弹幕瞬间泪崩:呜呜呜原来是亲情牌 爸虽不在,
瓜永流传 这视频我给跪了但谁也不知道,他爹其实还活得挺好,
前一天还在麻将馆狂赢三桌。只不过,小冈觉得“父亲已逝”的人设能更催泪,
就随手编了个。—他的爆红,也引来了同行的嫉妒。“村东嘎子哥”开始模仿他吃瓜,
“北地阿龙”则学他笑声,甚至“瓜田仙子”改名“甜瓜姐”,想蹭一波热度。
但没人能学到他的精髓——那种吃出“人间沧桑”的表情。小冈对此的回应是:“吃瓜,
靠的是魂,不是嘴。你没那个魂,瓜也不进肚。”—到了第四个月,
他已经是口里镇的“首富”。他用直播打赏买下了村里唯一的KTV,
把招牌改成了“甜瓜宫殿”,并在门口立了个铜像,写着:“口里冈,一笑值万斤。
”村民们不解,问他为啥不买房子,他说:“房子会塌,瓜不会。只要有瓜,我就有安全感。
”—但在这繁荣背后,埋藏着塌房的种子——有粉丝悄悄留言:哥你吃瓜怎么老剪辑?
一口一跳cut,不像真吃 为啥你一次吃十四斤瓜,肚子却比前几天还小?
你是不是根本没吞?他第一次感受到“信任危机”,但笑容仍未变。
他笑着回复:“瓜不在嘴,而在心。你心里甜了,它就是吃了。”然而,他的眼神,
开始有些飘。2 第二章 瓜帝崛起自从《我笑着吃掉了全村的瓜》爆红后,小冈彻底疯了。
不,是粉丝疯了,他赚钱也疯了。—那天晚上,他点开后台数据一看,
愣是被自己惊到了:单条视频播放量2200万,直播在线人数超过30万,
打赏金额高达九万八千八百八十八,数字喜庆得像要登基。他看着手机,
眼泪哗哗流:“我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靠嘴吃出这么大场面。
二桌:西瓜炒肉、南瓜焖面、甜瓜拌皮蛋;第三桌:瓜汁兑可乐、瓜皮炒鸡蛋、瓜籽炖花甲。
村民们吃得一脸懵:“咱不是来喝喜酒的?怎么是来参加瓜系研究大会?
”而小冈却端着话筒,站在瓜皮堆上,发表了直播演讲:“感谢瓜,感谢大家。
是瓜让我站起来了,原本我只是一个无欲无求的胖子。现在,我是一个带货界的胖子!
”—第二天,他的直播间画风突变。不再是田间地头,不再有老旧卡车,
也没有汗流浃背的吃瓜画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布置精致的“瓜系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毛笔字:“瓜者,
天道也”;桌上摆着八种瓜,一字排开,配有QR码;他穿着一件金色马甲,
背后绣着“口里冈”三个大字,像个庙会主持人。他对着镜头喊:“兄弟们,
今天我不光吃瓜,我还要卖瓜刀、瓜布、瓜雕、瓜香薰!全部限量!全场秒杀!手慢无!
”粉丝们热血沸腾,像中了“瓜毒”一样,疯狂下单。下单了瓜刀,虽然我不切瓜,
但能当锄头 买了瓜雕挂件,挂家里镇宅 支持冈哥,瓜买不起,
我也买颗瓜籽戒指!—第一个月,卖出“瓜雕香薰灯”一万套,利润五十万。第二个月,
联名“瓜皮T恤”上架,三天售空,被各大高校学生当成“田园朋克时尚”来穿。第三个月,
接下某品牌的广告代言,录了条视频:“哥们吃瓜三年,不长虫,就靠它——瓜来净。
”广告播完后,
:卧槽这牌子配你真合适 笑得我都不想洗瓜了 全网最自然的带货王—很快,
小冈拥有了粉丝自己的外号:“瓜帝”、“甜口教主”、“咬瓜不眨眼的男人”。
更离谱的是,网上还出现了“冈学”概念:学者A:“他吃的是瓜,
体现的是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学者B:“他每次笑三声,实则为天地人三才,
笑中藏哲理。”学者C:“口里冈就是新时代乡土文化的自我表达,朴素但反讽。
”小冈看着网上这些解读,懵得一批。“我就是饿了啊!我哪想那么多!”但嘴上不说,
心里却乐开花:“原来胡吃海吃也能吃成文化人,我真是逆天!”—他的野心,
也随着流量一起暴涨。他注册了一家公司,
名字就叫——口里繁荣河南田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听起来像种地,实则全搞电商。
他甚至给自己挂了个头衔:“董事长·首席吃播·品牌顾问·田间内容创始人。”再后来,
公司团队扩编,秘书、经纪人、助理全到位,
直播间也从泥巴地搬进了软装背景墙、吊顶灯的“瓜播演播厅”。村民都看傻了,
口里小学的孩子在作文里写:“我们村的冈哥是瓜神,他吃瓜不只是吃,是对社会的拷问。
”—但江湖不是吃瓜那么简单的。随着名气暴涨,
质疑声也来了:第一次“瓜门”事件:有网友发现,小冈吃瓜时总是一口一剪辑,
嘴巴永远没吞咽画面,怀疑是假吃。还有粉丝做了“慢速分析视频”,
口咬痕太浅;胃围没变大;同一口瓜重复使用四次;评论区炸了:哥你是不是瓜都没吃完?
你骗人!你那不是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