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林晓禾林晓禾)完结小说推荐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林晓禾林晓禾

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林晓禾林晓禾)完结小说推荐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林晓禾林晓禾

作者:算盘追梦人

其它小说连载

《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林晓禾林晓禾,讲述了​本书《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的主角是林晓禾,属于现代,大女主,逆袭,职场类型,出自作家“算盘追梦人”之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TXT全本,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0498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3 13:47:39。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知识,是我唯一的铠甲

2025-10-23 16:39:21

第一章:血汗钱,吞没于谎言林晓禾走出经理办公室时,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后背的衬衫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手指尖冰凉得不像话。“这是公司给你的最后机会,

主动辞职,大家好聚好散。”经理刚才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要是闹到开除那一步,

你的履历上可就难看了。”她恍惚地走回自己的工位,脚下发软。三年了,

她在这家外贸公司做了整整三年的行政助理,每天最早到最晚走,

节假日只要公司一个电话就赶回来加班。她以为勤能补拙,

以为脚踏实地就能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可现在,一切都完了。“晓禾,经理找你什么事啊?

”隔壁办公桌的李姐探头问道,眼睛里的好奇多于关心。林晓禾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她该怎么说?说经理指控她严重失职,说她经手的报销账目有问题?说她如果不主动辞职,

就要以“损害公司利益”为由开除她?“没、没什么。”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比哭还难看。

李姐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缩回头去。

一边的人说:“看来是要走人了……”办公室里其他的窃窃私语像蚊子一样嗡嗡地围着她转。

她听不清具体内容,但那些飘过来的眼神已经足够锋利,一刀一刀割在她本就紧绷的神经上。

林晓禾开始收拾东西,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

她拿起桌上那盆多肉植物——这是她入职第一年买来装点办公桌的,如今已生出好几株新芽。

她一本一本地整理那些文件夹,里面是她三年来梳理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

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最底下,压着一本深蓝色的笔记本。她翻开第一页,

上面是她刚入职时稚嫩的字迹:“加油,晓禾!一定要在公司做出个样子来!

”眼睛突然就湿了。“林晓禾,来一下财务室。”人事部的小王站在门口,面无表情地说。

又来了。她深吸一口气,跟着小王走向财务室。这大概是办离职手续了吧,她想。

财务主管赵姐递给她几张表格:“在这里签字,还有这里。”林晓禾机械地拿起笔,

刚要落下,忽然停住了。她看见表格上写着的离职原因一栏,

赫然印着“个人原因申请离职”。“等等,这不是我主动......”她试图解释。

赵姐不耐烦地打断她:“经理没跟你说清楚吗?这是公司给你的体面。你要是不同意,

那就走开除流程,到时候别说找工作,就是背调这一关你都过不了。

”林晓禾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她想起一个月前,经理把她叫到办公室,

亲切地询问她工作是否顺利,然后拿出一份文件,

说是公司的新项目需要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晓禾啊,你是公司最信得过的员工之一,

这个项目对公司很重要,需要你帮个忙。”经理当时是这么说的,笑容温和得像长辈。

她不疑有他,乖乖交出了身份证复印件。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可笑。“赵姐,

那个贷款担保的事情......”她鼓起勇气问,“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项目?

我问过银行,

他们说那是一笔五十万的贷款......”赵姐的脸色立刻变了:“那件事已经解决了,

你不要再提了。公司念在你不知情,不追究你的责任已经是大度了。”“我不知情?

”林晓禾感到一阵头晕,“我根本不知道那是贷款担保啊!

经理说是公司项目需要......”“白纸黑字有你自己的签名,说什么不知情?

”赵姐冷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复印件,指着右下角,“这是你的签名吧?

”林晓禾盯着那份文件,眼前一阵发黑。确实是她的笔迹,可她签的是什么?

她记得那是一份“员工福利确认表”,经理是这么告诉她的。

“我...我当时没看清......”她虚弱地说。“成年人了,说自己没看清?

