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篇第一章:坠落前的相遇九月的暴雨像被人从天上泼下来,
砸得青藤中学的梧桐叶簌簌作响。雨停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腥气,
傅嫣捏着一根细烟,躲在教学楼顶楼天台的阴影里。这里是学校的禁区,铁门锁着,
她是从旁边的排水管道爬上来的。书包里的MP3正放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她叼着烟,
划亮火柴,火苗在风中抖了抖,终于把烟点燃。深吸一口,辛辣的烟雾呛得她咳嗽了两声,
眼泪生理性地涌上来。她靠着斑驳的墙壁,望着楼下被雨水洗得发亮的梧桐林,
心里那点因寄人篱下而生的烦躁,总算压下去了几分。就在这时,
她眼角的余光瞥见天台边缘坐着一个人。傅嫣吓了一跳,烟蒂“啪嗒”掉在地上。
那是个男生,穿着干净的白衬衫,领口扣得一丝不苟,金丝边眼镜滑在鼻梁上,
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睛。他的双腿悬空,脚尖晃悠着,距离楼下的地面,隔着十几米的绝望。
“喂!”傅嫣本能地喊出声。男生缓缓回头,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下颌线绷得紧紧的。
看到她手里的烟,他明显愣了一下,像是没想到这地方还会有第二个人。傅嫣没敢再靠近,
只是蹲下身,把烟蒂捡起来踩灭。她从磨旧的牛仔包里摸了半天,
摸出一颗用糖纸包着的草莓糖,朝着他的方向丢过去。“死了可就吃不到糖了,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天台显得有些突兀,“我舅舅超市里刚进的,甜得腻人。”男生接住糖,
指尖触到糖纸的瞬间,像是被烫到一样缩了一下。他没拆,只是默默地从天台边缘挪了下来,
在离傅嫣不远不近的地方坐下,望着远处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云。那天下午,
他们谁都没再说话。傅嫣靠着墙,把MP3的音量调到最大,
听着鼓点一下下敲在心脏上;男生就那么坐着,像一尊沉默的雕像。直到晚霞烧尽,
傅嫣掐灭最后一点烟蒂,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该回家了。”男生默默地跟在她身后,
一起从排水管道爬下去。临走前,傅嫣回头看了他一眼,丢下一句:“下次想不开,
先找我要糖,比跳楼管用。”男生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颗没拆的草莓糖,
看着她消失在楼梯拐角,风吹起他额前的碎发,露出一点苍白的脖颈。他低头看了看糖纸,
上面印着廉价的卡通图案,却像是握住了什么救命的东西。后来傅嫣才知道,他叫离澈,
是隔壁一班的学霸,永远的年级第一。第二章:错位的同行傅嫣成了天台的常客。
每周三、五的午休时间,她都会偷偷溜上来,点一根烟,听会儿歌,
把所有的叛逆和孤独都吐进风里。而离澈,也成了这里的“共享者”。他来的时间不固定,
有时是在被父亲骂过之后,有时是在模拟考失利之后。他不像傅嫣那样抽烟,
只是安静地坐着,要么带一本习题册,要么什么都不带,就那么看着天。
他们很少聊自己的事。傅嫣跟他聊最近迷上的乐队,
聊偷偷去看的livehouse里震耳的欢呼;离澈则跟她聊课本里的诗句,
聊窗外的梧桐叶什么时候变黄,聊云的形状像不像他见过的某只流浪猫。
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家庭和成绩,像是在守护一个脆弱的秘密基地。
第一次“互助”发生在月考后。傅嫣的数学只考了38分,
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骂了半个钟头,出来时眼眶红得像兔子。她躲在天台哭,
却在拐角看到了离澈。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递到她面前,
声音很轻:“这是我整理的基础题型,你试试做,不会的可以问我。”傅嫣愣了愣,
看着笔记本上工工整整的字迹,还有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重点,鬼使神差地接了过来。
作为回报,她在离澈被父亲逼去参加“精英夏令营”时,带着他翻墙跑了出来。
她带他去吃路边摊的烤串,油渍溅在他干净的衬衫上,他也只是皱了下眉,
没说话;她带他去看露天电影,屏幕上的光映在他眼镜片上,她第一次看到他笑,虽然很淡,
却像破冰的春水。离澈第一次在烟火气里笑出声时,傅嫣正往他嘴里塞了一串烤面筋,
他被烫得直吸气,眼睛却弯成了月牙。高三上学期的运动会,傅嫣报了800米。
跑到第三圈时,她一个趔趄摔倒在跑道上,膝盖擦破了皮,血渗出来,混着泥土,狼狈不堪。
人群里,离澈是第一个冲过来的。他蹲在她面前,从口袋里掏出纸巾,
动作笨拙地帮她擦伤口。指尖触碰到她膝盖的瞬间,两人都猛地一顿。
傅嫣能感觉到他指尖的温度,还有微微的颤抖。那天傍晚,离澈在天台递给她一瓶冰可乐,
夕阳的光勾勒着他的侧脸,柔和得不像平时的年级第一。“傅嫣,”他声音很轻,
“我想考去上海的大学。”傅嫣仰头灌了一大口可乐,气泡呛得她直咳嗽:“巧了,
我也想去上海,听说那边的livehouse超棒。”风从天台吹过,卷起她额前的碎发,
也吹乱了离澈的心跳。他看着她被可乐染得有些发红的嘴唇,喉咙动了动,没再说话。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天台的风里,第一次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像初夏的青柠,
