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饥荒来临,黑市探路
“全体社员注意!
全体社员注意!
经大队研究决定,即日起取消集体食堂,停止供应口粮!
各家各户自行解决吃食,工分照常计算,上工不得有误!”
广播声重复了三遍,最后归于沉寂,只剩下风吹过光秃秃树梢的呜咽声。
陈默刚穿好衣服,就听到院里传来“哐当”一声,是娘李秀莲手里的簸箕掉了。
他快步走出去,只见娘僵在原地,脸色比纸还白,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爹陈老实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锅子明明灭灭,映着他紧锁的眉头和深深的皱纹,那背影佝偻得像一截枯木。
19岁的大哥陈建国背着锄头站在院里,原本就沉默的脸此刻更像蒙上了一层霜,嘴唇抿成一条首线,握着锄头的手青筋暴起。
12岁的陈兰牵着5岁的陈丫站在屋檐下,小丫头被广播声吓了一跳,紧紧攥着姐姐的衣角,大眼睛里满是茫然。
陈兰则咬着嘴唇,看向爹娘的眼神里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担忧。
“没……没粮了?”
李秀莲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带着哭腔,“那往后日子咋过啊?
家里那点红薯面,顶多撑三天……”陈老实狠狠吸了口烟,烟锅子在鞋底磕了磕,声音沙哑得像磨沙子:“哭啥?
天塌不下来。
上工去,挣工分,总有法子。”
话虽这么说,他眼角的皱纹却拧得更紧了。
陈默的心沉了沉。
他知道,真正的饥荒,这下是真的来了。
早饭桌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那碗野菜糊糊稀得能照见人影,里面飘着的几根野菜叶子都数得清。
谁都没说话,只有筷子碰到碗沿的轻响,还有陈丫偶尔吞咽口水的声音。
小丫头似乎察觉到了大人们的愁绪,也不敢多问,只是小口小口地喝着糊糊,大眼睛怯生生地瞟着爹娘。
吃完早饭,陈建国和陈老实扛起锄头就要去上工。
刚走到门口,就见大伯陈老大和二叔陈老二也来了,两人脸上都带着愁容,眼圈发黑,显然是一夜没睡好。
“老三,上工去?”
陈老大叹了口气,“这往后,怕是真要勒紧裤腰带了。”
“大哥,二哥,走一步看一步吧。”
陈老实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沉重。
一行人往大队部走,路上遇到的人个个面色凝重,往日里还能听到的几句闲聊如今全没了,只剩下沉重的脚步声和偶尔的叹息。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停下脚步,望着光秃秃的田地发愣,眼神空洞得像两口枯井;有的人则低着头,肩膀垮着,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大队部门口,队长正站在高台上,用同样嘶哑的声音重复着广播里的内容,下面的人鸦雀无声,只有几个妇女忍不住低低地啜泣起来,很快又用手捂住嘴,怕被人听见。
陈默看着这一幕,心里沉甸甸的。
这就是饥荒的威力,它不仅夺走人的食物,还一点点消磨人的希望。
“默弟,你咋不去上工?”
陈勇凑过来问,他的眼圈也红红的,显然家里也愁坏了。
“我身子还有点虚,娘让我再歇两天。”
陈默找了个借口,“对了阿勇,我想进城一趟,去我同学家补补课,顺便看看能不能借点东西。”
“进城?”
陈勇愣了一下,“现在城里也紧得很,能有啥东西借?”
“碰碰运气吧,总比在家坐着强。”
陈默笑了笑。
他转身回家,跟李秀莲说了进城的事,李秀莲虽然担心,但也没拦着:“路上小心点,别惹事,早点回来。”
“知道了娘。”
陈默应着,心里却在盘算——他得去黑市看看,了解一下现在的行情,也顺便把粮食带回来。
他假装回屋换衣服,用意念打开系统界面,从“粮油区”调出10斤玉米面,又从“零食区”拿了五六个水果糖,还有一副折叠式的渔具——这是超市运动区卖的,轻便好用,刚好能借口是同学借的。
他把玉米面装进一个破旧的布袋里,糖果揣进裤兜,渔具则拆开,假装是自己攒的木头做的,背在背上。
“娘,我走了。”
陈默挥挥手,走出院门。
去城里的路很远,全靠步行。
陈默走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到城墙的影子。
城门口有哨兵站岗,检查得很严,他学着别人的样子,低着头,说是进城找亲戚,哨兵看了他一眼,见他面黄肌瘦的,也没多问就放他进去了。
城里比乡下好不了多少,街道上冷冷清清,偶尔能看到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行人,脚步匆匆。
路边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只有少数几家还开着,货架上空空荡荡的,连柜台都积了层灰。
陈默按照记忆里的路线,往黑市的方向走。
黑市在城边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他刚走近,就有人鬼鬼祟祟地凑过来:“要啥?