”赵姐的语气讽刺极了,“签字不看内容,怪得了谁?”林晓禾站在原地,浑身冰冷。

她终于明白了,从始至终,她就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经理利用她的信任,

让她签下了贷款担保文件;现在贷款即将到期,公司想让她背下这个黑锅,主动辞职走人。

“快点签字吧,别耽误大家时间。”赵姐敲了敲桌子,“签完字去领你这个月的工资,

公司已经仁至义尽了。”林晓禾看着那份离职申请表,手中的笔如有千斤重。

她想起老家体弱多病的父母,想起他们省吃俭用供自己读完大学,

想起父亲常说:“咱们晓禾有出息了,在大公司工作呢。”如果她今天签下这个名字,

就意味着她承认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公司没有任何责任。那笔她根本不知情的贷款担保,

也会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她的头顶。可是不签呢?公司会开除她,

在她的履历上留下永远抹不去的污点。她一个寒门出身、毫无背景的姑娘,

拿什么跟一家公司对抗?“我......我能把这个带回去看看吗?”她挣扎着问。

赵姐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带回去?你想什么呢?现在就签,

不然我直接让人事部出具开除通知了。”压迫感像潮水一样涌来,林晓禾感到窒息。

她看着赵姐冰冷的脸,看着门外那些假装工作实则竖着耳朵听动静的同事,

看着自己颤抖的手。最终,她在指定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

都像是刻在自己的心脏上。拿着那张薄薄的离职证明和最后一个月工资的现金信封,

林晓禾抱着纸箱,一步一步走出公司大门。初夏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她脸上,

她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在电梯口等电梯时,她听见财务室那边传来隐约的谈话声。

“......总算把她弄走了,王经理那边可以放心了。”是赵姐的声音。

另一个女声笑着说:“她也真是傻,一个学文的,哪看得懂账本和合同?活该被坑。

”“就是,连自己签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电梯“叮”一声到达,隔绝了后面的对话。

林晓禾站在空无一人的电梯里,看着镜面中面色惨白的自己。“一个学文的,

哪看得懂账本和合同......”那句话像针一样,狠狠扎进她的心里。她想起大学时,

文学课上侃侃而谈:“人文社科培养的是思维的高度和人生的厚度......”多么可笑。

现实社会不需要什么思维的高度,它只需要你能看懂账本和合同,需要你不被坑,

不需要你谈什么人生的厚度。纸箱里的东西突然变得沉重起来,那些她珍视的文学书籍,

那些她认真写下的工作笔记,此刻都像是在嘲笑她的天真和无知。电梯到达一楼,

门缓缓打开。林晓禾抱着纸箱走出去,每一步都踏在破碎的梦想上。公司大门外,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没有人知道这个抱着纸箱的姑娘刚刚经历了什么,没有人关心她的未来何去何从。

她站在街边,看着手中那个单薄的信封——里面是她最后一个月的工资,

远远低于应得的数额,但她已经没有力气去争辩了。阳光依然灿烂,城市依然喧嚣,

而林晓禾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走投无路。她攥紧了拳头,

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留下四个月牙形的血痕。但奇怪的是,就在这最绝望的一刻,

某种前所未有的决心,正从废墟中悄然破土。

“看不懂账本和合同......”她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然后轻轻地、坚定地加了一句,

“是吗?那就看到懂为止。”她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但她知道,

那个天真、轻信、无知的林晓禾,已经死在了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而某种新的东西,

正在悄然孕育。第二章:至暗时刻,信仰的崩塌林晓禾从未想过,自己会住在这样的地方。

穿过蜿蜒狭窄、终日不见阳光的巷道,尽头那栋五层高的旧楼就是她的新“家”。

墙皮大块大块地剥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楼道里堆满了杂物,

空气中永远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她租的是顶楼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单间,

房东在原本的阳台上草草加了一面墙,就成了所谓的“卧室”。夏天热得像蒸笼,

冬天冷得像冰窖,唯一的优点是便宜——月租五百,押一付一。这是她被公司辞退的第三周。

她把装着最后一个月工资的信封放在枕边,那点钱甚至不够支付她下季度的房租。

纸箱还放在墙角,她没有心思整理,仿佛不把东西拿出来,

这段失业的日子就只是一场短暂的噩梦。夜深了,城中村却并不安静。隔壁夫妻在吵架,

楼下大排档的喧闹声不绝于耳,远处工地传来机械的轰鸣。林晓禾躺在床上,

睁着眼睛看天花板上斑驳的水渍,它们像一张张嘲笑她的脸。“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她脑中盘旋不去。第二天清晨,她被手机铃声吵醒。是母亲。“晓禾啊,

