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死神的邀请函苏晴盯着手机屏幕上的私信,眉头紧锁。"苏老师,
我知道您专门揭穿假民俗。但这次不一样,真的不一样。我们村的死神仪式,
能准确预知每个人的死亡时间。不是骗人的,是真的。求您来看看,
我快疯了..."发信人叫李大山,头像是个憨厚的中年男人。苏晴翻看他的资料,
普通农民,没有造假的动机。作为拥有八十万粉丝的民俗博主,苏晴见过太多这样的求助。
什么"祖传神算"、"灵验占卜",无一例外都是骗局。她的口号就是"用科学破除迷信,
用真相守护文化"。但这次的描述让她有些在意。"死神仪式每月举行一次,
村里的巫婆会'看见'村民的死期。到目前为止,已经预言了十三个人,全部应验。
时间精确到小时,死因各不相同..."苏晴冷笑。又是这套把戏。她正要删除消息,
手机突然震动。李大山发来一段视频。画面很模糊,像是偷拍的。
一个干瘦的老婆婆坐在昏暗的屋子里,面前摆着奇怪的道具。她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然后突然睁眼,用沙哑的声音说:"张三娃,还有七天。第七天的午夜,心脏会停止跳动。
"视频里的年轻人脸色煞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苏晴快进到视频末尾,
看到了时间戳:一周前。又一条消息弹出来:"张三娃昨天晚上死了。心脏病,
就在午夜十二点。"苏晴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她打开搜索引擎,
输入"张三娃 心脏病 死亡"。果然找到了一条本地新闻:《年轻农民突发心脏病离世,
家属呼吁关注农村医疗》。时间、地点、死因,全部吻合。苏晴放下手机,走到窗边。
外面是繁华的都市夜景,霓虹灯闪烁,车流如织。
她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生活了二十六年,从不相信什么超自然现象。
但这个视频...她重新拿起手机,回复李大山:"发个定位,我明天就到。
"第二章:古村的秘密青山村位于大山深处,开车要走三个小时的盘山路。
苏晴的白色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她一边开车一边用蓝牙耳机录制视频素材。
"各位观众,我现在正前往一个声称有'死神仪式'的村庄。根据我的经验,
这种所谓的预言通常有三种套路:第一,串通演戏;第二,下毒害人;第三,
利用信息差制造巧合..."车子拐过最后一个弯,青山村出现在眼前。苏晴愣住了。
这不是她想象中的贫困山村。整齐的石板路,修缮一新的古建筑,甚至还有太阳能路灯。
村口立着一块石碑:"青山村——省级民俗文化保护村"。李大山早就在村口等着,
见到苏晴连忙迎上来。他比视频里看起来更加憔悴,眼圈发黑,像是很久没睡好觉。
"苏老师,您真的来了!"李大山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
"我还以为...我还以为没人会相信我。"苏晴下车,环顾四周。村子很安静,
偶尔有几个村民经过,都会好奇地看她一眼,然后匆匆离开。"村里现在有多少人?
"苏晴问。"常住的大概八十多个,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李大山带着她往村里走,"除了我,我不敢走。其实很多人都怀疑,
但是...""但是什么?"李大山停下脚步,压低声音:"但是质疑的人都死了。
去年有个大学生回村过年,说这是迷信,要报警。结果第二天就'意外'摔死了。从那以后,
没人敢再说什么。"苏晴皱眉:"这明显是恐吓啊。""张三娃也试过反抗。
"李大山的声音很轻,"他被预言还有七天的时候,偷偷跑到县城想报警。
结果刚下山就出车祸了,当场死亡。警察说是疲劳驾驶,
但我们都知道..."苏晴心里一紧。如果这是真的,
那这个骗局的规模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他们走到村子中央,这里有一座古老的祠堂。
祠堂门口贴着红纸黑字的告示:"本月死神仪式将于明日午夜举行,全村村民必须参加。
""就是在这里?"苏晴指着祠堂问。李大山点头:"巫婆住在祠堂后面。她叫陈婆婆,
据说是从外地来的,在我们村住了快十年了。"苏晴掏出手机,开始拍摄祠堂的外观。
她注意到祠堂的建筑风格很奇怪,明明是古建筑,但某些细节明显是现代工艺。"李大山,
我能见见这个陈婆婆吗?""她平时不见外人。只有仪式的时候才会出现。
"李大山看了看天色,"不过您可以先在我家住一晚,明天晚上就能看到了。
"苏晴跟着李大山来到他家。这是一座典型的农家小院,
但她很快发现了异常:院子里竟然有WiFi信号,而且信号很强。"你们村通网络了?
"苏晴问。"去年通的,说是政府扶贫项目。"李大山有些不好意思,"我也不太会用,
就是偶尔看看新闻。"苏晴连上WiFi,网速快得惊人。她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一个偏远山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晚饭时,
李大山的妻子王秀芳端上来几道农家菜。苏晴注意到,王秀芳的手腕上戴着一个银色的手镯,
样式很特别。"这手镯很漂亮,在哪买的?"苏晴随口问道。
王秀芳下意识地摸了摸手镯:"这是陈婆婆给的护身符,村里每个人都有一个。
说是能保平安。"苏晴仔细观察这些"护身符",发现了第一个疑点:它们的做工异常精细,
边缘的切割面呈现出机器加工的痕迹,完全不像传统手工艺品。
她装作不经意地问:"这护身符是村里的老师傅做的吗?""不是,
是三年前那些城里来的技术员送的。"王秀芳回答,"说是用特殊材料做的,
比传统的更灵验。"苏晴心中一动。她用手机的手电筒照射护身符,
发现符身上有几个极小的孔洞,直径不超过1毫米,排列得非常规整。
"这些小孔是做什么用的?""不知道,可能是透气用的吧。"王秀芳也说不清楚。
苏晴偷偷用指甲刮了刮护身符的表面,发现下面竟然是金属材质。
她的心跳加速了——这绝对不是普通的木雕或玉石。当晚,苏晴躺在床上整理今天的发现。
画了一个推理图:1. 护身符:机器加工 + 金属材质 + 规整小孔 = 电子设备?
