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张县长下乡记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单元:石崖村的“断头路”与“滞销果”(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石崖村的土路上就热闹起来。

村民们没等村干部催,扛着铁锹、推着独轮车往修路的地方去,连好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拎着竹筐来捡路上的碎石——说是“自家的路自家修”,这话在张天龙嘴里说出来,就真在村民心里扎了根。

赵小磊一宿没咋睡,后半夜蹲在村委会改网店详情页,把“现摘现发”改成“县长督办通路款,新鲜首达”,还加了几张清晨果园摘桃的照片,露水挂在桃尖上,透着股水灵。

天一亮,他抱着笔记本跑到村口信号好的地方刷新后台,眼睛猛地瞪圆了——新增了二十多个订单,还有人在评论区问:“真有县长帮忙修路?

这桃靠谱不?”

他手忙脚乱回:“靠谱!

路正修着呢,桃保证新鲜!”

张天龙没让桑塔纳往村里开,大清早带着陈默从乡里步行过来,裤脚卷到膝盖,沾了不少草屑。

老远就看见李大山举着个大喇叭喊:“排水沟这边慢点挖,听技术人员的,别挖偏了!”

旁边王局长正蹲在地上,跟几个村民比划碎石该咋铺,脸上的汗顺着胡茬往下滴,昨天那点官架子早没了。

“张县长!”

有村民眼尖,先喊了声。

众人都转过头,手里的活停了,笑着往这边凑。

“别停别停,”张天龙摆摆手,走到排水沟边看了看,土挖得匀匀实实,比他昨天跟技术人员商量的还规整些,“大家伙儿这速度,够快的啊。”

“想着早一天修通,桃就能早一天顺顺当当运出去嘛!”

挖沟的后生首起腰,抹了把汗,手里的铁锹往地上一戳,“张县长您放心,咱肯定把活干扎实了!”

正说着,赵小磊举着手机跑过来,脸通红,声音都带颤:“张县长!

订单!

订单破百了!

还有县城超市的人给我打电话,说要订两百斤,让今天就送过去!”

“这就对了。”

张天龙接过他的手机看了眼,订单地址从周边市县扩展到了邻省,评论区里“支持果农等路修通了再来买”的话堆了不少,他拍了拍赵小磊的肩膀,“包装跟上,别马虎。

等下让村委会的三轮车送你去县城,先把超市的货送了,顺带把网店的桃送到快递点——我跟快递点老板说好了,他派人在那等着打包。”

“哎!”

赵小磊应得脆生生的,转身就往果园跑,路过李大山身边时,还喊了句“李支书,我先去摘桃,下午回来给修路的叔伯们带水!”

李大山笑着骂“这猴小子”,眼里却软乎乎的——前阵子这后生还整天唉声叹气,说要不是舍不得果园,早卷铺盖回城里了,这才两天,眼里的光又回来了。

张天龙没在修路的地方多待,拉着李大山往村里走,想去看看几户家里桃多的老农户。

路过村西头的老马家,看见老马婶正蹲在院门口抹眼泪,院里竹筐里堆着半筐桃,看着都挺好,就是表皮有点擦痕。

“婶子,咋了这是?”

张天龙蹲下来问。

老马婶见是他,赶紧抹了把脸,叹口气:“张县长,你看这些桃,摘的时候不小心蹭了下,小磊说网店卖不出价,超市怕是也不要,这要是烂了,真是……”她声音哽咽,“俺家老头病着,就指望这些桃换点药钱呢。”

张天龙拿起个擦痕的桃,捏了捏,果肉硬实得很,就是表皮不亮眼。

他转头对陈默说:“你给县机关食堂打个电话,就说石崖村有批‘次果’,口感没问题,就是品相差点,问他们要不要——按市场价的一半算,就当给食堂省点钱。”

又对老马婶说:“婶子别愁,这桃能卖。

不光你家的,村里谁家有这样的桃,都让小磊统计下,一起拉去县城,机关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总能消化掉。”

老马婶愣了愣,猛地站起来,往屋里喊:“老头!

老头!

张县长说咱的桃能卖了!”

屋里传来咳嗽声,接着是挪椅子的动静,老马婶抹着眼泪笑:“这可真是……遇着贵人了。”

“不是贵人,”张天龙也站起来,拍了拍裤腿上的土,“是这些桃本就不该烂着,咱就是搭个手,让好东西能去到该去的地方。”

中午日头最毒的时候,修路的村民歇了工,赵小磊从县城回来了,开着村委会的三轮车,车斗里装着几箱矿泉水,还有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他把布包往李大山手里一塞:“李支书,超市的钱结了,现金!

还有快递点说,以后咱村的桃运费都按批发价算!”

李大山打开布包,里头是一沓崭新的钞票,他数了数,眼睛瞪得老大:“这么多?”

“不光超市的,还有几个单位打电话订的,我顺带拉过去了。”

赵小磊拿起瓶矿泉水递给张天龙,“张县长,快递点老板还说,等路修通了,他来村里设个代收点,以后咱发货更方便!”

张天龙拧开矿泉水喝了口,看着远处村民们坐在槐树下吃饭,有说有笑的,有人正拿着赵小磊带回来的钱数,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

王局长凑过来,递给他张图纸:“张县长,应急路的进度表出来了,按这速度,三天就能垫好碎石,三轮车能平稳走了,硬化的前期手续我让局里人加班办,争取下月初就能开工。”

“行。”

张天龙点头,没多说啥,眼里却亮得很。

陈默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修路的土路上堆着整齐的碎石,果园里的桃正一箱箱往车上装,村民们手里攥着刚结的钱,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甜津津的味儿。

他突然觉得,昨天还觉得难如登天的“断头路”和“滞销果”,好像真就这么一点点被掰开、捋顺了。

“陈默,”张天龙转头叫他,“下午咱去山后头那两个自然村看看,他们的桃也该摘了,别落下。”

“哎!”

陈默赶紧应着,拿起公文包跟上。

他低头看了眼包,昨天带来的石崖村基本情况还在,可现在再看那些“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滞销”的字,好像都没那么扎眼了——纸上的问题再难,哪有脚踩在泥里、手把手解决来得实在呢?

土路被太阳晒得发烫,可走在上头,心里却凉快。

远处的山尖尖上飘着云,近处的果园里传来笑,张天龙走得稳稳的,陈默跟得踏实,石崖村的路,正一点点往亮处修呢。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