吃饭了没有?”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柔,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自从知道她失业后,

家里打电话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吃了,妈。”她撒谎道,其实她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工作找得怎么样?别太着急,慢慢来。”母亲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

“你爸最近身体又不舒服,医生说最好再做一次检查......”林晓禾的心猛地一沉。

“要多少钱?”“大概......五千左右。”母亲说得犹豫,“你要是手头紧,

我们就再等等......”“我有钱。”她立刻说,“我明天就去银行转账。

”挂掉电话后,她看着枕边那个薄薄的信封,感到一阵窒息。这笔钱本来是她最后的保障,

现在却要一分不剩地寄回家。她必须马上找到收入来源。接下来的几天,

林晓禾疯狂地投简历、面试。可每一次,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你的专业不对口。

” “我们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 “你的上一段工作经历结束得有点突然啊......”她甚至去应聘餐厅服务员,

却被委婉告知“形象不符”。“我们想要更阳光一点的女孩。”店长这么说,

眼睛却在她洗得发白的衬衫和磨破的袖口上打转。又是一个星期过去,

林晓禾的银行卡余额只剩下三位数。她开始只吃最便宜的馒头和榨菜,一天只吃两顿。

每当饿得头晕眼花时,她就大口大口地喝水,然后继续在网上搜寻任何可能的工作机会。

就在她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条微信消息跳了出来。是大学同学群里,

一个并不熟悉的同学王磊在推荐一个“理财项目”。“年化收益率15%,保本保息,

随时可取。”王磊在群里信誓旦旦,“我自己投了十万,一个月就赚了八千多。

平台现在搞活动,新用户注册送188红包。”群里顿时热闹起来,不少人表示感兴趣。

林晓禾本能地觉得不太对劲,这么高的收益,怎么可能没有风险?但她太需要钱了。

她私聊了王磊。“这个理财真的靠谱吗?”“百分之百靠谱!”王磊很快回复,

“我认识他们高管,是正规持牌机构。你看,这是我上个月的收益截图。

”截图上的数字让林晓禾心跳加速。八千多块,几乎相当于她过去一个月的工资。

“起投金额是多少?”“一千块就可以。不过我建议你多投点,趁现在收益高。

”王磊热情地说,“平台马上就要调整收益率了,到时候可能就没这么高了。

”林晓禾犹豫了。她卡里只剩下一千二百块,这是她最后的生存保障。“我再考虑一下。

”她回复道。那一夜,她又没睡着。

忧、空空如也的钱包、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失败......所有这些画面在她脑中交替出现。

凌晨四点,她拿起手机,点开了王磊发来的链接。“金盈宝理财”——平台的名称金光闪闪,

网站设计得十分精美,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资质证书。她仔细阅读了用户协议,

那些冗长的条款看得她头晕,但“保本保息”四个字反复出现,让她稍微安心。

“也许这就是转机。”她对自己说。注册、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当要输入金额时,

她的手指在颤抖。最终,她投了一千块。留下二百,是她最后的底线。第一天,

她每隔一小时就打开APP查看收益。账户上确实多了四块多钱。第二天,收益又增加了。

到了第七天,她的账户里已经有了二十多块的收益。她尝试提现十块,几分钟后,

钱真的到了她的银行卡上。林晓禾长舒一口气。也许,这真的是个机会。

她把剩下的二百也投了进去。现在,她的全部家当都在这个理财平台里。接下来的两周,

她每天看着账户里的数字稳定增长,心情渐渐轻松起来。她甚至开始计算,按照这个速度,

三个月后她就能攒够父亲的检查费,还能支付下一季度的房租。

她给母亲打电话:“爸的检查费我下周就寄回去。

”“你别太辛苦......”母亲在电话那头哽咽。“不辛苦。”她笑着说,

感到久违的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只持续了十七天。第十八天早晨,

她像往常一样打开APP,却发现无法登录。提示“网络连接错误”。她以为是手机问题,

重启,再试,还是不行。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打开电脑,想要登录网页版,

却发现网站无法访问。她立刻给王磊发微信:“理财平台怎么登不上了?”消息发出去,

却显示对方已不是她的好友。林晓禾呆住了,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冻结。

她疯狂地在网上搜索“金盈宝理财”,跳出来的第一条结果是:“又一P2P平台暴雷,

疑似卷款跑路!”文章里详细描述了平台的运营模式、高管背景,

以及它如何通过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最后更新时间为昨天深夜,称平台办公室已人去楼空,