粮食?
布票?
还是药?”
那人穿着件黑色的棉袄,脸上布满了风霜,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紧紧盯着陈默,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
“看看行情。”
陈默压低声音。
那人打量了他一眼,带着他往仓库深处走。
里面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霉味和汗味,十几个摊位零散地分布着,摊主们都低着头,小声地跟顾客讨价还价。
陈默扫了一眼,摊位上的东西少得可怜:几小块黑乎乎的糠麸饼,一小袋掺着沙子的玉米面,还有几件打了补丁的旧衣服。
最显眼的是一个摊位上摆着的半袋红薯,摊主是个老太太,怀里抱着个饿得首哭的孩子,眼睛红肿,显然是急着换钱给孩子买吃的。
“现在啥价?”
陈默问带他进来的那人。
“玉米面,一斤两块五,还得搭点东西。”
那人压低声音,“红薯便宜点,一斤一块二,布票更金贵,一尺能换两斤粗粮。”
陈默心里一惊,这价格比他想象的还高。
看来城里的情况,比乡下更严重。
他没买东西,只是在黑市转了一圈,把行情摸得差不多了,就悄悄退了出来。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暴露的时候,这些信息,足够他制定下一步计划了。
往回走的路上,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那10斤玉米面从系统空间里取出来,放进布袋里,又把渔具拆开,假装是在城里买的。
回到家时,天己经擦黑了。
李秀莲正站在门口张望,看到他回来,悬着的心才放下:“咋样?
借着东西了吗?”
“借着了点。”
陈默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同学家也不宽裕,就给了10斤玉米面。”
李秀莲赶紧打开布袋,看到金灿灿的玉米面,眼睛亮了亮,又赶紧系上:“太好了!
这能撑好几天了!”
“娘,我还给兰兰和丫丫带了点东西。”
陈默笑着从裤兜里掏出那五六个水果糖,递给凑过来的两个妹妹。
“糖!”
陈丫眼睛瞬间亮了,小手指着糖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陈兰也惊讶地张大了嘴,显然没想到还能有糖吃。
“这是……哪来的?”
李秀莲也愣了。
“同学他妈给的,说让我带回来给妹妹们尝尝。”
陈默笑着说,“快吃吧,别让别人看见。”
陈兰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颗糖,剥开糖纸,里面的水果糖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甜味。
她先递给陈丫:“妹妹吃。”
陈丫也不客气,接过糖就放进嘴里,小脸上瞬间露出满足的笑容,眼睛眯成了月牙,连带着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甜……真甜……”陈兰也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味着,脸上露出浅浅的笑,那笑容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屋里的愁云。
“对了娘,我还借了副渔具。”
陈默把渔具拿出来,“明天我去河沟试试,看能不能钓点鱼回来。”
李秀莲看着那副崭新的渔具,眼睛亮了亮:“这东西好!
要是能钓着鱼,就能给你们改善改善伙食了。”
晚饭时,李秀莲把那10斤玉米面藏了起来,只煮了点野菜糊糊。
但这次,谁都没抱怨,因为他们知道,家里还有“存粮”,还有希望。
陈建国和陈老实回来时,听说借到了玉米面,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陈老实摸着玉米面,叹了口气:“还是默娃有本事。”
陈默看着家人脸上的笑容,心里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这10斤玉米面和几颗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能给这个家,带来一点喘息的空间,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屋里的油灯昏黄却温暖。
陈默看着家人疲惫却不再那么沉重的睡颜,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会让这个家,在这场饥荒里,好好地活下去。
而他的依仗,就是那个藏在他脑海里的,无所不有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