连续准确 = 不是巧合3. 村民态度:恐惧但不敢质疑 + 统一说辞 = 被控制?
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答案:如果护身符真的是监控设备,数据是如何传输的?
这里的网络信号很差,普通的WiFi根本覆盖不到每家每户。第二天一早,
苏晴决定验证自己的猜测。她以拍摄素材为由,走访了村里的几户人家,
暗中观察每个人的护身符。果然,
她发现了第二个疑点:所有人的护身符都戴在左手腕相同的位置,而且紧贴皮肤。
如果真的是传统习俗,每个人的佩戴方式应该会有所不同才对。更重要的是,
她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有人靠近护身符时,上面的小孔会发出极其微弱的红光,
只有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苏晴决定进行一个实验。她假装要拍摄护身符的细节,
请王秀芳把手镯摘下来。"不行不行!"王秀芳连连摆手,"陈婆婆说过,这个绝对不能摘。
""就摘一小会儿,我拍个照就还给你。"苏晴坚持。王秀芳犹豫了一下,
最终还是摘了下来。就在护身符离开她手腕的瞬间,
苏晴敏锐地注意到一个现象:王秀芳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
显示"设备连接中断"的提示。这个发现让苏晴兴奋不已。她装作没看见,继续拍照。
仔细观察护身符的内侧,她发现了更多线索:1. 内侧有两个金属触点,
正好对应手腕的脉搏位置2. 侧面有一个极小的USB接口,
被精巧地隐藏在装饰纹路中3. 重量明显超过普通饰品,
说明内部有电子元件"这个护身符多重啊?"苏晴掂了掂。"不知道,
反正戴久了也不觉得重。"王秀芳说。苏晴心中暗算:这个护身符至少有50克重,
而同样大小的木质或玉石饰品最多也就20克。多出来的30克重量,
很可能就是电池和芯片。更关键的发现在后面。当王秀芳重新戴上护身符时,
苏晴故意观察她的手机。果然,屏幕再次亮起,显示"设备已连接"。
这证实了苏晴的猜测:护身符确实是一个智能设备,而且与手机有某种连接。
但新的疑问又出现了:如果这些设备在收集数据,那么数据最终传到哪里?
谁在分析这些信息?苏晴决定从技术角度入手。她以"研究民俗文化的现代传承"为由,
询问村里的网络建设情况。"我们村的网络是三年前才有的。"李大山介绍,
"那些城里来的技术员说要建设数字乡村,给我们装了很多设备。""都装了什么设备?
""路灯、监控摄像头、WiFi发射器,还有一些我们也不懂的东西。
"李大山指了指远处的一根电线杆,"那上面的盒子就是。"苏晴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发现那根电线杆上确实安装了一个不起眼的灰色盒子。从外观看,很像是某种信号中继设备。
她又观察了几根电线杆,发现每隔200米左右就有一个类似的设备。这样的布局,
足以覆盖整个村庄,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传输网络。苏晴意识到,要找到幕后黑手,
必须从数据流向入手。她需要知道这些生理数据最终传输到了哪里。当晚,
她偷偷观察村民的手机使用情况。
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村民的手机都安装了同一个APP,
图标是一个古朴的铃铛,名字叫"平安钟"。"这个APP是做什么用的?"苏晴问李大山。
"技术员说是用来接收村里的通知和天气预报的。"李大山打开APP给她看,"你看,
每天都会推送一些健康小贴士。"苏晴仔细观察APP界面,
:1. APP需要获取位置、通话、短信等多项敏感权限2. 后台数据使用量异常庞大,
每天超过500MB3. 服务器地址显示为境外IP"这个APP是谁开发的?
""不知道,反正是免费的,用着也挺方便。"李大山说。苏晴心中警铃大作。
一个普通的村务通知APP,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权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数据流量?
她决定进行一个更深入的调查。趁着夜深人静,苏晴偷偷来到村委会,
想查看当初引入这些设备的相关文件。在村委会的档案柜里,她找到了三年前的一份合同。
合同甲方是"青山村村民委员会",乙方是"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为"数字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更重要的是,合同上有一个附件清单,
15个- 健康监护终端 200个即护身符- 数据处理服务器 1台苏晴注意到,
合同中明确写着"所有设备产生的数据归乙方所有,用于科研和产品改进"。
这意味着村民的所有生理数据、行为轨迹、甚至私人对话,都可能被这家公司收集。
但"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苏晴用手机搜索这家公司,
发现它的法人代表叫陈志华,主营业务是"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和"大数据分析服务"。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在三年前刚刚成立,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
却能承接如此大规模的政府项目。而且公司的办公地址显示在深圳的一个小区里,
根本不像是有实力的科技企业。苏晴继续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