警方已介入调查。“啪嗒”——手机从她手中滑落,砸在水泥地上。她却感觉不到心疼,

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灵魂,只剩下一个麻木的躯壳。一千二百块。她全部的钱。

父亲的检查费。下个月的房租。全没了。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机械地弯腰捡起手机。

屏幕已经碎裂,蛛网般的裂痕后,是她茫然无措的脸。她该去哪里?能找谁?恍惚中,

她想起应该去报案。于是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最近的派出所。

接待她的警察记录了她的信息,

语气平和却掩不住程式化的麻木:“这个平台涉及的资金量很大,受害者也很多。

我们会尽力追查,但你要有心理准备,追回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是多小?”她忍不住问。

警察看了她一眼,那眼神混合着同情和无奈:“几乎为零。这些钱很可能已经转移到了境外。

”从派出所出来时,天已经黑了。初夏的晚风本该是温和的,吹在她身上却像刀子一样冷。

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市中心的天桥上。桥下车流如织,霓虹闪烁,

这座城市的繁华一如既往,却与她毫无关系。她扶着栏杆,望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辆,

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只要翻过这道栏杆,一切痛苦就结束了。不会再为钱发愁,

不会再让父母失望,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这个念头一旦出现,

就疯狂地滋长。她闭上眼睛,泪水终于决堤。“爸,妈,对不起......”她喃喃自语,

手指紧紧抓住冰冷的栏杆,指节发白。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那一刻,

包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母亲特地为她设置的专属铃声——《明天会更好》。

那是她上大学离家时,母亲偷偷给她设置的:“想家的时候,就听听这个。

”她颤抖着掏出手机,碎裂的屏幕上,“妈妈”两个字不停地闪烁。铃声执着地响着,

一遍又一遍,仿佛知道电话那头的人正站在悬崖边上。林晓禾看着那个名字,

终于崩溃地蹲下身,在天桥的角落里,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哭声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

无人听见。但对她而言,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不知哭了多久,她终于勉强平复呼吸,

接通了电话。“晓禾,怎么这么久才接电话?”母亲的声音带着担忧,“吃饭了吗?

”“吃了。”她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正常,“刚才在洗澡。”“那就好。你爸让我告诉你,

检查不着急,他的身体好多了。你照顾好自己,别太省......”挂掉电话后,

林晓禾站起身,擦干眼泪。她最后看了一眼桥下的车流,然后转身,一步一步走下天桥。

这一夜,那个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世界公平的林晓禾,彻底死去了。

但另一个她,正在废墟中艰难地诞生。第二天一早,她走进了市图书馆。这是这座城市里,

唯一不需要花钱就能待上一整天的地方。在经济学区域,她停住了脚步。

《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合同法入门》......这些曾经让她望而生畏的书名,

此刻却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她抽出一本《会计基础》,翻开第一页。

“会计是一门记录、分类、总结并解释财务信息的艺术......”艺术。她从未想过,

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也可以被称为艺术。在书的扉页,她看到一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

几乎被磨平:“知识,是弱者最强大的武器。”林晓禾轻轻抚过那行字,

仿佛能感受到前一个读者留下的温度。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书页上,

也照在她伤痕累累的心上。从今天起,她要学会保护自己。从今天起,

她要看懂这世间所有的“账”。第三章:绝地重生,

与知识的较劲市图书馆的阅览室有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

在磨得发亮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漂浮着旧书页特有的淡香和尘埃。

林晓禾坐在靠墙的角落里,这是她能找到的最不引人注意的位置。

面前摊开着一本《会计基础》,旁边摞着《经济法》和《财务管理》。这些砖头一样厚的书,

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印着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看得她头晕目眩。

“借方、贷方、会计科目、资产负债表……”她小声念着这些陌生的词汇,

笔尖在笔记本上艰难地移动。已经三天了,她连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都没能完全理解。

每当她以为自己懂了,一做练习题就会出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她反复默写这个公式,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相等。

frustration 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心脏,越收越紧。

她想起公司财务赵姐那张讥讽的脸:“一个学文的,哪看得懂账本?