带着点酸涩的甜。第三章:盛夏的告白高三的夏天来得格外早,蝉鸣聒噪,
空气里弥漫着试卷和汗水的味道。班级散伙饭那天,所有人都喝了酒,傅嫣也不例外。
她喝得有点多,脸颊红扑扑的,眼睛却亮得惊人。散场后,离澈叫住了她,把她带到了天台。
天台上还贴着傅嫣之前偷偷贴的乐队海报,边角已经卷了起来。离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礼盒,
递到她面前。傅嫣疑惑地打开,里面是一支钢笔,笔帽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嫣”字,
旁边还有一张上海某大学的招生简章。“傅嫣,”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紧张,
手指攥着礼盒的丝带,指节泛白,“我知道你成绩不算好,但我可以帮你补文化课,
我们一起去上海,好不好?”傅嫣看着他泛红的耳根,突然就笑了。她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把他梳得整整齐齐的刘海揉得一团乱:“离澈,你是不是喜欢我啊?”离澈猛地抬头,
对上她的眼睛,认真地点了点头,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是,从第一次在天台见你,
就喜欢了。”傅嫣脸上的笑容渐渐收了起来,她从口袋里摸出一颗草莓糖,
和第一次给他的那颗一模一样,剥开糖纸塞进他嘴里:“那行,离同学,以后请多指教,
一起去上海。”离澈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有星辰坠入。他小心翼翼地握住傅嫣的手,
她的手心有点凉,带着烟草的味道,却让他觉得无比安心。那天晚上,
他们在天台牵了很久的手。风里都是草莓糖的甜味,楼下的梧桐林里,蝉鸣得格外响亮,
像是在为他们欢呼。他们约好了,要一起去上海,一起看黄浦江的夜景,
一起去听最燥的livehouse。只是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上海的风很大,
足以吹散很多东西大学篇第四章:上海的风,吹不散差距大一开学,傅嫣拖着行李箱,
站在上海某二本院校的校门口,看着眼前陌生的建筑,深吸了一口气。
空气里没有家乡梧桐的味道,只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她考上了艺术设计专业,
是靠着熬夜画画和文化课勉强够到的分数线。为了减轻舅舅的负担,她找了两份兼职,
周末在酒吧当服务员,平时给人画插画稿。离澈则去了上海顶尖的985大学,金融系。
他住进四人宿舍,每天的日程被专业课、社团活动和父亲安排的“人脉饭局”填得满满当当。
他的手机里存着密密麻麻的表格,精确到分钟。他们的学校相隔两个区,
坐地铁需要一个半小时。大一上学期,离澈每周都会挤时间来傅嫣的学校。
他会带她去吃她喜欢的火锅,辣得她涕泪横流;他会陪她去美术馆看展,
耐心听她分析每一幅画的构图;他会在她熬夜赶设计稿时,偷偷溜进她的出租屋,
给她带一杯热奶茶。傅嫣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直到她开始参加同学聚会。
离澈的同学聊的是“实习内推”“股票基金”,
举手投足间都是精英的派头;傅嫣的朋友聊的是“画展门票”“乐队巡演”,
话题永远天马行空。直到离澈的母亲找到她。那是大一寒假,离澈瞒着家里,
偷偷把傅嫣约在学校附近的咖啡馆。江母穿着精致的套装,坐在傅嫣对面,
脸上挂着得体却疏离的微笑:“傅小姐,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姑娘。
你和阿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别耽误他了。”她推过来一张银行卡,数额不小。
傅嫣把卡推了回去,指甲掐进掌心,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阿姨放心,我不会耽误他。
”她转身离开,没看到离澈追出来时眼底的痛苦。“别听我妈的,我只要你。
”他从身后抱住她,力道大得几乎要把她揉进骨子里。傅嫣靠在他怀里,
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他刚从实验室出来,
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风信子的味道。那是他母亲喜欢的香水味,此刻却像一根针,
刺得她生疼。她第一次觉得,他们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学校和专业。第五章:四年异地,
电话两端的沉默大二开学,离澈被迫转学去了北京。他父亲的校友是北京某大学的教授,
方便后续安排实习和人脉。北京到上海,高铁需要五个小时。他们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异地恋。
起初,他们每天视频,分享彼此的日常。傅嫣会跟他吐槽设计课的老师有多严格,
会跟他炫耀自己新接的插画稿;离澈会跟她讲北京的雪有多大,
会跟她抱怨金融课的论文有多难写。后来,视频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里的沉默越来越多。
傅嫣忙着赶设计稿,忙着兼职赚钱,忙着应付专业课上的各种考核。她的朋友圈里,
开始出现画展、乐队演出的照片,却很少再提起离澈。离澈忙着实习,
忙着参加各种“精英酒会”,忙着应付父亲安排的各种“门当户对”的相亲。他的朋友圈里,
是西装革履的商务照,是金融论坛的合影,偶尔夹杂着一张上海的夜景,却从不敢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