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武侯传

三国志 武侯传

作者: 半途要废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三国侯传讲述主角诸葛亮诸葛玄的甜蜜故作者“半途要废”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琅琊阳都的一处青瓦白墙院落樟木香混着墨香在空气中弥诸葛家族虽非簪缨世却素以耕读传家为家中藏书虽不似豪门巨室般汗牛充却也整齐地摆满了几架松木书院落东厢的书房一位年约三十的妇人正端坐在锦垫之她身着素色布鬓发整齐地梳成发面容温婉中透着坚正是诸葛亮的母亲章此年仅七岁的诸葛亮正跪坐在母亲对腰背挺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母仿佛要把她所说的...

2025-05-08 10:42:44
东汉末年,琅琊阳都的一处青瓦白墙院落里,樟木香混着墨香在空气中弥漫。

诸葛家族虽非簪缨世族,却素以耕读传家为训,家中藏书虽不似豪门巨室般汗牛充栋,却也整齐地摆满了几架松木书架。

院落东厢的书房里,一位年约三十的妇人正端坐在锦垫之上,她身着素色布裙,鬓发整齐地梳成发髻,面容温婉中透着坚毅,正是诸葛亮的母亲章氏。

此时,年仅七岁的诸葛亮正跪坐在母亲对面,腰背挺首,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母亲,仿佛要把她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

他的弟弟诸葛均和妹妹诸葛颖也坐在一旁,虽年纪尚小,却也乖乖地听着母亲说话。

"亮儿,你可知为何我大汉子民能在这乱世中坚守道义?

"章氏轻声开口,声音如春风般柔和,却又带着一丝庄重。

诸葛亮摇摇头,眼中满是好奇。

章氏见状,轻轻一笑,目光望向窗外的蓝天,似乎在回忆那些久远的历史。

"昔年,武王伐纣,天下归周。

然有伯夷、叔齐二兄弟,乃孤竹君之子,因反对武王以臣伐君,竟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最终饿死。

"章氏缓缓说道,"世人皆笑他们迂腐,可我却道,此等对道义的坚守,才是我等为人的根本。

"诸葛亮听得入神,小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他虽年幼,却能从母亲的话语中感受到那种对忠诚、对道义的推崇。

弟弟妹妹虽不太懂,但也被母亲严肃的神情所感染,乖乖地坐着。

"母亲,伯夷叔齐这般做法,可是值得?

"诸葛亮忍不住开口问道。

章氏伸手轻轻抚摸着诸葛亮的头,眼中满是柔和,"亮儿,忠诚道义,乃为人之根。

纵使身死,其精神也能流芳百世。

我诸葛家虽不显赫,却也要守着这一份初心。

"正说着,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面容刚毅,眼中带着一丝疲惫,正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

他此时刚从县衙处理完政事回来,看到妻儿都在书房,脸上露出一丝柔和的笑容。

"你们在讲些什么?

"诸葛珪轻声问道。

"父亲,母亲在讲伯夷叔齐的故事,说他们坚守道义,不食周粟。

"诸葛亮连忙说道,眼中带着兴奋。

诸葛珪点点头,走到妻子身边坐下,"夫人此举甚好。

我诸葛家虽以政事为业,却更要以道义为纲。

如今乱世将至,唯有坚守本心,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世道中立足。

"章氏看着丈夫,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夫君每日忙于政事,身心俱疲,还是要多休息才是。

"诸葛珪摆摆手,"无妨。

阳都百姓的生计,不可有丝毫懈怠。

何况,看着孩子们在夫人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为夫心中甚是欣慰。

"说完,诸葛珪又转向孩子们,"亮儿,均儿,果儿,你们要好好听母亲的话,多读圣贤书,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孩子们纷纷点头,诸葛亮更是挺首了腰板,眼神中满是坚定。

待诸葛珪离开后,章氏又继续给孩子们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管仲,他辅佐齐桓公,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章氏说道,"管仲之智,在于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智慧成就大业。

""母亲,管仲这般有智慧的人,是不是很厉害?

"诸葛亮问道,眼中满是崇拜。

"是啊,智慧是成就大事的利器。

"章氏点头,"但智慧若不用在正途,便如宝剑蒙尘,甚至会害人害己。

所以,你们不仅要学智慧,更要学如何用智慧去做正义之事。

"在章氏的教导下,诸葛亮也慢慢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每天,当晨曦初露,章氏便会带着孩子们来到书房,或是诵读经典,或是讲述历史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和悟性,往往章氏刚讲完一个故事,他就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章氏讲到了乐毅伐齐的故事。

"乐毅为燕昭王率军伐齐,连下七十余城,可谓战功赫赫。

"章氏说道,"然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罢了乐毅的兵权。

乐毅无奈投奔赵国,但其对燕国的忠诚之心,却是天地可鉴。

""母亲,乐毅如此有才能,为何不反抗呢?

"诸葛亮有些疑惑的问道。

章氏看着诸葛亮,微微笑道:"乐毅若反抗,虽能保全自身,却会让燕国内乱,百姓遭殃。

他选择离开,是为了大局,是为了百姓。

这便是忠诚与担当的体现。

"诸葛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这句话也记在了心里,在心中埋下了一颗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种子。

在章氏教导孩子们的时候,弟弟妹妹虽小,但也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有时,他们会似懂非懂地跟着念上几句,或是用稚嫩的声音提出一些可爱的问题,惹得章氏和诸葛亮哈哈大笑,书房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除了在书房里的教导,章氏还会带着孩子们到田间地头,让他们体会农耕的辛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这个过程中,章氏也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勤劳、节俭的故事。

"昔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百姓的安宁,不辞辛劳。

"章氏指着田间正在劳作的农人说道,"我们虽不用像大禹那般伟大,但也要懂得勤劳的重要性。

只有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

"诸葛亮看着田间汗流浃背的农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明白,母亲不仅是在教他们知识,更是在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时光荏苒,在章氏的悉心教导下,诸葛亮渐渐长大,心中的忠诚与智慧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坚定。

每当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诸葛珪讲述着一天的政事,章氏则和孩子们分享着白天所学的知识,弟弟妹妹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章氏知道,自己的丈夫忙于政事,无法在孩子们的教育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她更要承担起教导孩子的责任。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在这乱世中,凭借着所学的知识和品德,成为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在这个并不显赫的家庭里,章氏用自己的智慧和品德,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她以历史故事为教材,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忠诚、智慧、勤劳、节俭的种子。

这些种子,在诸葛亮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支撑他一生的精神支柱。

在诸葛家族的小院里,樟木香依旧弥漫,章氏的教导声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

这里,没有豪门的奢华,却有着最珍贵的家风传承;没有显赫的地位,却培养出了名垂青史的英才。

这一切,都源于章氏对教育的重视,对孩子们的悉心教导,以及整个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诸葛亮度过了他的童年,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沉默
  • 医生宋如烟
  • 医生宋含烟最新更新内容
  •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类似的小说
  • 许思思宋含烟小说大结局
  • 教授家的小可爱小说阅读
  • 宋医生真香了
  • 宋含烟许思思关系揭秘
  • 宋医生咽清茶
  • 学校疯狂的事我们集体穿越了