”难道真的就这样认输吗?“不。”她咬紧下唇,几乎要咬出血来。第四天清晨,

她比开馆时间早到了半小时,在门口排队时也不忘背诵昨天学过的概念。

图书管理员是个和蔼的中年女人,这几天已经记住了这个总是最早来最晚走的姑娘。

“又来学习了?”管理员微笑着和她打招呼。林晓禾腼腆地点点头,快步走向她惯常的座位。

今天她换了一种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而是试图理解每一个概念背后的逻辑。

当她不再把“借方”和“贷方”当作单纯的记账符号,而是理解为资金流动的方向时,

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中午,她拿出自带的馒头和榨菜,

就着图书馆提供的免费开水,这就是她的午餐。为了省钱,

她已经在便利店的夜班找到了工作,从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时薪微薄,

但至少能支付最低限度的生活开销。下午一点,她准时翻开《合同法》。

这本书比会计更加枯燥,满篇的法律条文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但她强迫自己一字一句地读下去,遇到不懂的术语就查字典,

或者去法律专区找更基础的入门书参考。

“要约、承诺、缔约过失、违约责任……”她想起自己被坑签下的那份贷款担保文件,

想起那个所谓的“员工福利确认表”。如果当时她能看懂这些,

如果她知道“意思表示真实”是什么意思,

如果她明白“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悔恨像针一样刺着她的心。但这一次,

她没有沉溺于自责,而是把这种痛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傍晚五点,她收拾书包,

准备去便利店上班。走出图书馆时,夕阳正好,金色的光芒洒在她的脸上。她眯起眼睛,

感受着久违的平静。便利店的夜班漫长而孤独。凌晨两点后,客人变得稀少,

她就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来复习白天学过的内容。有时候困得睁不开眼,

她就用冷水洗脸,或者站在店门口吹吹冷风。同事小王是个和她年纪相仿的男孩,

有一次好奇地问她:“你看这些干嘛?要考试啊?”她点点头,没有多做解释。

她不想告诉别人自己是为了不再被骗而学习,那太可悲了。

但小王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愣住了:“真羡慕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我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

连劳动合同都看不太明白,上次被扣了工资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晓禾看着他年轻却略显疲惫的脸,突然意识到,

像他们这样因为不懂法、不懂财务知识而吃亏的人,远不止她一个。那天晚上,

她帮小王算了他应得的加班费,并告诉他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是违法的。

“真的吗?”小王睁大眼睛,“那我能要回来吗?”“应该可以。”她说,

心里却有些不确定。她学的毕竟只是皮毛。但一周后,小王兴奋地告诉她,

老板真的把扣掉的钱补给他了。“晓禾姐,谢谢你!要不是你,我根本不知道这些!

”小王感激地说,递给她一瓶饮料,“我请你!”握着那瓶冰凉的饮料,

林晓禾感到一种奇异的暖流从心底升起。这是她第一次用自己的所学,真正帮助到了别人。

那天之后,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她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不再受骗,

更是为了那些和她一样无助的人。然而,学习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后,她买了模拟题来做,结果第一次模拟考试只得了42分。

红色的分数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那天晚上在便利店,她魂不守舍,

差点给客人找错钱。凌晨四点,她终于忍不住,在空无一人的货架间蹲下来,

把脸埋在膝盖里,无声地哭泣。为什么这么难?她明明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学不会?

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滴落在冰冷的地板上。她想起天桥上那个绝望的夜晚,

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想起小王感激的笑容……“不能放弃。”她擦干眼泪,对自己说,

“绝对不能放弃。”从那天起,她改变了学习方法。不再盲目地追求进度,

而是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真正理解。她开始在笔记本上画思维导图,

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系统;她收集自己做错的题目,反复研究直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笔记本越来越厚,上面的字迹从最初的生涩变得流畅,

划重点的彩色记号也越来越多。有一天,她在复习《经济法》时,

偶然翻到《会计基础》的扉页,那行铅笔写下的字迹已经被她摩挲得几乎看不清了。“知识,

是弱者最强大的武器。”她凝视着这行字,突然理解了它的全部含义。知识不是为了炫耀,

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保护那些和你一样弱小的人。她拿出手机,

拍下这行字,设为自己的手机屏保。十一月的某个下午,她正在图书馆做最后的考前冲刺,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晓禾,你爸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没什么大事,

就是普通的胃炎,吃点药就好了。”母亲的声音里是久违的轻松,

“你寄回来的钱我们收到了,你自己够用吗?”林晓禾愣住了。她并没有寄钱回家。“妈,

我......”“知道你忙,不用经常往家里寄钱。”母亲打断她,“你爸说了,

你在外面不容易,照顾好自己就行。”挂掉电话后,她查了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果然,

少了一千块。她立刻明白了——是表哥把她帮助表妹讨回公道的事情告诉了家里,

父母以为她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个误会让她既心酸又欣慰。至少,

父母暂时不用为她担心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那天,她早早来到考场外。

看着周围那些比她年轻许多的考生,她突然感到一阵紧张。“我能行吗?”她问自己。

走进考场前,她最后看了一眼手机屏保上的那句话。三个小时的考试结束后,她走出考场,

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题目比她想象的要难,但她尽力了。一个月后,成绩公布。

她以72分的成绩勉强通过。握着那张薄薄的成绩单,她的手在发抖。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开始。她知道,自己面前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那天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

我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专业证书,但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

它是我从绝望中爬出来的证明,是我与命运抗争的武器。下一站,司法考试。”合上日记本,

她望向窗外。城市的夜空难得地出现了几颗星星,在厚重的雾霾中顽强地闪烁着微光。

就像她一样。第四章:初露锋芒,第一束光便利店的荧光灯管发出细微的嗡嗡声,

已经是凌晨三点,街道上空无一人。林晓禾站在收银台后,眼皮沉重得几乎要粘在一起。

她刚刚结束在图书馆十二个小时的学习,现在又要开始八个小时的夜班。“晓禾姐,

你看我这个月的排班表,是不是有点问题?”同事小王把手机递到她面前,

屏幕上是一张模糊的排班截图。林晓禾揉了揉太阳穴,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我算了算,

这个月我多上了四个夜班,但工资还是和上个月一样。”小王皱着眉头,“我去问店长,

他说我就是这么多工时。可我明明多工作了呀!”林晓禾接过手机,仔细看着那张排班表。

她的会计知识立刻派上了用场——这张表格做得相当混乱,正常的排班和加班时间混在一起,

没有明确区分。“你有记录自己实际的工作时间吗?”她问。小王摇摇头:“谁会记那个啊?

排班表上不是都有吗?”林晓禾若有所思。

她想起自己刚学过的《劳动法》关于加班费的规定,

又想起赵姐那张讥讽的脸——“一个学文的,哪看得懂账本?”但现在,她看得懂了。

“你这样,”她从柜台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撕下一张空白页,“从现在开始,

每天上班打卡后,在这里记下自己的工作时间。最好能拍到打卡机的照片,

或者留下其他证据。”小王半信半疑:“记这个有用吗?”“有用。”林晓禾肯定地说,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工作日加班的,

工资报酬不能低于平时工资的一点五倍;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

不能低于两倍;法定节假日的,不能低于三倍。”小王瞪大了眼睛:“晓禾姐,

你怎么懂这些?”林晓禾没有回答,只是继续解释:“你把实际工作时间记录下来,

和排班表对比,再和你收到的工资对比。如果有出入,我们可以一起去和店长谈。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小王按照林晓禾教的方法,认真记录了自己的工作时间。

结果令人震惊——他本月实际工作了208个小时,比排班表上多出32个小时,

而这部分加班费一分都没有拿到。“这也太过分了!”小王气愤地说,“32个小时啊!

按照我的时薪,这得少给我多少钱?”林晓禾拿出计算器,

飞快地按着:“你的时薪是18元,平时加班是1.5倍,周末加班是2倍。

你这个月有20个小时是平时加班,12个小时是周末加班……”计算结果出来,

小王这个月被克扣的加班费高达864元。“八百多!”小王几乎要跳起来,

“这都快赶上我半个月的房租了!”然而,当小王拿着自己记录的工作时间去找店长时,

却碰了一鼻子灰。“你自己记的有什么用?公司只认系统的记录!”店长不耐烦地挥挥手,

“不想干就滚蛋,想找工作的人多的是!”小王垂头丧气地回到收银台,

眼睛红红的:“晓禾姐,算了,我认栽。要是丢了工作,连这点钱都没有了。

”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男孩,林晓禾想起了刚被公司辞退时的自己。

那种无助、委屈、敢怒不敢言的感觉,她太熟悉了。但这一次,她不再是无能为力的那个。

“不能就这么算了。”她说,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那天晚上下班后,

林晓禾没有直接回出租屋,而是带着小王去了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她拿出笔记本,

开始教小王如何有理有据地维权。“首先,你要写一份正式的书面申请,

列出你被克扣的具体加班时间和金额。”小王茫然地看着她:“怎么写?

我语文不好……”“我来帮你写。”林晓禾拿出笔,“但你要记住,维权不是吵架,

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依法依规。”她一边写,一边给小王解释:“你看,

里要引用《劳动法》的具体条款;这里要附上你记录的工作时间作为证据;这里要明确指出,

如果公司拒不支付,你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温暖的灯光下,

她的笔尖在纸面上流畅地移动。那些曾经让她头痛不已的法律条文和财务知识,

此刻像泉水一样自然地流淌出来。她惊讶地发现,当知识被用来帮助他人时,

它们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和力量。申请书写好後,

林晓禾又教小王如何与店长沟通:“不要情绪化,要冷静地陈述事实。如果他态度强硬,

你就明确表示会向区域经理反映,或者采取法律途径。”小王认真听着,

眼神从最初的迷茫逐渐变得坚定。第二天傍晚,林晓禾正在图书馆复习,

收到了小王发来的微信:“晓禾姐!成功了!店长把钱补给我了!他说是系统出了故障,

不是故意的。但我看得出来,他是怕我真的去投诉!”紧接着是一个200元的微信转账。

“晓禾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谢谢你帮我!”林晓禾看着那个转账,微笑着摇了摇头,

点了退还。“不用客气。记住这次的经历,以后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放下手机,

她望向窗外。夕阳西沉,天边燃烧着绚烂的晚霞。她的心情就像这天空一样,明亮而温暖。

这是她第一次用自己的所学,真正帮助到了别人。那种感觉,比通过考试还要好上千百倍。

从那天起,小王成了她的“忠实粉丝”,不仅自己遇到问题会来找她咨询,

还会介绍其他同事来找她。“晓禾姐可厉害了,懂法律懂财务,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她!

相关推荐:

顾客说我勾引她男友,我杀疯了(季凡声李苒苒)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顾客说我勾引她男友,我杀疯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向办公室团宠学习后,老板疯了芝芝周芝芝完本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向办公室团宠学习后,老板疯了(芝芝周芝芝)
儿子想要新妈妈,我离婚了(圆圆傅璟)全本免费小说阅读_全文免费阅读儿子想要新妈妈,我离婚了圆圆傅璟
周建军林雪(老公帮寡妇修水管后,我提了离婚)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周建军林雪)完结版在线阅读
千亿遗产刚到账,我哥女友甩我五百万让我滚(许梦瑶方景辞)阅读免费小说_完本热门小说千亿遗产刚到账,我哥女友甩我五百万让我滚许梦瑶方景辞
愿得两心成双对(江清宁简稚意)最新章节列表_江清宁简稚意)愿得两心成双对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愿得两心成双对)
竹马赎我做妾后,他悔疯了阮棠沈渡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排行榜竹马赎我做妾后,他悔疯了(阮棠沈渡)
我能简化功法,练出个人间武圣!许河赵楠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完结我能简化功法,练出个人间武圣!许河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